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三个问题难分东西

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各种历史文献浩如烟海,其文明史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远超任何欧美国家。所以,外国人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无比艰难,文言文的翻译,文化上的差异,抽象概念的解释等等问题,让他们夙夜难眠。

文言文翻译的困境

中国的历史文献虽多,却全都用文言文书写,很多语文功底不好的中国人都无法读懂,外国人就更难理解了,更不要说将文言文准确的翻译成英文或其他语言。即便是外国人里的中国通勉强完成翻译,其译文的意思也与原文相差甚远。

我们以中国历史上的官职为例:御史是翻译成imperial counsellor(皇家顾问)还是grandee secretary(贵族秘书);州牧是翻译成regional commissioner(特定区域的官员)还是shepherd(牧羊人)。错误的翻译,会让人误解这些官职的本义,引起一些奇怪的联想。

秦、汉时期,被很多外多人视为中国历史文明成就的顶峰之一,很早以前就有外国的历史学家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关于秦、汉二朝的原始翻译材料也远高于其他时期,但是《史记》和《汉书》这类官方正史的翻译,依然让很多外国人望而却步。

比如《史记·商君列传》有这么一段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短短的11个字,涵盖了商鞅变法中关于农业制度改革的方方面面。要想准确的翻译,就必须详细解释什么叫井田制,什么叫开阡陌,赋和税的区别。翻译:好想掀桌!

文化差异造成的错误理解

一本欧洲学者所著作的秦汉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中国人由于秦帝国统治的暴政,对它始终非常憎恨,因而很少用这个名称来指代自己;他们在过去和现在都用“中国”这一常见名称来称呼自己。

准确的说,中国人并不憎恨秦帝国,相反,秦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种历史文献里秦始皇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至于用“中国”自称,是因为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中央之国”,中国一词更能代表我们。

因文化上的差异,一些历史事件,也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比如,商鞅变法中立木信的本意为千金市马骨,取信于民,确保变法的顺利实施。可是,在一本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中,立木为信的解释是这样的:在新都的皇宫门前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如此理解立木为信,小编只能说,脑洞真大。

抽象概念的解释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外国历史学家在解释“礼”时,只是片面的认为是一种传统习俗或者礼貌行为的通例。这种解释是片面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礼字贯穿始终,它是一种社会意思观念,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体现,是安邦定国的基础,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之后,给自己上尊号“皇帝”。皇,好理解,头戴金冠的王;帝,外国历史学家只是将其理解成一种神的名称,却不知道“帝”也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境界的称谓。德合天地曰帝,这样的人拥有大智慧、大功德,人们也愿意服从他的管理,比如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周天子之所以称“王”不称“帝”,就是因为道德修养的境界不足以称帝。

以上三点是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时,容易犯错的地方。如果大家还知道哪些外国人很难理解和翻译的历史知识,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良心工具速码
中国历史学家又有新发现!
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中国历史的?
虚无缥缈的罗马帝国历史
文言文翻译转换器哪个好?看完你就知道了
中国人太聪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