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中的太极思想和八卦逻辑

《周易》中的太极思想和八卦逻辑

(学术讲座内容之一)

舍凡

 

    题:太极之理与太极之数

    提纲:

           一、太极的早期出处;

           二、太极的经典内涵分析;

           三、太极之理与早期的数表示;

           四、太极阴阳思想的逻辑分析;

           五、太极阴阳思想的数理表示;

           六、太极代数:太极之理新发展。

 

舍凡1.mp3 来自六分半堂听雨楼 20:29

    一点说明:

      根据准备的内容看,本讲座拟分以下六个部分讲:

      第一部分:太极论综述初步;(太极的早期出处)

      第二部分:太极来自《周易》;(太极的经典内涵分析)

      第三部分:八卦逻辑(一);(太极阴阳思想的逻辑分析)

      第四部分:八卦逻辑(二);(八卦是八个逻辑公式)

      第五部分:一二之辩;(太极之理与太极之数)

      第六部分:理解太极代数和广义太极代数。(太极代数:太极之理新发展)

 

第一部分:太极论初步

         

    一、太极的出处

      一般认为,“太极”一词首先出现于《易传》,不是《易经》里的。道家和名家讲“一”或大一。在帛书本《系辞》中,“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檥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可见,“太极”也作“大恒”。大恒为什么表示太极呢?有一种解释是,恒和极在古代可以互训,看作通假字。太即大,“大”和“太”也是通假字。

值得关注的是,今本和帛书《周易》中都有《恒》卦。《恒》卦与大恒有没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问题。 

      

      二、易有太极

      《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易传》讲太极的原文出处。朱伯崑先生认为,“‘太极’一辞在先秦的文献中,仅见于《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此处太极同六极对文,太极指空间的最高极限。《系辞》说的‘太极’,指大衍之数或奇偶两画未分的状态,乃卦的根源,故称其为太极。庄子说的‘太极’,当是此辞最初含义,而《系辞》则是借用庄文的‘太极’解释筮法。”

      惠施提出“大一小一”二元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惠施的这段话见《庄子》、《管子》等书。惠施提出“至大”这个概念,没有比“大一”更大的事物存在了。同时,提出“至小”这个概念,没有比“小一”更小的东西了。惠施的“大一小一”二元论对于理解数学上的最大集合和最小集合具有重要意义。

 

      三、太极为理

      《周易本义》曰:“‘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音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变。大极者,其理也。”朱熹认为《易传》的大极,是指理。

 

      四、太极为大中

      《彖传》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日前参加上海召开的“《周易》本义学术研讨会”,陈居渊先生以《“易有太极”本义新说》为题作了阐述,对“易有太极”进行了文本考证,归纳出十四种解释,最早见于汉代,以此证明宋儒的解释并不像后人所说都是自创,其实有其渊源。清人惠士奇释“太极”为“大中”,“大中”在《周易》中仅见于《大有》,但卦爻辞中“大”、“中”极多,据此可知“易有太极”本义为阴阳之变得正,即“与时偕行”,并不是后世所谓的宇宙生成论。

      陈居渊先生是一位注重考据,治学也十分严谨的学者。陈先生强调之所以想到要写一篇“易有太极之本义”的文字,其目的就是反对把太极做玄虚的理解。

     不过,《彖传》属于《易传》,《周易》经文中是否已经存在太极概念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五、太极的形上义和形下义

      太极,是中国古代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太极之名其所指是什么?    

    一个是形下的所指,太极指北极星。持这一观点者,可以从经典中找到根据。比如,《灵枢经》中认为太极指北极星。

      《灵枢经·九宫八风》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类经二十七卷第三十五注:“太一,北辰也。⋯⋯盖太者,至尊之称。一者,万数之始,为天元之主宰。故曰:太一,即北极也。”

      一个是形上的所指,太极指世界本原。持这一观点者,也可以从经典中找到依据。比如,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用符号“〇”表示太极,象征世界本原。

      关于太极的本义,在学界,不难找到持上述不同观点的学者。

      太极是什么?对于一个只相信眼见为实的人,自然会认为是指北极星或稍微具体一点的“大中”。对于一个希望以超越的姿态对待现实的人,更会选择是指世界本原或世界整体。

    一个注重实在的学者会认为太极不是什么玄虚概念,会以太极不过是指北极星或“大中”加以反对。

      同样,一个更注重思辩的学者会认为北极星或“大中”不足以承担太极之名,太极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东西。

  

第二部分:太极来自《周易》

 

如何证明《周易》经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太极”,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考证工作。证明拟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通过八卦卦义证明泰卦、既济卦、颐、中孚卦是和合卦。二是通过《象传》和《彖传》对泰卦、既济卦、颐、中孚卦的论述来证明和合卦是太极。三是通过八卦逻辑证明泰卦、颐、中孚卦和既济卦是和合卦。甚至,证明恒卦、屯卦、井卦也是和合卦。

