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笔法”:正言若反

 

 

老子是中国辩证法的开山鼻祖,《道德经》全篇都贯穿着辩证法,字里行间闪耀着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灿烂光辉。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里,老子概括了“正言若反”四个字,是对其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精辟总结,我认为,这是独特、独创、独酌的“老子笔法”。

 

第一,“正言若反”的提出,象征着中国辩证法理论的成熟。所谓辨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论,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矛盾与联合相联结。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在老子之前,还从来没有谁像老子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而老子,天才地提出了“正言若反”,巧妙、巧言、巧匠地说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和运行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可以说,老子用“正言若反”简简单单四个字,形象地刻划出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精髓、内核和实质。

 

第二,“正言若反”的内涵,就是哲学概念的流动、转化、变换。所谓“正言若反”,很直白地说,就是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话一样。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里,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这就是说,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实行起来却很难。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能够担负、担当、担待整个国家的屈辱,才算得上是天下的君主;能够担负、担当、担待整个国家的灾难,才算得上是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像反话一样。哲学离不开概念,科学的概念是哲学的灵魂。“正言若反”,是典型的概念的辨证法,符合辨证逻辑思维,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十分深厚、十分深邃。

 

第三,“正言若反”的外延,成为“老子笔法”最出彩的表现形式。在《道德经》全书中,相反相成的言论十分丰富,其外延得到有机地拓宽、拓开、拓展,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在这些概念中,双方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矛盾对立的,但是,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某种环境中,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是同一的、一致的、相同的。如此大量地使用“正言若反”的笔法,只有老子这样的大家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千古流芳。

 

第四,“正言若反”的运用,使《道德经》成为辩证法不朽的名篇。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老子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的,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些,都是永恒的。“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指的是,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相联系而作用,“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强”与“弱”、“成”与“败”、“祸”与“福”等,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辩证法
黑格尔哲学思想简述(1)
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与伦理学有什么影响
5分钟读懂先秦哲学中的诸子百家,做思想的领跑者!
老庄和孔孟的哲学哪个更高?
老子的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