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春秋丨星洲巨匠华夏精英 ——记华人学者邱新民 ○ 陈灿寰 黄诚法


星洲巨匠华夏精英

——记华人学者邱新民

陈灿寰  黄诚法

邱新民先生是星·马闻名的一位教育家、史学家、考古学家。生平以乐育英才与学术著述为其志业。殚其精力,乐此不疲,数十年如一日。成就之大,贡献之多,深受世人崇敬。治学谨严,颇多创见;承先启后,影响深远。能诗善书,亦精篆刻,足见其才华不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而以立德、立言见世。

——摘自新加坡1978年出版的《星马人物志·邱新民先生》

一、天涯羁旅撰写传奇

邱新民(1912.71995.9)乳名岳,又名老顽童,字子华,常用笔名朱飞,也用侬之飞、净山、一是居士等30多个。原籍福建省惠安县净峰赤土尾村。他出身农家,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姐妹五人。父母节衣缩食,1925年送他到县城教会小学(时化小学前身)接受启蒙教育,19281932年升入泉州培元中学就学。

在学期间,他嗜书如命,因囊中羞涩,时常为一本好书,站在书店一口气读完;也甘为一本书挨饿,把抠出的饭钱去换取。他天资聪颖且勤奋,下笔如有神,作文比赛屡屡得头奖并开始用“丘岳”的笔名发表“一是之见”,崭露头角。

自小学到中学,他一直以当时全村三户的“三户一学子”为荣,血气方刚,嫉恶如仇。15岁时,因祖父的田产被勾结土匪的歹人霸占,他气愤不过挺身而出,借来枪支欲与歹人拼命,“老顽童”由此得名。

19329月,邱新民考入厦门大学,就读文学院。他兴趣广泛,也爱好体育,各种球类都能玩转,尤其是篮球、足球。中学期间,他曾代表培元中学出征,屡屡斩获冠军;也是厦门大学鹩鹤足球队(校队)的核心队员,驰骋在绿茵场上,获得好名次;在西南联大期间,也因足球为媒,缔结了佳偶良缘(这是后话,暂且打住)。1934年,修完了两年基础课,因参加学运,邱新民被除名退学,开始了七年艰难的人生跋涉。

当时,正值大萧条时期,家中没有产业,父母兄弟含辛茹苦供他读书,没想到半途而废,气得父亲把他臭骂一顿,据说哥哥还重重地掴他一巴掌,打得他晕乎乎的。痛定思痛后,他那迷茫而躁重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为了养家糊口,他托久住泉州任培英小学校长的妻舅陈朝卿(邱新民19岁时与他三妹陈淑米结婚)帮他在新隅小学谋个教书差事,过上三年比较平静的生活。

然而,作为有志青年,他那追求“一是”之心从没泯灭,他追逐时代潮流,嗜读左翼作家作品,关注社会动态,倾向革命。1937年,全面抗战点燃他的报国之心,他再也按捺不住,请求爱妻理解他的苦衷,要爱妻担当起赡养父母和抚养三个妹妹的家庭重任,遂告别她及刚满月的女儿素华,背着“不孝子”的名声,毅然投进时代的洪流中。

邱新民投笔从戎,他当过大兵,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淞沪战役。他的连队负责掩护友军撤退,在惨烈的战斗中,粮尽弹绝,打得只剩下17人,他就是有幸活下来的一个。他当过战地记者,随着部队溃散,漂泊到中国西南一带。为了生存,他干过码头工人、当过临时教师,甚至充当和尚,什么苦累、不堪的活儿都干。

他曾在贵阳等地,每天以两块盐饼度日,一面做工,一面考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为他从中学开始就关注的“古越族”话题积累原始资料。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为此以后被某些存偏见的西方汉学家讥为“西南浪子”。

