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和张仪两个互相看不惯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这错误我们经常犯

《资治通鉴》卷三 周纪三 慎靓王 姬定 前320-前298

儒家那一套听起来很正确的东西,在战国之世是行不通的,就是到今天也从没有真正行得通过,这一点笔者已经反复论证了好几次,但雄辩的亚圣孟轲可不这么认为,并且对于在魏国推行他的仁治理论非常执着。

亚圣孟子

糊涂先生魏罃活到八十一岁寿终正寝,比他小十九年,励精图治的嬴渠梁已经在黄土里等他了十九年,所以说,有时候糊涂点也不全是坏事。魏国的政权平稳过渡到了魏罃的儿子魏嗣的手中。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周游列国的孟子希望在魏国的新朝里有一席之地。赶紧来前来与魏嗣见面。这一次见面,很不愉快

十七年前,和魏嗣他爹论“仁义”时,他爹虽然明显不屑,但好歹给面子最后叫了一声好。但这一次,孟子估计连礼节性的叫好都没得到。

于是他一出门就对别人说:“魏嗣这个人啊,从远处看着就不像做国君的料,走到他身边也感受不到为君的威严。我跟他一见面,他突然就问我天下怎么才能安定,我于是告诉他,只有天下统一了才能安定,他又问我,谁能使天下统一,我告诉他不爱杀人的人能使天下统一,他便问,谁将追随一个不杀人的人,我告诉他,天下人都愿意跟随,这就像七八月间干旱的禾苗遇到倾盆大雨就会生机勃发一样自然而然,谁都无法阻挡。”

马悬敌首的秦军将士

将自己的理论比喻成久旱的甘霖,可见孟子的口才确实了得。要不是有以人头为军功的虎狼之秦最终统一天下的事实摆在面前,笔者差点就信了他的鬼话,但在战国的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魏嗣可不像笔者这么天真。听完孟轲的话,魏嗣说了些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从孟轲一出门就恨不得要骂娘的架势看,大概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难道是为了用事实证明孟轲说的是鬼话?刚听孟轲聊完了不杀人,魏嗣就积极参与到杀人的活动中。魏、楚、赵、韩、燕五国联军攻秦,打到函谷关下(今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由于各国各怀鬼胎,又被秦军一波反攻打的四散而逃,看来,光有实力还不行,人心不齐是硬伤啊!

十六年前,当得知是苏秦资助自己入秦后,张仪说了一句话——“替我感谢苏秦兄,苏秦兄在,我张仪不敢造次。”

后来在国际外交中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骗子的张仪,这一次坚守了自己的承诺,直到苏秦在齐国遇刺之后,他才开始了他的连横大业。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太史公会有秦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的说法。

张仪剧照

此时的张仪,正在魏国做丞相。他对魏嗣说到:“魏国土地不过千里,士卒不过三十万,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在与楚、韩、齐、赵接壤的地方守卫边境就需要不下十万人,由此看来,魏国本身就是个战场。六国合纵后,在洹水边结为兄弟。可是,您想过没有,就算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会为了争夺财产而互相残杀,更何况合纵条约只是建立在已经死去的苏秦这个反复之人的游说中,条约最终必将是一张废纸,这是明摆着的。如果大王您不与秦国结盟,秦国进攻河外,占据卷地和酸枣,再夺取卫国的阳晋,如此则赵国无法南下,魏国无法北上,合纵无从谈起,魏国就真的危险了。希望大王您考虑清楚,早做打算,且先允许我辞职。”

魏嗣大概是觉得五国联军都被秦国打败,如今,苏秦也死了,合纵之约已名存实亡,于是便听从了张仪的建议,让他到秦国去处理结盟事宜,张仪到了秦国,又做回了秦国的国相。

张仪回秦后一年,碰上了巴国和蜀国打的不可开交,都向秦国告急,嬴驷想乘人之危,占领蜀国,可是蜀国道险路狭,自古难行,并且一旦出征攻蜀,韩国很可能会出兵骚扰,因此犹豫未决,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司马错剧照

司马错表示支持伐蜀。憋了十六年,正准备大展拳脚的张仪却主张不如直接攻打韩国,他对嬴驷说到:“我们先与魏国结盟,再与楚国为善,然后出兵三川之地,攻占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和宜阳(今河南宜阳县),兵临周王室城下,夺了周朝的九鼎,取走天下的图文和户籍资料,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这才是帝王之业。我听说,名位要在朝堂上争取,利益要从市场上获得,如今三川之地和周王室就是天下的朝堂和集市,大王您不在此处用力,却跑到大山里跟戎翟拼抢,实在不像是要成就帝王之业的样子啊。”

