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北京体育大学与国家体育总创编的健身气功,进行了大量文献、史料考证与检索以及功法的挖掘整理工作,根据编创原则完成了健身气功八段锦。
目录
八段锦全套
教学
动作名称
完整版视频
分解教学视频
图解
口诀
动作要领
呼吸方法
讲解
功理
作用
好处
功法特点
养生功效
起源
来历
口令
口令词
口令音乐
口令版视频
下载
视频下载
口令音乐下载
口令版视频下载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名称
两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健身气功八段锦完整版视频
健身气功八段锦分解教学视频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预备式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预备式: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预备式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两手托天理三焦: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左右开弓似射雕: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调理脾胃须单举: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五劳七伤往后瞧: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摇头摆尾去心火: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两手攀足固肾腰: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攒拳怒目增气力: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背后七颠百病消: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及口诀和教学视频
收势: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收势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要领
 八段锦预备式动作要领
(1) 头向上顶,下颚微收,双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骻敛臂,上体中正
(2) 呼吸徐缓,气沉丹田,调息6~9次
 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要领
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开,略有停顿,保持伸直。
2.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要领
1.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
2.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3.年老或体弱者可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要领
1.动作一,左掌斜向上约45度,右掌斜向下约45度。
2.两掌上撑下按时,力在掌根,肘关节微屈,抻拉胁肋部,大脚趾有意下压,舒胸展体、拔长腰脊,有上擎天、下拄地、顶天立地之感。
3.上举掌下落时,要经上举路线原路返回。
 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要领
1.转头不转体,旋臂充分,转头用力适度,两臂于体侧抻拉拔长。
2.动作二,成定势时,劲在夹脊,意气贯于指间。
3.动作三,两掌收回按于胯旁时,两肩胛骨微外开,命门穴微后凸,脊柱竖直,保持头顶悬。
 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要领
1.按动作说明首先要分清每一动的节分点,再求连接。
2.摇头摆尾时以尾闾旋转为主,头部跟随,意、气、劲由尾闾上传至大椎。
3.摇头时胸部微含、柔和缓慢;摆尾时要收腹,动作圆活连贯。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领
1.反穿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
2.年老或体弱者可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动作幅度,不可强求。
 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要领
1、马步下蹲时要立身中正,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腿部的力量灵活掌握。
2、左右冲拳时怒目瞪眼,同时脚趾抓地,拧腰顺肩,力达拳面,旋腕要充分,五指用力抓握。
 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要领
1、提踵时脊柱节节拉长,脚趾抓地,脚跟尽量抬起,两腿并拢,提肛收腹,头向上顶,略有停顿,保持平衡。百会穴上顶,沉肩坠肘,掌握好平衡,目视前方。
2、两脚跟下落,沉肩,放松肢体,轻震地面,同时沉肩舒臂,周身放松,目视前方。此时要全身放松,上下牙齿轻轻咬合,以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震动过大而产生不适感,从而通过震动全身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健身气功八段锦呼吸方法
八段锦预备式呼吸方法
预备式可以采用自然呼吸方法,形成预备式静立桩时再做一到两次循环性呼吸,这样又利于调节身体松静和气血的运行,为八段锦动作做好身心准备。
 两手托天理三焦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两腿微屈,两手插掌,两腿徐缓挺膝伸直,两手上托经胸前内旋向上托起至两手心朝上(吸),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舒胸展体(闭气)略有停顿;身体重心缓缓下降,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捧于腹前(呼)。
(2)说明:两手托天理三焦每一个完整动作(上托、撑臂、下落)作为一个呼吸循环。本节呼吸是以上肢动作为主,吸气时腹肌收缩凹腹隆胸,意念是将丹田之气提至膻中,呼气时腹肌舒张凸腹陷胸,意念是将膻中之气沉入丹田。这样往返推动内气的升降鼓荡,可以按摩胸腹两腔脏器,增加内气。其实不论是腹式呼吸还是逆呼吸,都是气体在肺脏运动推动横膈肌上下运动。闭气的目的是将引入中上丹田的气血更加充润,通过呼气使全身气血调和顺畅。
 左右开弓似射雕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左开弓):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立;同时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吸),两腿徐缓屈膝成马步,两手开弓(呼)。收脚还原:身体重心右移,抬起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右掌向上向右向下划弧(吸),左脚并步伸直;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捧于腹前(呼)。右开弓的呼吸方法同左开弓。
