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一新生适应

高一新生适应

写在前面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带着父辈的叮嘱和企盼,装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海泛舟。怎么样?一切可曾顺利?你快乐吗?特别是高一的新同学,初来乍到的,全新的高中生活你能适应吗?或许你已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这一段时间以来,常有高一的同学来信反映:“进入高中,因为经过一次筛选,班里同学个个都很强,危机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怎样调整心态?怎样在众多高分中平衡心态?”“在学习上,我发觉自己有点跟不上,而我是一个输不起的人,我不想输给别人,一旦受挫就会伤心一阵子。”“现在常常想起三年的初中生活,心里就有一种很难过的感觉”等等。实际上,同学们的这些“烦心事”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是常事,这里反映的仅是一种高中生活的不适症,但这确实也是你需要改变现状的信号!本期“阳光”我们就谈谈这个话题。

 

心灵物语 心理平衡社会适应

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指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和谐、安宁、相对稳定的状态。事实上,人们是不可能总处于这种状态之中的。因为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外部的客观环境变化会对人们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人体受到这些影响后,内心会产生一系列的反映,使原来的和谐、安宁状态被打破,代之以另外一种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有两个含义:

    首先,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因为对单个个人来说,他能直接支配、控制的只是自己的行为。如果他想要环境条件发生有利于自己的改变,他也只能通过支配自己做或不做某些事情来间接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主要只能依靠自己来适应环境。

其次,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状态,即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观察人的一生,便会发现,这种适应状态总是暂时的。社会适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心语交流              

高中学生心理平衡社会适应

   一、与环境有关的适应问题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校园里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一片净土之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适应问题,学生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去寻求适应的有效途径。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中学阶段都会经历哪些环境的改变呢?随之而来的又有哪些与此有关的适应不良现象呢?一般来说,大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活习惯的变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不仅要经历小学升初中的阵痛,也要经历初中考高中的转折。两次升学,自己离开了原来熟悉的校园、集体,来到了陌生的校园、集体,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同学。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或农村的孩子,不仅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学校,也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村镇,来到了大城市,来到了重点学校。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从家居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转变,都意味着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新环境的要求有着很大的距离,因而他们将会在适应环境方面感到更加强烈的压力。

例如: 有一位考入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常在校园内骑车、在教室里随地吐痰。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后,他认为大家歧视、看不起他,他反而变本加厉,还因这事和同学打了架,直至教师出面,才弄清原因这位同学就是没有意识到随着环境的改变,要求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2、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由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迅速加深,并面临选择文理科方向的问题。学习内容变化的同时,各阶段的学习方法也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在以前常有老师手把手的教,而到了高中,面对日益增加的课业,需要学生主动、独立地去接受知识,在不同阶段随时调整、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便会在学习上疲于应付,结果成绩不理想,心理承受较大压力,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这些问题在高一年段最为多见。

  二、与人际交往有关的适应问题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进人高中后的学生,不仅是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人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高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

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就是感情色彩较浓,易于情绪化,所以有时对人对事就会有些简单。

例如: 有的同学还像上小学那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同学还是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幼稚。这些较为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 

三、与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

对刚刚经历环境变迁而进人高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存在着适应外部环境、协调人际关系的问题,还要面对如何适应自我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学生的自我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个体应该对变化了的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变化了的自我进行重新评价,这样才能在集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然而许多学生在适应自我的问题上遇到困难。

请看下面一例:

    李某是个来自一所三级达标校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一贯优秀,被原校人称为“才子”,考入市重点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非常一般,不再是众星烘托的月亮,只是一颗普通的星星而已。尽管他学习更加努力,但成绩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他渐渐地害怕考试了,每到期中、期末其心理压力很大,出现紧张、失眠、头晕等现象,最终因紧张过度而晕倒在考场上,不得不休学半年。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适应不良的例子。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

    有许多像李某这样的“好学生”,平时在自己脑海中,理想自我的形象完美而高大,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备受宠爱的地位。然而随着环境的变迁,大多数人都将面临着自我地位的改变,即:在原来学校的尖子学生很可能不再是尖子,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将会削弱或者消失,成为一般学生。这种现象在名牌学校中更为突出。如果像上面的李某那样,对已经变化了的现实中的自我地位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产生消极、逃避现实、怀疑自我等心理行为。

    2、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

主观的我是自己所认识和评价的“我”,社会的我是别人所认识和评价的“我”。处于青春期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往往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高于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旦得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时,便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也会因此而苦恼、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在新环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他人的评价是中学生们在自我适应上的难点。

高中生如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力量,有来自个体心理本身的因素称为内因,也有来自个体心理之外的因素(如社会环境、教育等)称为外因。内因是心理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挥作用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应当从自我调适入手。

