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集吴氏先祖源流

        

 

一、 前言

(一)、万集行政隶属关系的变迁

(二)、万集吴氏宗支由来

二、吴氏先祖源流

(一)黄帝是姬姓吴氏的初祖

(二)泰伯是姬姓吴氏的开氏始祖

(三)吴国王室后裔的一支是万集吴姓的远祖

(四)万集吴姓之近祖是由宝应迁来

(五)万集吴姓族人的共祖是吴纬铭

三、后记

 

一、前言

(一)万家集行政隶属关系的变迁

万家集旧称万家镇,简称万集。地处苏北宝应湖西约二十华里,洪泽湖以东亦为二十华里,清朝未年,1912年以前,属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民国初年,废淮安府,改山阳县为淮安县,万集属于第十区,民国二十九年即公元1940年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在原淮安、宝应两县交界之部分地区,以岔河为中心,建立淮宝县,万集属中心区,1950年至1956年,因撤销淮宝县,万集改属淮阴县高涧区,又以高涧为中心,设立洪泽县,万集为乡镇,沿续至今。

(二)、万集吴氏宗支由来

1、据前辈老人讲,万集吴姓是由宝应迁来,而宝应吴姓是由苏州迁来,本支吴姓,未到万集前,本镇及附近乡村,并无吴姓居住。自清朝咸丰初年即1851年至2000年的150年间,万集亦无其他吴姓迁来。

2、在万集附近的仁和、双沟、岔河等地虽有吴姓,都是同宗异支。

 

二、吴氏先祖源流

(一)黄帝是姬姓吴氏的初祖(略)

(二)泰伯是姬姓吴氏的开氏始祖(略)

(三)吴国王室后裔的一支是万集吴姓的远祖(略)

1——3

4、元末清初即公元1368年左右,因避兵祸,苏州阊门外吴姓“三让堂”族人,有一支迁到苏北宝应。繁衍多世,至清朝乾隆、嘉庆间,有吴姓族人,曾为高官,逝后葬于东门外,坟墓高大,为本邑有名之“吴公墩”。每年清明前后,城里不少人前往放风筝踏青,气势颇盛。迁居万集的后代,初时每年清明均至宝应扫墓,后渐废。

(四)万集吴姓之近祖是由宝应迁来

清朝咸丰初年即公元1851年,太平军起事,宝应北门外吴姓族人,有一支迁到宝应湖西万家集,先住街北罗家圩。从事磨粉、挂面及豆制品等经营,也常至附近集市贸易,家境渐宽,人口亦增,先后在万集街南头购买严姓及万姓之房产,即移居镇上,又购买罗家圩及街南,街北近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

罗家圩祖坟有十余座,均系由宝应初来时之宗支人员,民国二、三十年代,每年清明,万集吴姓族人,多系“殿”字辈兄弟二十人左右,由年长族兄吴殿魁带领,各携祭品工具,前去罗家圩扫墓。一路上相互追逐,嬉笑打闹,亲爱融洽,甚为热闹,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吴姓子孙兴旺,为街坊羡慕。

(五)万集吴姓族人的共祖是吴纬铭

罗家圩祖坟中族人的辈分,己难考证。1936年,我亲见“保”字辈龄、康、纯、安等老兄弟,将祖灵神龛里的木主,全部请出,用很长时间逐一清查记录,并有一份详细资料。但不知保存何处,终未得见。据上述通书第204215页所载,今日所见吴氏族谱中, 有光绪二十六年江苏《吴氏宗谱八卷》,是吴端裳等所编,可惜无法得见,仅从其“宗规”一节文字:“今之骏奔在庙者,俭日三让堂先灵所凭依也。”可以肯定是吴氏三让堂族人的宗谱。其“宗规”内容列明是“守道十三世孙德升谨述”因我等缺乏史料,亦难与此宗谱衔接叙认,深以为憾。

移居万集时,当时健在的吴姓共祖是吴纬铭老人。纬铭公生四子:

祥细见《万集吴氏本宗世系表(一)、(二)》

纬铭公以下,子孙辈分排行为爱、秉、保、殿、启、宏、庭。到1984年“庭”字辈己出世。据族人回忆,下面还有忠、厚、传、家、永五个字辈。将列入新的辈分排行使用。

纬铭公逝后,葬于万集街南张庄之西南,曾营建松林,长势茂盛,1942年后渐毁。

本资料因篇幅所限,在文字叙述中,对前辈先人排名,仅到“保”字辈。至于全部族人按辈分排名,将另有附表。为便于叙认宗亲,对今后本支族人辈分排行,经与台湾等地部分兄弟商讨,结合回忆情况,续订四十八字,从庭字辈以后,顺序使用,男女皆同。不至于先人重复。四十八字为:

忠厚传家   永恒志坚   敦品立学    仁恕恭谦

敬贤礼让   信义兴业   中道践实    孝顺勤俭

造福万世   济人利民   承先觉后    继往开来

 

三、后记

(一)万集吴姓,自定居以来,到公元2000年己有150多年时间,相传九世,族人众多。

近六十多年来,特别是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形势动荡,万集吴姓子孙,因多种缘故,己分别先后搬迁到台湾(台北、桃园、新竹)上海、武汉、南京、丹阳、芜湖、马鞍山等地,也有就近迁移洪泽、盱眙等定居。将会传至久远。族人的总根虽在苏州,但万集毕竟是须根所在,应牢记勿忘。

(二)出于追溯先祖历史之热忱,特搜集整理这份资料。因水平有限,虽根据有关族人意见,经多次修改,肯定还会有许多不当之处,但作为本宗族人对过去寻根认祖,对将来呼应联系,不无帮助,虽云月关山,海天遥远,可以毋忘吾黄帝、泰伯、仲雍之血统,也有助于增进吾高祖,曾祖本宗族人之骨肉亲情。

      

           万集吴氏本宗五世孙吴殿钧(江秋)编汇

              公元二〇〇〇年十二月于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姓简史,五大源流,八大先祖,三大祖地,日本天皇是吴氏后裔?
始祖公墓道记
历史上吴姓德望轶事
吴家人都看看!吴姓是以国为氏,但其国由何而来?
六百年党姓史,光辉灿烂;新世纪寻根志,荡气回肠——《河南党姓志》主编党中选访谈记
吴姓24个字辈分排列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