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是鼓舞人性哲学的四大体现

 

 

第一大体现——肯定“人生之为善”:

 

易学视生命为可贵,肯定“生”之为善,这就是对人生的最大鼓舞了,然而尚不止此,它更明白地道出人生的意义,指点出人生的奋斗途径,论定人生的价值,用此显示它的一片“良苦用心”。

 

首先,易学扩大了人对生命的认识领域。人类原是从芸芸众生的物种中脱颖而出的,最早的时候,人兽混同,且在数千年前氏族部落时代,人对生命的认识领域还局限于实际生活所及的直接感觉中。那就是从生命的起源来说,人为父母所生;从生命的存在上说,人属于氏族中的一分子。由于易学的影响,人对生命的认识扩大了,父为天,母为地,人的生命不再是那么浅近地始自父母,而是根植于天地之中。同时,人与万物都是来自于天地,隐然也萌生了万物与人同类的思想。这一新的认识论,经过伏羲、周文王,到了孔子,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觉得一颗生命的诞生,不是简单的、偶然的现象,而是饶有意义的一桩事。

 

《系辞传》:“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将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厌其烦地一再申述,而后更高悬一个“与天地合德”的大目标。这种新的对生命的认识领域的扩大,直接扫除了人的小我观念和自卑自贱心理,增长了人生的勇气。

 

第二大体现——“人与天地鼎立为三”:

 

易学不仅指出人为天地所生,而且在地位上与天地鼎立为三,《系辞传》言:“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说卦传》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极之道”,可见人的地位是多么神圣。儒家子思后来在《中庸》中,以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便是由此而来。

 

关于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之道”一事,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人自抬身价,其实真正从理论上讲,一点也不是人要攀附天地,而是理应如此。试想:人与天地的关系,是“能生”与“所生”的关系,如果没有人这个“所生”之物,则天地“能生”之意义便会自然消失;天地失去其“能生”之性,意即天地不交;天地不交则无易道可言,易道消失,天地便也不复存在。若以父母子女作比,父母为天地、为“能生”,子女为人、为“所生”,父母能生子女,这固然重要,可是也要明白父母只所以为父母,那是由于有子女的缘故,如果没有子女,那父母这个称谓也将不复存在。如果天下所有人皆不再有子女,那么“父母能生之道”也必将在天下消失。从这种意义上讲,人与天地是并立为三的,是当然的,也是不得不然的。谈不上人为的高攀。而对人来说,这一意义的揭发,却是对人极大的鼓舞,而“顶天立地”之语,实由此起。

 

第三大体现——“人应效法天地”:

 

人的地位固然与天地鼎立为三,但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天、地、人是三位一体的结合,而维持一体之存在,在于和谐一致;如果人行事与天地背道而驰,那么天、地、人即失去了和谐一致性,宇宙也就不成一个整体了,这便是不合于易道的。同时,人行事如果与天地之道相背驰,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人在生活中自然要与天地之道求合一,这就产生了人效法天地之道的必然结果。人效法天地之道,是自然的,不是勉强的,因为人之生,是来自天地,人从生命的来源处即具备了天地之道的因子在心身性命之中,只要依照内心性命之正去行事,也就与天地之道相合了,这也就是儒家要人行事求心所安的原因,孟子告诉公都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然而,天地之道是一个很为空泛的名词,哪一些才是具体可把握而能够为人效法的呢?易学在这里实在是费了太多的心思,整部《周易》可以说随处都在揭示人法天地之道,例不胜举,如《象传》中的大象之辞。六十四卦大象之辞,全部是采用了对待的方式,上句言天地之道,下句言人应当如何效法,而且哪些是一般人应该效法的,哪些是治国者应该效法的,都明确的指示了出来。

 

第四大体现——“人应学会补过”:

 

人明白应该效法天地,也明白了如何效法天地之道,可是天地之道终究是原则性的,人在日常行事中,难以随时随地把握住;况且人事纷杂,人往往在欲念、环境的影响下,失去正途,误入歧途。对于这方面,易学便劝人勉力“补过”。从易学上看,人是时常会犯错的,犯错只要没有达到不可弥补的程度,这些都不是什么大恶事,而关键问题在于犯过之后的“补”与“不补”。筮术占断的卦爻辞中,将人的行为分为五类:吉、凶、悔、吝、无咎。

 

吉与凶是行事中的一是一非;即一为合于易道,一为违背易道。悔与吝均为犯了过错。无咎则是犯了小过失之后,善于补过而归于无过。这五类可以说包括了所有人行事情状,在这五类中,吉仅居其一;也就是说,人行事合于易道不犯过失的时候,只有五分之一,而五分之四的时候是在犯过中。易学便是在指示人如何可以不犯过和犯过之后如何补过,尤其是特别嘉奖那些犯了过错后,回心向善的人。《系辞传》孔子释噬嗑初九爻辞云: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对不补过的小人施以惩罚,是为了“小惩而大戒”,是为了“小人之福”,这便是圣人爱民如子之心。所以清代易学家李道平在上引《系辞传》“无咎者,善补过者也”句下,疏云:

 

“是《周易》为补过之书,而补过之道在乎无咎,无咎之道存乎能悔,悔则咎之所由无,而过之所由补者也。三百八十四爻,一言蔽之,曰:善补过。”

 

以上四点大略说明了易学对现实人生的贡献,它不但从精神上、从心理上给人以鼓舞,而且指示出人生的途径,提供出具体可行而有效的方法。然而,这些还不够,更悬示出一个光明远大的目标,鼓舞人奔赴,那便是孔子在《乾卦·文言》中所揭示的“大人”之义: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易学对鼓舞“人性”之尽心尽力,在此可见一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易》“时”观的现象学意蕴
王 新 春:董仲舒春秋公羊学与易学的会通
道就在这里
道德经丁口论第五章之一天地不仁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24章:自是不彰
我命由我不由天——要从 “知命”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