 所谓自我调适就是指:人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身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进行调整的过程。

    中学生在自我调适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了解环境,接受环境,顺应环境

    要想适应环境,首先要了解环境,要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针对变化了的环境对自身做出调整。同时,还要接受环境,如果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就要坦然接受,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消极看法。在接受环境的同时,调整自己去顺应环境

    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是社会的,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所以良好人际关系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水平,充分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

   三、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

    当一个人处于心理平衡状态时,实际上就是处于与社会的适应状态之中;反之,一个人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也就意味着他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状态被打破了。自我评价的客观与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良好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与环境、周围人的协调,所以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身的不足和优点,更好适应社会。

    平衡也好,适应也好,都反映了人与客观世界的一种协调、安宁.相宜相适的状态。在不断变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请你测一测

1、与朋友吵架后,我总是很难恢复平静的心态。

    2.在别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也会在我心目中掀起波澜。

    3.对于不喜欢的老师,我很难与其相处。

    4.对于我不喜欢的课程,我无论如何也学不好。

    5.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不能很快与周围的人相识。

    6.天气的变化经常影响我的情绪。

    7.我常常觉得自己对身边的一切无能为力。

    8.我在家庭中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结论  如果以上问题大多数你答是,说明你的适应能力欠佳,应努力在这方面改进,反之,说明你的适应能力较好

               

            入乡随俗面面观                          

情境聚焦镜头一: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比其他人的烦恼都多,进入高中后又因成绩差,丧失了人最重要的东西——自信心,我天天“笑”,也想忘记自己,可是很难做到。

镜头二父母离异了,使整日争吵的家变得异常于静,听惯了那无聊的争吵,突然停息了,倒越发感到有些不适。我生活在没有父爱的单亲家庭,母亲的心一时转不到我身上来,我的苦恼她更不会理解。我真想离开这个家庭,离开这个对我不公的世界。

心理透视

    “别理我,烦着呢。” 这是两年前流行的印在文化衫上醒目的几个字,这几个字,反映了部分青年的心态,这烦恼来自于哪呢?“烦” 的感受每个人都有,只不过“烦”的事情不同,同学们会因为学习的压力,课余生活的不丰富,每天除了课堂就是课堂,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甚至连节假日都没有,而感到厌烦。特别是家长的望子成龙给予的无形压力,更觉得生活“没劲”、“烦透了”。还有家庭的不幸,更给心烦的状态雪上加霜。成人也会因为工作的单调,收人的不高,上下级、同事间关系处理的不协调,而烦恼不快,家庭的矛盾,职工下岗带来的生活窘迫,更使人烦上加烦。

    因此,“烦”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是常事,没有烦事倒不正常了,厌烦并不可怕,其实,这正是你需要改变现状的信号。

    解除烦恼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而灵丹妙

药要靠你自己去寻找

我们对生活要建立自信,要学会悦纳自我。你在学习上可能不比别人强,你在性格上也有不如人之处,你的家庭生活可能不如别人圆满,这些都不是妨碍你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只要你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你就会发展成为一个有独特价值的自我,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有的同学这样说:“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我怎么也摆脱不了,每天夜里就‘醉’,‘醉’了就想哭。被误解的无助,付出艰辛而得不到满意的收获——那许许多多的痛苦,我怎么也摆脱不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所处的环境往往都不能由人自由地去选择,人处在不利的环境时,要正确地认识环境,提高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对生活际遇的改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就能改变不利条件和因素。

    学习上的难题用勤奋去解开,成绩上的不如人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去超越,家庭的窘困通过自己将来的奋斗去改变,得不到父母的爱就去寻求新的心理支撑点,比如在师生之间的友谊中找到平衡。

有的同学说得好:“我明白自己的事情还要靠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心魔是最大的胜利。

 举一反三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不断更新、剧烈变化、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涉身立足,成为强者,这是对我们心理承受力的重要考验,是适应社会能力的具体体现。

指点迷津

    当你走进一个新的群体,你要学会与别人沟通,让大家尽快地了解你,你在工作中才会得到支持和理解。

    当你从事某项工作时,你要学会合作。

    当你走进一个新的环境时,你要学会适应,不能以我为中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而是尽快地熟悉周围的一切。

    当你遇到困境和挫折时,你要充满自信,要有心理准备去应对挑战。

送你一句话    

海伦·凯勒的一段话:“我遇到过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过数次,然而我一次又一次的自强地爬起采,迈步上去——一次次奋斗的结果最后都是一个个胜利,而沿着这胜利的道路接起来的云梯我就一定能到达那光辉的云端,碧天的深处——我所希望的绝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环境的评价与干预
【心理学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有什么表现?心理健康的人的特点?
心理安全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实习报告
人际交往礼仪心理剖析大全
中学生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