张仪话音刚落,司马错马上反驳到:“并不是像丞相所说的这样,我听说想要国家富强就要尽力扩大土地,想要兵强马壮就要使子民富裕,想要成就帝王之业,就要尽力使仁德的名声远扬四方。做到了这三点,帝王之业自然水到渠成。如今秦国地方狭小,人民贫苦,要成就帝王之业,我希望大王您从简单的事情做起。蜀国是西边的戎翟之首,但正处于战乱之中,民不聊生。此时以秦国的军队去攻打蜀国,就像驱赶豺狼去抓羊一样简单,占领了他的土地可以增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他的财富可以使秦国的子民更加富裕,并且我方伤亡不会太大,蜀国就会臣服。占领一个国家,而没有人说我们暴虐,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没有人觉得我们贪婪,最后还可能在天下间获得禁止暴乱的美名,可谓是一举多得,名利双收。但如果我们攻打韩国,并劫持周天子,落下恶名不说,还不一定能获得什么好处。师出无名,并且攻打的还是诸侯都不愿意看到我们攻打他的韩国,实在是太危险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周王室是天下的共主,韩国是齐国的盟国,一旦周王室感觉有丢失九鼎的危险,韩国觉得三川之地难以保全,必然会联合齐国和赵国向楚国和魏国寻求自保的方法,如果周王室将九鼎送给楚国,韩国将三川之地送给魏国,我们完全无法阻止。这都是巨大的风险,完全无法控制,远不如伐蜀稳当。”

嬴驷剧照

听了司马错的分析,嬴驷终于下定了决心,起兵伐蜀,十个月就拿下了蜀国,将蜀王降为侯爵,并让陈庄去蜀国当丞相主持政务。吞并了蜀国以后,秦国变的更加富强,傲视诸侯

孟轲和张仪二人,就是在自己的学派中,也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跟我等凡夫俗子比起来,可谓是霄壤之别,但在以上的故事里,他们都先后折戟沉沙,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当时的客观局势使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不该忽视。那就是他们都犯了我们普通人沟通时常犯的毛病——不顾对方的诉求,自说自话

亚圣老先生咱就不说了,毕竟他一贯如此,笔者几乎毫不怀疑,今天要是谁能让老先生重返人间,他大概不会关心现在是什么时代,开口还得跟你谈一番仁义道德。但张仪犯了这样的错,其实是让人有些意外——难道是为了实践对苏秦的诺言,忍了十几年,憋的乱了方寸?

嬴驷起了伐蜀的念头,是因为当时巴蜀相攻,秦国有了渔利的机会,而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他犹豫的是打不打蜀国,他担心的也只是伐蜀过程中韩国的骚扰,而绝没有伐韩的意愿。就算最终不伐蜀,嬴驷也不会因为巴蜀之乱而贸然去攻打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韩国。这就像鹬蚌相争,你唯一会考虑的是是否该趁机将鹬蚌双双拿下,而不会想着该不该把和你一起打渔的邻居揍一顿——虽然他有可能趁你抓鹬鸟和河蚌时从你篓子里偷几条鱼。

雄辩的张仪,想借着嬴驷对韩国的些许担心,而忽悠他在时机未现的情形下贸然去攻打韩国,实在是小看了这个杀了商鞅却不废秦法的精明王者。除了司马错说的那些理由之外,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更容易看清伐韩的不可行。

要知道,此时距秦国最终拉开灭六国之战的序幕——长平之战,还有五十六年之久,而秦国灭韩国置颍川郡,更是在长平之战后三十年。当时的嬴驷可谓是即没有灭韩的意愿,也没有灭韩的实力。张仪以帝王之业为诱惑的鼓动毫无效果,也就不奇怪了。

长平之战


《渔樵资治通鉴之二十一:孟子和张仪两个互相看不惯的人犯了同样的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读《资治通鉴》:秦国是如何突破六国封锁的
司马错(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资治通鉴》学习笔记36:在你不够强大之前,先做简单的事
他在史书中极少被提及,但他对秦国的功劳却堪比商鞅
秦将司马错,其实很不错
资治通鉴卷三(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