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人物---孙武及孙子兵法
首先,我们得感谢这些历史人物,是他们成就了历史,同时也为我们做了榜样。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 如果问一个人的成就能到底能有多大?
孙武约于(公元前544-470),由齐至吴,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的故事
孙武的先祖其实不姓孙,而是姓姬,是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代。
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省黄河北部、河北省邯郸市及邢台市一部分、山东省聊城市西部一带,始封之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周王朝建立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
鲁昭公十九年(前523年)记载: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孙书即孙武的父亲,字子占,在齐景公朝为将军。孙武的祖父孙蒯,曾祖父是卫国世卿孙林父。公元前535年,孙林父家族遭卫灵公打击,孙蒯携子孙书避难归齐。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父亲孙书都赶回家中。全家上下自主人到仆人都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氛围之中。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儿子,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孙书决定给儿子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孙书还给儿子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孙书为齐大夫,他希望儿子将来也能象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随着孙武的长大,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每当孙书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孙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于是,当父亲不在家时,孙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除了听故事,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黄帝兵书》、《太公兵法》、《风后渥奇经》、《易经卜兵》、《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由于受尚武精神的影响,齐国从国君到士兵,莫不以勇武为荣。“射”和“御”,是齐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齐人向来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时,孙武心中蒙蒙眬眬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他的父亲孙书、师祖田穰苴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典故:《勾践卧薪尝胆》和孙武隐退
吴国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阖闾受伤不久病死,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这时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再象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发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为了消沉吴王斗志、迷惑夫差,达到灭吴目的,一方面自己亲侍吴王,卧薪偿胆;一方面选美女西施郑旦入吴。西施入吴后,夫差大兴土木,建筑姑苏台,日日饮酒,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
孙武、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
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拔,不理睬孙武、伍子胥的苦谏。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遂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
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同学们,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对孙武有哪些认识?
0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所著有兵法十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02.学习孙武的智慧
1、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2、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5、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
7、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8、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9、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11、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12、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13、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4、兵者,诡道也。
1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
孙武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孙子兵法》作战方法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生告诉我们所有人的成功背后,都有自己一直坚持的爱好和刻苦勤奋练习的汗水和努力。
感谢阅读并期待您的关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hzxx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学之祖孙子
孙子与孙子兵法
【中国智慧】《孙子兵法》到底有多厉害?结果超乎你的想像
原来除了《孙子兵法》之外还有一些很厉害的兵书!
黄朴民:怎样读《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实际共有多少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