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氏寻亲|时隔三年,金门县吴氏宗亲泉州寻亲谒祖之旅


导读:金门启腾宗长所在昔果山吴氏,出自仁禄公裔孙——惠安黄塘铁坑(今紫山镇蓝田村铁坑)吴氏,祖先名讳吴好。本期文末附上启腾宗长于2019年率团寻根的报道,以传递更多信息。

据泉州晚报社·客户端4月12日讯(记者 蔡紫旻/文 吴嘉晓/图)“泉州,赞”“两岸一家亲”……4月12日,专程来泉谒祖的金门县吴氏宗亲会成员们,与泉州吴氏宗亲肩并肩、手握手畅叙乡情、祭拜祖先。大家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为泉州点赞,也为两岸情缘点赞,表达时隔三年再度重逢的欣喜之情。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大陆迎来众多的台湾民众参访团。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清明前后,返乡祭祖的台胞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两岸同根同源,中华儿女血脉情深。在位于古城内的东观西台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内,两岸同胞遵循宗祠古礼,祭祖叩拜,祈愿两岸和平、祖国统一。大家用闽南乡音热络地交流,感慨泉台宗祠的祭祖古礼几乎一致,希望未来共同整理出一套完善的传统祭祖礼,分享传统文化、沟通血脉亲情,也增强台湾同胞的祖地认同。

此次回乡谒祖的金门乡亲中,年龄最大的是92岁的吴长寿,作为金门县吴氏宗亲会的老理事长,他曾多次带着金门吴氏宗亲来泉。期待了三年的大陆之行再启,尽管行动不便,他还是与82岁的妻子林秀琴一起,风尘仆仆回到熟悉的泉州。

金门县吴氏宗亲会理事长、金门县环境教育学会理事长吴启腾在激动之余,写下“两岸一家亲”几个字。“返乡谒祖是追根溯源、敬祖怀宗之举,父亲曾教导我要崇敬祖先。在我的理解里,人要饮水思源,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根深蒂固’,进而成长乃至成功。”吴启腾多次带团来泉寻根谒祖,数年前,更是在泉州惠安县寻根成功,也因此对两岸一家亲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人师时,吴启腾总是教育学生要饮水思源,频频带领学生回到大陆祖籍地,探寻闽南文化的发端;离开讲台后,他更加专注研究闽南文化演进历史,希望以共同文化推动两岸更多交流、互动。(部分图片由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提供,特此致谢!)

  

