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教育理念



  晚餐后,孩子们一边看书一边等着爸爸妈妈来接。聃聃突然从雅雅手中争抢一本书,两个孩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大哭不止!后来,在妈妈的再三要求下,聃聃对雅雅说了声“对不起”,孩子们便被匆匆接走了。

  第二天早上,聃聃和雅雅的妈妈都向我说起了自己孩子的“问题”。雅雅妈妈说:“雅雅从小就非常小气,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爱哭!昨天回家后又哭了好久,一直说书没有了,无论怎样劝都没用。”聃聃妈妈说:“聃聃特好强,玩具从来不给小朋友玩。一点小事不顺着他就发脾气,真是太犟了,老师,我该怎么办?”

  幼儿生活中这样的冲突事件很常见,究竟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行为呢?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即不把孩子视为有“问题”,而是看成他还需要一些更有效的方法,这样的引导可能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焦虑也会相应地减少。具体怎样做呢?

  首先要保持冷静,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出他缺乏的本领,从而正面引导其解决“问题”。

  案例中的妈妈谈到孩子两方面的突出“问题”。表面上看,一是爱发脾气、哭闹;二是自我中心、同伴争抢。换个角度来看,孩子是缺少三项本领: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解决冲突的方法,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

  为什么会缺乏这些本领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生理方面。幼儿大脑还未发育完全,情绪会引发他的许多冲动行为,常常让他难以自控。

  ●心理方面。孩子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都属于“我”,要求成人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会哭闹不止。

  ●生活经历方面。孩子由于受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常常不知怎样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发泄不满,以及如何解决和处理遇到的问题。孩子发脾气时如果家长没有耐心,为了求得清静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时间长了,孩子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相要挟。且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处处受呵护,很少有自己跟同龄人玩耍的机会,缺乏同伴交往的经验。


  发脾气、爱哭闹、同伴争抢是这个年龄段常见的现象,父母不要一味盯着孩子的“问题”,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可以试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正面引导。

  ◎认同、接纳能让孩子平静

  情绪被理解的感觉能帮助孩子平静下来。比如,针对雅雅的哭闹,妈妈可以告诉她:“我知道你现在因为看不了那本书很难过,要是妈妈的书不见了,我也会很伤心的。可是哭不能让书回来啊,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我来帮你一起想办法!”这样的理解和认同给了孩子应有的尊重,也给了她时间梳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会慢慢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引导孩子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聃聃在妈妈的再三坚持下最终说了声“对不起”,我们看到这并不能真正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歉意。因此,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应把重点放在选择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上。家长应鼓励孩子去关心被伤害的一方,从而教会他改正错误和帮助他人。比如可以告诉聃聃:“你拿了雅雅的书,她没有书了,看起来很难受。你可以做些什么让她感觉舒服一点呢?让我们问问她我们能为她做点什么吧!”详细具体、有针对性的语言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从而真正地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抱歉,同样的事情才不会再次发生。

  ◎引导孩子获得同伴交往经验

  对于自我中心意识还非常强的孩子来说,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东西是很难的。一开始我们要注意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一定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引导,不能用权威强迫孩子。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要多给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意识到大家只有分享,才能一起玩游戏或玩具,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自愿的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怎样培养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
陈会昌:孩子的交往问题(长期保留)
学习能力提升三:提升人际智能
当孩子说别人不和他玩时,聪明的家长是这么做的.......(上)
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