1939年,他辗转到缅甸,寻找立足之地,在丹老小学教两年书,寒暑假也帮亲友贩卖些布匹聊补家用。其时他积极参加陈嘉庚主持的抗日华侨筹赈工作,来往于东南亚各地筹集抗日资金(后来于1985年出版了《艰难的行程南侨回国服务机工复员侧记》)。

这期间,他的足迹遍布故国他邦,尝尽西北风沙、西南烟瘴,领略中南半岛各国的风貌特色。他历尽忧患年代的淬砺,锻造了坚强而柔韧的意志、豪迈硬爽的作风、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品格。“社会大学”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让他积累了以后从事专业研究、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库藏,正所谓“天将降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邱新民本想接妻儿定居缅甸,但得不到父亲的首肯,父亲说:“你不孝,淑米就要尽孝;她们留在家,你就得回来。”父亲不理解儿子的苦衷,把儿媳和孙女扣为“人质”,邱新民只好作罢。妻子忍劳负重直至终老,爱女失去父爱,给他带来了极大痛苦,“思念和着血泪呑”。

在缅甸劳作两年,有了一定的积蓄,他想重圆他那破碎的大学梦,医治被逼退学厦大的伤痛,1941年,他如愿以偿顺利考进西南联合大学。在校期间,他专攻地理、地质及气象等专业,得到史学家雷海宗、优生学家潘光日、体质人类学家陶云达、古生物学家孙云铸等教授名家的指导,他们鼓励他继续“追寻古越族人的下落”。这是个大课题,冷门,要付出毕生的精力和财力,还要博古通今,“板凳再坐十年冷”,才能下笔耕耘。

考虑再三,唯有当教师最合适,由此他定下志向。在校他厉行勤工俭学,服务于昆明尤囗中学;1944年毕业,任教昆明师范学院多年。他历时五六十年,去完成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课题。

1942年冬,在西南联大绿茵场上,邱新民一个踢出边界的足球,被一个路过的女同学接住,踢回。一球之缘,他结识了教育学系的学妹刘瑜。当时,邱新民常常发表“一是”之说,文笔流畅犀利,见解洞彻深邃,小有名气。而刘瑜是湖南人,出身名门望族。郎才女范,他们互相仰慕,摒弃世俗的“门当户对”偏见,19452月,在证婚人的主持下,结为连理。

19485月中旬,邱新民奔父丧,当时社会动荡、烽火连天,历经一个多月奔波,才从昆明安全到达家乡。他来不及卸下行李,仆倒在父亲邱大望的灵柩前,磕头啕哭,昏厥过去。亲友七手八脚,又是掐人中又是拧穴道又是灌汤水,他才缓过气来。旅途的劳顿,连日的哀思、操持办祭一应事务,心力交瘁,他病倒了,硬撑着办好了父亲的丧事。

治丧后,他抱病携同妻儿接见、拜访亲戚、故交。病好了,他带女儿去叩谢她的师长,游览家乡的净峰山、斗尾港、南赛澳,领略海岬风光,把亏欠的父爱尽量弥补……他不同意与原配离婚,带着难言的苦痛,尾随刘瑜,经厦门往香港,南下新加坡,从此再没有回归故里。

19481952年,他任新加坡中正中学训导和教务主任。19531957年任马来亚柔佛居銮中华中学校长。1958年获奖金到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热带地区教育一年,回国后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英伦教育概论》。19581967年出任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讲师。

196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马来西亚史前历史著作《马来亚史前史》,得到史学家吴组缃先生的赞赏,认为这是一篇堪称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聘请他为南洋大学讲师;与此同时,新加坡大学也聘请他为讲师。1967年—1974年,经中正中学原校长庄竹林博士力邀,他继任中正中学总校校长,直到退休。

2011年,新加坡开国总统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一书中在谈到1968年他参观新加坡中正中学总校时,这样评价邱新民:“至于经庄竹林‘四顾茅庐’继任中正中学校长的邱新民,则是中国清华大学地质系学生。这位邱校长,曾经以最短时间,向我展示了他的工作魄力……”

