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快乐的科学”

昨日读不二之“尼采和佛祖的故事”,看到摘要:“我们对安宁、和平与幸福没有兴趣,我们只在乎寻找真理,不管它会多么可怕,多么丑陋”,仅仅是看到这一句,便攫住了我的心。下面随便写写自己的感受。

 

 

早早醒来,外面的世界正在下雨,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图讲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是说冬天来了,天寒地冻,没日没夜地刮着大风,可是小熊的屋子窗户上的玻璃破碎了,于是小熊去结冻的河里割来一块冰,正好装在窗户上当作玻璃,度过了寒冷的冬天。等到春天到来的时候,阳光照在这冰玻璃上,于是冰融化了。


 

最近突然明白,作为人来说,聪明没有用,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于每一个真正的虚无主义者来说,我们都曾经历过绝望,我们都曾致力于寻找确定的支撑点,我们热衷于复杂,用一个命题来证明自己,又寻找另一个命题来证明前一个,这种游戏我们乐此不疲,偶尔也能从中找到乐子,但当我们明白这种剥洋葱游戏本身就设定了命题的隔代自证规则时,那是绝望。


德尔菲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身。”这确实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而我最终认识到,我自身是一座迷宫,并且这座迷宫是可以量化的,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想看这座迷宫的图纸,我可以把它的设计蓝图给你,它就刻在我大脑皮层上,是的,就是那些褶皱。


据说,大脑皮层越是高度唤醒的人,大脑皮层上的褶皱越多,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迷宫越为复杂,然而我并不是说这项庞大工程的建筑师就是他自己,至少一半不是。


这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困惑着我,信念(或者信仰)与真理,因为从作用的角度说,真理很多时候远不及信念,而我们又知道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有边际的大脑来说,你很容易知道某些事物是确定的,因此,你也不可能成为虚无主义的信徒,也就领略不到那无边无际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海洋。


我记得我大学时候的一位很正常人的室友曾说过:如果真有真理这种东西,我要把它抓起来,埋掉,让人们再也找不到它。 


或许他是对的,为了心无旁骛地生存,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忽视某些真相(不喜欢“真相”这个词的可以换成“部分”)。


至于快乐的科学,有节制的生活自然是必要的,比如说,每天西装革履,在规定的时候做规定的事,十分准确的作息规律,你可以想到或许康德就是这么一个人,看似死板,然而人家每天想到的都是令他惊叹不已的星空与道德律,这或许就是极端复杂张力下的激情。


但熟悉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人会发现,这种节制,这种快乐地科学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圆圈,为了保护我们混乱的头脑,不陷入疯狂,把那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囚禁起来。然而这种平静下面却掩藏着一种虚假的和谐,带着未解决的冲突生活令人筋疲力尽。


如果可以的话,愿我们都能尽量无伪装地、全心全意地、真诚地投入生活,投入工作,投入爱情,投入独处。最后一条献给宝宝自己,因为对于内心的冲突而言,逃避无用,直面亦无用。改天我们再来谈谈行为习惯和念头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作用,这是所谓的“转依”。


宝宝去肯德基吃早饭了。各位早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皮尔士:可错论与信念
形而上学论|科林伍德
拉斐尔 | 什么是道德哲学
爱因斯坦:宗教同科学不可和解吗?
晓锦源:心智与技术
从优秀到卓越--论自我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