值得关注的是,恒卦是和合卦,将通过八卦逻辑加以证明。因为和合卦是太极,泰卦是和合卦,恒卦也是和合卦,所以,泰卦与恒卦都是太极。这就是“易有太极”也可以说成“易有大恒”的真正原因。因此,通过八卦逻辑推导出的和合卦,将真正从逻辑上解决帛书《周易》“易有大恒”问题。

 

一、《泰卦》即太极

     今本《周易》和都有《泰》卦,可惜帛书《周易》《泰》卦卦名和卦辞缺损。但是,今本《周易》大畜、大壮、大过卦帛书《周易》称泰蓄、泰壮、泰过卦,唯大有卦名同为大。可见,泰即大。为了了解这个“泰”或“大”的含义,我们看看《老子》是如何论述“大”的,这样做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古典文献中的“大”或“泰”,“泰”即“太”。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老子》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老子》第三十四章)

      《老子》曰:“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第四十一章)

      今本 《周易》经文中没有“太极”吗?不是,《泰》卦即“太极”。泰即太。

      帛书《周易》经文中没有“太极”吗?不是,《泰》卦即“太极”。泰即太。

      可见,无论是今本还是帛书《周易》都有《泰》卦。泰即太,太即大。大即大一,大一即太一,太一即太极。学界极少有人论及泰卦卦名是指太极的,几乎都以为太极是《易传》中才提出的。        

问题:为什么说《泰》卦中的“泰”指“太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八卦的卦义

      这一节的内容是为了推出八卦逻辑做准备的,是卦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周易》的核心基础。

      廖名春在春:《〈周易〉经传十五讲》中论八卦卦义,十分精彩,值得分享。

    廖名春说:《说卦传》列举八卦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为序,如:“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这样,就是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配对,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 

      廖名春说:这种配对,规律性更严格。每一对卦之间,卦形都是阴阳对立的,不但乾与坤,二是坎与离阴阳相对,震与巽,艮与兑也阴阳对立没有了卦形上下颠倒的卦组。这是其一。二、三四对卦画的排列体现了严格的次序性,而且呼应了其父母与六子女说:由长到中,再到少;长男与长女配,中男与中女配,少男与少女配。这是其二。

      但是,这一八卦的配对次序破坏了“象义相应之理”也就是说卦形的对立关系在卦德上没有得到反映。比如震与巽卦形对立,其卦德一为动,一为入,没有对立关系;艮与兑卦形对立,其卦德一为止,一为悦,也设有对立关系。这显然不符合《周易》的原理。《周易》六十四卦是八卦相重而成的,是八卦的进一步放大。但《周易》六十四卦里,乾与坤对,坎与离对,震与艮对,巽与兑对。《杂卦传》也是如此。八卦自然也当相应配对。因此应当是乾与坤对,坎与离对,震与艮对,巽与兑对。      

廖名春说:由此可知,只要我们遵从“象义相应之理”,以《周易》六十四卦而不是以《说卦传》为本,八卦的配对及次序就应是坤、离、艮、巽与兑。

廖名春的结论是:八卦卦形二二为耦,非对即倒,八卦的卦德也是二二为耦,反对为义。

 

    三、对卦的合与分

      通过八卦卦义证明泰卦、既济卦、颐、中孚卦是和合卦。

1.八卦卦义

《说卦》曰:“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2.二二相耦,非覆即变

坤相错互变,离相错互变,艮相反互覆、巽与兑相反互覆。

3.四对互补卦

坤互变互补,离互变互补,艮互覆互补,巽与兑互覆互补。

4.四对和合卦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讲阴阳和合的状态和原则。

     对卦一阴一阳,阳在下阴在上为负阴而抱阳,构成和合卦。

     天阳而上,地阴而下。乾下坤上为泰,阳在阴中,负阴抱阳。

盘古开天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也可说明天为阳地为阴。

     《系辞》:“天,阳物也。坤,阴物也。”乾为阳,坤为阴。

     火炎而上,水润而下。离下坎上为既济,阳在阴中,负阴抱阳。

     《洪范》:“火炎上,水润下。”离为阳,水为阴。

     雷振而动,山静而止。震下艮上为颐,阳在阴中,负阴抱阳。

     《说卦》:“震,动也。艮,止也。”震为阳,艮为阴。

     泽决而出,风穿而入。兑下巽上为中孚,阳在阴中,负阴抱阳。

《杂卦》:“兑现,而巽伏也。”巽为阴,兑为阳。

5.四对背反卦

对卦一阴一阳,阴在下阳在上为背阳而凌阴,构成背反卦。

负阴而抱阳是和合卦,负阳而抱阴是背反卦。

 

四、和合卦是太极

通过《象传》和《彖传》对泰卦、中孚卦和既济卦的论述证明和合卦是太极。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到六十四卦的演化
周易知识讲座(4)
《易经》卦序的分析探讨
六十四卦的形成与卦序问题
[杨贤]帛书《周易》浅析
《易经》概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