退休前后,他任柔佛居銮教师会、新加坡教育部华人课程标准委员会主席,汶莱马来奕中华中学校长,新加坡华文中学校长会会长等职,又担任香港“东南亚研究所”客座教授多年。

二、考古追根还原历史

邱新民的祖籍地惠安东部,曾出土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的器物“石戈”,这里还保留着史前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痕迹:老辈妇女双臂戴着起码三副各半斤的银质手镯,据说这是母系社会解体女人被铐在男方的象征;女孩从小就要钻耳,戴上大耳环,那是遥远年代女奴隶被铁线穿耳的遗物;女人蝴蝶发式和蝴蝶头饰,据人类学家考证为古闽越族的族徽或图腾。

在培元中学期间,邱新民在泉州魁星庙旁无意掘到了一尊唐代白瓷观音像,这尊乡下人供奉的“观音妈”却是男身,他不能理解。1933年,厦门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林惠洋和王成祖带邱新民一行到泉州进行考古,引起邱新民对考古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是谁?从哪里来?属于哪个民族?在他的头脑萦绕。他联想到故乡惠安女特殊的装束行头,姐姐头上的蝴蝶型发髻头饰,再回想读小学听到的有关杨文广平闽南十八峒之一的蝴蝶峒的传说,初步认为自己也许是古越百族的后裔。

虽然不久他从厦门大学退学,但追求“一是之见”仍让他苦思冥想。抗战流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他就着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西南联大,得到导师的肯定和鼓励,“追寻古越人下落”成为他人生的首选目标。他决心从现实走向历史,在科学的领域里寻找新的突破。他一边在古纸堆里孜孜以求,一边作田野调查。

抗战胜利后,雷海宗教授随校回北京,邱新民留在昆明师范学院继续做探索工作,考察古越族在西南的情况。邱新民综合对种族分布的见解,首先试写了《中国人地理分布绪论》,征求蔡维藩教授意见,蔡教授认为范围太广求精不易。于是,邱新民重起炉灶,由点求精而后求博,从自身入手。斟酌酝酿沉淀再三,26年后的1973年,他完成了《净峰乡五十年前妇女发式追记》,根据考证,得出结论:

远古西南边陲一支少数民族因规避灾难,几经跋涉,迁徙到这天之涯、海之角的“洞天福地”繁衍生息,与此地越人融合为古越百族。历经秦汉征战,中原战士留下来戍守,与部分临海而居的古越人婚配。晋唐以后,中原几度动乱,士族纷纷南渡,加强了中原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明、清时期为浓厚的封建意识所禁锢及海禁的闭塞,所有这些,与海洋生态环境糅合成特异的乡土习俗。因土瘠民贫,历来男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较易被外界同化,而女人世代固守深闺,自然保留较多的原来民族的特色。他们是汉化了的古越百族的后裔。

邱新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古越人不但史前有自成系统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史以后,也有他们的踪迹。某些人对别人提到古越人的历史都不知所云,甚至武断子虚乌有,这是不公正的,他说“历史原是求真的科学,应还予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邱新民到新加坡以后任教于中正中学总校,时该校有藏书五万多部有许多珍本,课余他遨游于书城之中。以后转任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兼南洋大学、新加坡大学史学系讲授东南亚史、马来亚史、史地教学法及新加坡地理利用学院、大学、国家图书馆汇集资料编成讲义也利用假期至东南亚各国、台湾、日本、韩国考察及作田野工作,同时参读各国博物院的文物,日积月累,出版了《金沙江风物外传》(1960年),《马来亚史前史》(1966年),《东南亚古代史地论丛》(1969年),《北婆罗洲风采录》(1980年),《新加坡宗教文化》(1982年),《新加坡寻根》(1983年),《东南亚文化交通史》(1984年)等,这些都是他执着“追寻古越人”的衍生物,也是对当时在西南联大赏识他的名师们的汇报和交代。

