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惜福积福

惜福积福

文/释本性

    昨午,我陪远道而来的同参用斋于某素食馆。邻桌有一青年,一人独享七菜一汤。他仅吃约半,便结账,扬长而去。同修感叹:不惜福,会折福啊。

    是啊,佛门有谓:一粒米,大如山。因为,他是天地之献,因缘之结,来之不易呀。因此,古人总是劝慰我们,要珍惜粒米缕丝,珍视福德。

    早年,曾追随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佛门前辈,如茗山长老。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求学时,他是我们的常务副院长。我们发现,在过堂用斋时,他总是把碗里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丝粒不剩。

    福建佛学院的圆拙长老,我虽没有追随过,但因开会、探望等机缘,也时有接触。有几次,见其用斋,也是如此,饭菜丝粒不浪费。

    圆拙长老,在着装即衣着上,也非常节俭。每次见他,总是穿着那么一两件灰灰旧旧甚至破破的僧衣。

    在这点上,我想,圆拙长老除了本着谨守佛教精神外,一定也受着其恩师弘一大师的影响。我们看资料,会知道,大师总是穿着灰灰旧旧破破的僧衣,即便圆寂时,也是这样。

    可见,惜福,在佛教,既是一种美的德,也是一种美的格,我想,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

    作为僧人,或普罗大众,真应依之信受奉行。我相信,福报,定是由此而积,福德也定会由此而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读,反观,积福惜福
一诚长老墨宝
三世因果寄已定,何须惜福与积福
绍云长老介绍虚云老和尚惜福
种善因得善果,常做这五件事,福报不招自来
告诫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