金门吴姓宗亲会理事长   吴启腾


寻根是世界各个民族追寻自己文化或民族的根源,寻根不单是我国才有的活动,西方也有这种家族传统,但他们是用人类学及考古学等的方式来进行的,而我们则以各种不同的民俗风情活动结合宗亲情谊而进行。
小时候在过年过节拜祖先时,常听祖母及其他长辈说,我们昔果山的开基祖先的名字为吴好,虽然也有其他宗长有听此一说,但一直无法证实此一说法是正确与否?及至今年因为本村吴氏宗祠已再建完成,欲于年底举行奠安庆典,为记载祖先家人的世系关系及祖先的传记数据,建立宗族家族历史,了解我们村庄吴姓渊源与历代迁徙经过,进而知道我们的祖先从何而来?以及寻找我们的姓氏根源,以追本溯源,铭记宗功祖德。
从小就对家族传统很有兴趣,而且很重视和追寻探讨自己家族祖先的来源,长大后更体会到饮水思源的重要性及生命之价值,不但不能数点忘祖,而且对自己文化的历史渊源更应有进一步的了解。
自从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海内外华人均想办法回大陆寻根,尤其是我们台湾、金门更为热络与需要,因我们的祖先大部分从大陆移民过来的。由于许多家族的族谱和家谱,常因战乱、逃亡、迁移而遗失,或祖先未记录传承下来,所以无法真实了解自己生命的来源,我想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所经历过的时代,真实的记录下来,留给后代子孙参考。
为了不让我们的后代不致于对自己的生命来源一无所知,因此才有家谱族谱之产生,且举办各种增进后代子孙情谊的活动,彼此互动交流,让家族精神绵延流长,这就是我们宗长历年来都希望完成此一心愿的主要原因。因此召集村内宗亲,组成寻根团队,赴大陆寻根。
我跟我们宗亲理事长吴清水,常务理事吴西川,理事吴西足等一行决定于2月26日到厦门,虽然寻根的人数不多,但甚具代表性,且在无任何家族数据的情况下寻根,仅带着昔果山吴氏寻根基本数据(前辈口述记录),包括早期宗老(连合叔公、安慈宗伯)口述,知道本氏祖先来自泉州黄塘铁坑(现行政区已改为紫山镇蓝田村铁坑),及根据老前辈口称,祖先之讳名为吴好,并将我很早就建立的简要族谱(即先祖来金世系图)请厦门吴氏宗亲会会长吴国荣帮忙探听探询,几乎不抱着任何希望,只求对祖先尽一分心意与责任而已。
幸好吴国荣本身是厦门宗族祖谱之研究成员,委请厦门市图书馆研究员江林宣,26日上午一下船就奔向厦门东浮镇洪塘村(当时以为是黄堂之口误),由吴惠勇领军,在透过吴先辉、吴红兵、吴惠灿、吴君伟等之宗亲,马不停蹄,认真负责的多方联系可能的线索,并与东浮镇洪塘村刘营社的吴合荣讨论寻根事宜,后来根据资料探寻最有可能之线索是到黄塘铁坑。
第二天(27日)规划由惠安吴氏宗亲会会长吴碧川、秘书长吴德木、厦门宗亲会副会长吴福财、江林宣教授、晋江灵水吴志柏、深沪吴俊仁、磁灶吴家益、大吴吴沧阳等宗亲积极配合前往紫山乡蓝田村铁坑寻根,在宗亲们热烈亲切的讨论及推测下,配合从早所听长辈之经历故事,终于对上族系祖籍地,完成百余年来家族所期望一件大事,也是当今子孙们的最大愿望,只可惜双方都没有族谱来做进一步的衔接,那就有赖全体后代子孙,继续完成此一任务。
中午由惠安吴氏宗亲会会长吴碧川设宴款待,由铁坑宗亲十位代表陪同,其中包括:吴宗法、吴天源、吴金良、吴荣锋、吴永民、吴耀民、吴玉川、吴荣河等。我们边吃边聊,相见甚欢,总是一家人,无所不谈,吃到一半,突然有铁坑村宗长,打电话给村内宗亲说,有一位吴家媳妇长辈说她小时候有听说族里有一位宗长名叫吴好,因受人欺凌,发生人命,半夜「走路」(闽南语),很巧与我小时候听的故事吻合,大家兴奋之余,开怀畅饮,不乐悦乎!总是完成祖先的心愿。
根据马来西亚华侨人尊称「族魂」的林连玉先生说过:「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它的价值,跟我们的生命互相比重。」所以如果华人要承传文化和要做一个有根的华人,就得把孩子送进华文学校。吉隆坡陈氏书院的负责人陈玉聪曾说:「清明扫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海外都非常艰难地坚持着,如果不去保留,我们就断了中华文化的根,我们就不是华人了。
〈玫瑰与教育〉一书中提到「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民族优秀文化也才能被继承、弘扬和发展。如此,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才可以存在,才可以骄傲,才能避免成为人家文化、经济的奴隶。」孙中山海外亲属孙美玲说:「虽然我在洛杉矶出生,但我的根在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一直是我想了解的。将来我一定会回来的,回来寻根。
写族谱是一种感恩的具体行动,重点不在溯源,而在于如何将家族史,将自己所活过的时代,真实的记录下来,留给后代子孙。为了不让您我的后代不致于对一无所知,所创建传世家族谱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增进后代子孙彼此互动交流,让家族精神永续常存,这就是我吴家寻根的主要目的。

了解更多仁禄公系家族往事

按下方公众号名片

关注逸南轩 加星标

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延陵吴氏族谱序
江苏600多人吴姓家族,集体要求改姓,揭开了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徐达|明朝|吴氏|家族|朱元璋|张士...
安徽无为濡须吴氏祠堂落成迎来八方宗亲祝贺
!!!关于上传荣氏族谱说明!!!
宗族文化的三个标志,宗亲文化生命力的来源
纂修《江津中度街董氏宗谱》告全族宗亲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