邱新民“以职业养学问”并使两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在《东南亚文化交通史》的后记中,他感谢先师雷海宗教授的命题、蔡维藩教授的指点、吴晗教授帮找资料、陶云达教授的授予体质人类学的知识和技术、袁复礼教授及米士教授授予考古学、孙云铸教授授予古生物学及化石的鉴别以及当时健在的陈梦家教授的金文、闻宥教授的铜鼓和文字学,还有外国的导师和各国博物馆提供的方便,该书编者的支持和帮助,表达了一位学人高尚的人品。

披沙沥金,史料是考证出来的。古越族史、东南亚史还在讨论中,众说纷纭,难以断案。东南亚各国曾是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的殖民地各殖民地主义者以自己的立场治史,某些汉学家秉持大欧洲主义,在解释史事难免偏颇。随着考古事业的兴起,出土遗物与日俱增,这些文物提供治东南亚史的重要佐证,打破西方人士眼中东南亚没有历史的武断。但囿于“优种”或别有用心,往往把东南亚文化变为西方的附庸,或竭力抹杀东南亚人种、文化与古越百族、中华文化的关系,有意贬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对某一争论,邱新民四次去泰国,并至泰国东北的农诺他及万青勘察,在曼谷博物院“读”万青遗物,去伪存真进行类比,作了科学的讨论,申明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东西文化各有主流,东南亚毗邻中国,某些时期某些国家曾隶属中国,受中华文化影响殊深,中华文化应有他的重要历史地位。

在《东南亚文化交通史》一文中,他认为东南亚可总合为“亚澳地中海文化区”,文化传入进而融合,主要的交通途径有水路,于是整理自汉书地理志以来的航线,特为唐商贾借广州通海夷作注脚,说明郑和航海是总合前人的技术,那是西方殖民地以前的历史主流。治东南亚史人士,须认清华人自森林古猿开始至今,与东南亚文化息息相关,印度教及佛教之后而回教而基督教的相继加入,只是文化交通的片断……

邱新民一生孜孜不倦教书育人,殚精竭智考古寻根。退休以后仍致力于断碑残石碎瓦的考究探寻,成果颇丰。1986年第二夫人刘瑜病逝,他也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缠身,靠药物控制病情,他仍坚持著书立说,锲而不舍,继续追寻古越人下落。19861995年,又出版了八九部新书,如《昭南时代史话》(1990年),《新加坡风物外记》(1990年),《海上丝绸之路》(1991年),《风帆时代——亚澳地中海时代》(1994年),《巽地陆盘寻根文集》(1994年)等等。

他淡泊名利,倾尽毕生心血,耗费的财力难以估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后来,人们才明白,他浪迹天涯,大半生在东南亚安贫乐道,不能衣锦还乡,原来是淹留在寻根路上。他寻的不是三代五代十代八代的近亲,而是千百万年前的血亲、中华之根,东南亚人群的血缘的祖先、“亚澳地中海”人类共同的和不同的文化遗迹。他的奉献,是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给予礼赞!

三、著书立说学富五车

邱新民是家中唯一受正规教育的读书人,读书、藏书、著书是他的三味人生。从青少年时期起,他就浸淫在书海中遨游。1928年至1937年十年间,他在老家赤土尾村父亲分给他的书房藏万册图书。内容包罗万象,有古代、近代、现代的名著,也有他敬仰的先哲文人的墨宝,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杂文,他都会削尖脑袋去搜集。求学于西南联大及任教昆明师院所搜集的书籍、考古资料也众多。

1948年南下星洲“以职业养学问”,教学期间,他编写出版多种讲义,其中有《小学中国语文十讲》(19591960年),《传灯记——新、马、汶华校教育外记》(1986年),《儒家思想新篇》(1983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利用寒暑假四处“淘宝”,在家著书立说,兀兀穷年,积攒下来的文化硕果汗牛充栋。

他一生勤于写作,其体裁多种多样,包括传记文学、散文、诗歌、小说、人物传记、教育及史地风物。19591995年共出版37本书。其中有传记文学《苏东坡》(1978年),《诗人杜甫》(1978年)。散文集《文苑余话》(1979年),《难念的经》(1980年)。小说集《猫恋》(1989年)。诗集有《蜘蛛诗集》(1983年),《一是集》(1982年)。人物传记有《新加坡先驱人物第一辑》(1982年),《新加坡先驱人物第二辑》(1983年),《新加坡先驱人物第三辑》(1983年),《新加坡先驱人物增订本》(1991年),《一个平凡女人的故事》(1987年),《刘长佑将军》(1981年),《庄竹林博士》(1989年),《邱叔园生平》(1993年),《指画大师吴在炎》(1995年)等等。

他工余从事学术研究,不断从事田野调查工作,在东南亚等地搜集资料,著作中有关新马华人传记及东南亚历史文化风物有十九种。其中《新加坡交通史》一书获新加坡书业发展理事会学术书籍奖。除专著外,他还在各大报刊及书中发表论文凡30多篇。

他是一位教育家及东南亚历史学家。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出版于1995年,同年9月因病逝世,终年84岁。如夫人刘瑜(笔名弗特)是西南联大同学,在中正中学任教师,写了十多部小说,是新加坡著名作家,于1986年因病逝世,邱新民出版《弗特吟》以纪念她。

邱新民的文学造诣很深,这里仅以点带面,作浮光掠影似的回顾。他的《文苑余话》佳作,是他宵衣旰食、深究浩如烟海的古籍野史、从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融汇贯通得来的。这卷书以事实为依据,对古今五六十位文人骚客进行审视,不同凡响,被作为《中国文学参考丛书》之一公诸于世,引人关注。

比如对陶渊明的评价,邱新民把诗人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在一起讨论,在肯定其文学成就和地位的同时,也指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和处于“环堵箫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境地的真实情况,指出他出身贵胄名门,沐浴荫庥,不是真正的贫穷,而是沾染纨袴子弟习气“坐吃山空”使然;尤其是不管家人的贫困穷苦,用250亩地种秫酿酒,终日泥醉靡烂颓废,实不可取。结论公允,令人信服。

又比如评价韩愈。韩愈被贬潮州,关心民生,解除民瘼,启愚兴学,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名垂青史。但郭寿华于1976年在《潮州文献》指谪他“难脱古代才子怪习气,三妻四妾,秦楼楚馆,风花雪月,因而染上风流病,又误信方士服用琉璜铅下药,离任不久卒于琉璜中毒。”这下捅了娄子,被韩愈的后裔以诽谤罪告上,台北地方法院判有罪,震动天下。邱新民查阅了韩愈晚年生活和死因的各种史籍,指出郭寿华言论古人已有记载,应予甄别矫正,否则,千千万万的研究和批评古人的摇笔杆人就要封笔了,但郭当时也犯不着打死人出气,言之在理。

评介近代学人,邱新民首推沉溺颐和园昆明湖的王国维和怀才不遇的严复。邱新民通过研究甲骨文认识王国维。他披露王为了养家糊口,以500美金把心血杰作《殷墟书契考释》卖给罗振玉,让罗戴上“泰斗”桂冠,坐实考古权威的宝座;而罗振玉投桃报李,在经济上全力扶持王维国,让王全身心投入,头脑终成“储藏知识的宝库”。

而严复以一介平民被派出国深造,学成归来被李鸿章任为水师学堂总教习达15年,也算是学以致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邱新民认为严复因为没当上大官,才让他取得译术的巨大成就,成为倡导新思想的翘楚。邱新民说他从严复的译作中“汲取宏论以开茅塞,只是无缘‘识荆’,是一憾事”。

对于现代作家的研究和批评,邱新民尽可能寻找第一手材料甚至身体力行介入其中采访。对许地山、琼瑶、冰心、于梨华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文苑余语》遴选的作家、诗人传略,每一篇邱新民都直抒自己的感受,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生花妙笔表达“一是之见”,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邱新民天赋秉异,堪称多面手杂家,颇多创见,为人称道。他平时即兴而作的诗篇很多,选辑《蜘蛛诗》一辑问世,内容趣味横生,文笔隽永逸脱。其中袒露漂泊寻根的浓浓乡愁令人印象尤深,兹录两诗。

其一

一程过了又一程,

程程独唱我孤音。

孤音随风飘荡去,

飘风那晓我怆心。

诗中抒发游子旅途的孤独,借风的镜象衬托自己的凄怆。

其二

我欲月之冰雪心,

夜夜为发广寒吟。

广寒可接心可见,

但恐青天碧湖无知音。

意象空旷寂寥,寒气逼人,把客居的孤独、乡愁一再展示,耐人寻味。

邱新民率性毫端,勤于书写,是一位老练的书法家。他赞同初学写字的人应循序渐进,先从楷书入手。他主张采用“中锋笔法”运笔,一旦纯熟,便可随心所欲,不必泥古。他的书写“点画收撇屈曲,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达到肌肤之丽的境界。他的行书,都由心灵交感的无穷精力缀成,故能得心应手。他的行草,古朴苍劲,富有山林派的豪放作风,下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独具一格。

偶尔亦作画,俱见其才华。古代书画家,每兼通篆刻,邱新民所用的印章,皆出于自己之手,仅使用一把小刀即可,所谓“钝刀利手”,尤见功夫。他的印章,无论是个人名章、闲章,或散朱文、白文,都疏密有致,雄奇古朴。操刀如运笔,刀法刚健,字划豪迈,独具雅趣,确是“变化神明在方寸之间”。在一块小石头上,即寓有雄奇、奔放、宁谧、娟秀的韵味,令人赞赏。

晚年,邱新民时常为他满屋子的心血结晶和“淘”来的艺术、文物瑰宝的归宿而操心。1948年回乡奔父丧,发现家中的万卷藏书被识宝人搜刮去了,书橱空空如洗,不禁一声长叹;在西南联大求学和任教昆明师院期间搜集、考古的大量资料,也因时局动荡无法随迁只好割舍,这又是一场浩劫!他说“我一生最痛苦的是劳苦著成的书没有一个稳妥的安置处”。

同乡发小邓炳明向他建议:“最稳妥之处,就是你的母校厦门大学,况且你的女儿素华在那里教书。”199589月间,邱素华知道父亲有此意愿,遂与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学蒙商议,校方回复:一、邱新民本人可亲自回校讲学。二、邱新民的所有成果可设专门书架保存。三、邱新民可定居厦大,继续他的研究。当时惠安县的有关部门也去争取这批成果。不幸的是邱新民因患急性吐泻,身边没人而溘然长逝。邱新民没有如愿,把成果安置在最有用的地方,实在是极大的遗憾!邱新民曾感喟:“读书、买书、藏书、蛀(著)书,最后只剩下一个‘输’。”

邱新民的人生是一部大书,难以穷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没有“输”,虽然没能落叶归根,然而,对于他这位“星洲巨匠,华夏精英”——华人著名学者,祖籍为之骄傲,故乡将永远缅怀他,纪念他。

(本文素材由邱新民女儿——厦门大学退休教师邱素华提供)

作者丨陈灿寰  黄诚法

编辑丨阿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了我国,还有这些国家也说中文,有的还将汉语纳入了考试范围内
《读书》| 吴小安:特殊的年代、特别的地方和特别的学人
星洲名赏,带你一览正宗新加坡名菜
星洲炒米粉
星洲
新加坡总理交班:星洲从此不姓“李”,但很有必要姓“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