(2)说明:左右开弓似射雕的每一招式(左开弓或右开弓)动作为两个呼吸循环,其中搭腕与马步开弓为大呼吸,并步与上肢划弧为小呼吸。小呼吸动作较小,呼吸深度较浅,呼吸节奏稍快。本节呼吸以上肢动作为主。
 调理脾胃须单举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左单举):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左掌上托至头上,掌心朝上;同时右臂内旋,掌心朝下(吸)。左上撑,右下按,力达两掌根,舒胸展体,拔长左腰体(暂时闭气);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慢下落;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落于腹前(呼)。右单举呼吸方法同左单举。
(2)说明:调理脾胃须单举,左右两式各为一个呼吸循环,中间加插一个闭气。
 五劳七伤往后瞧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左后瞧):两腿徐缓挺膝伸直,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旋,头向左后转(吸);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膝关节微屈,两臂内旋按于髋旁(呼)。右后瞧呼吸方法同左后瞧。
(2)说明:五劳七伤往后瞧,左右两式各为一个呼吸循环。呼吸时,通过两臂的伸展外旋与内旋,带动肋间肌收缩而上提肋骨,使胸腔的上下、左右、前后经扩大与缩小,以增加肺活量。
 摇头摆尾去心火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①过渡式,身体重心左移,左脚向左大开立;同时两掌上托至头上方(吸),两腿徐缓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附于膝关节上方(呼)。此式呼吸以上肢动作为主。②身体重心稍升起(吸),而后右移,身体躯干向右倾,随之俯身(闭气);身体重心左移,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呼);重心移至双腿,头向后旋摇(吸),上体下沉成马步(呼)。左摇头摆尾没有过渡式,呼吸方法同右式。
(2)说明:左右两式各为两个呼吸循环。
 两手攀足固肾腰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①过渡式,两腿挺膝伸直收左脚开步站立,两手经侧上举(吸);两臂屈肘,两掌下按胸前落于体侧(呼)。②两臂上举(吸);两臂屈肘,两掌下按经胸前(呼);两掌心旋向上,掌指顺腋下向后插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吸);上体前俯,两掌沿两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呼)。
(2)说明:每做一组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需要两个呼吸循环。
 攒拳怒目增气力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左攒拳):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吸);两脚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手抱拳于腰间(呼);身体重心微微提起(吸);屈膝成马步的同时,左拳徐缓用力向前冲出(呼);左拳变掌外缠绕(吸);左掌变拳屈肘回收至腰间(呼)。
(2)说明:右攒拳的呼吸方法同左攒拳,每一次攒拳旋腕动作需要两个呼吸循环。
 背后七颠百病消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并步(吸);并步直立两拳变掌收于体侧(呼);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吸)。两脚跟下落震动地面(呼)。
(2)说明:每一次提踵与下震,需要一次呼吸循环。
健身气功八段锦讲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理
八段锦预备式的功理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与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功理
本式通过四肢、躯干的伸展抻拉,并配合调息,有利于元气、血液在全身的布散,与气机的升降。可调理三焦,畅通任、督二脉和手足三阴三阳经及脊柱相应节段;同时,可扩张胸廓,使腹腔、盆腔脏器受到牵拉、按摩,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脏腑机能。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功理
传统医学角度
开弓射箭的动作可以直接拉开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太阴肺经从大拇指走行手臂内侧前缘,联络肺脏;大肠经从食指沿手臂外侧前缘上行入脏腑,归大肠。肺(脏)与大肠(腑)相互表里,这两个脏腑之气通过这种松紧交替的经络按摩,逐渐松融畅通,从而调理上焦肺,下焦大肠。
膈肌松紧有序地运动,肩胛骨开合有序,腹肌也随之松紧交替,动作中配合呼气,使胸廓充分扩充,气血流通通畅,肺脏达到充分滋养,兼顾上焦、中焦脏腑的调通。
因此该动作直接有效针对上焦肺脏进行锻炼调理,久之肺气调通。肺主一身之气,将肺气打开,中可以助脾胃运化,金水相生,下可为补充肾水打开方便之门,功效甚深。所以将该动作放在第二位,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现代医学角度
该动作直接运动肩周肌群,使其得到适度锻炼,可以预防中老年患者的肩周疾患。头部的左右扭动,可以预防颈椎疾患。该动作是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三维同时拉开胸廓,比简单的扩胸运动更全面。
双手开弓动作,使单侧手臂肌肉也得到了锻炼,同时配合吸气,扩展了胸廓,增加肺通气量和心脏血液灌注量,从而增强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大幅度上升,吐故纳新,排除体内废气,使整个肺部得到全面调动。
现代人郁闷情绪比较多见,该动作有利于抒发胸中之气,消除胸闷,并能疏理肝气,治疗不良情绪所带来的胁痛、胁肋胀满等疾患。该动作促进代谢、释放疲劳感、疏导心情烦闷,综合起来可以带来一个全新的身体和精神面貌。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功理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调养脾胃的方法原则应是益脾气、养胃阴,用药首当注意升降,次则当防过偏,寒勿过凉,热勿过燥,以免伤胃。为此,调理脾胃的动作应以导引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为原则。综观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可发现,单举手的动作具有调节手三阴三阳经作用,特别是对手太阳小肠经作用更大,而脾胃功能与小肠关系极为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由此可见,小肠具有协助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小肠有病则可直接影响到脾胃。另一方面,如果肝木之气偏旺,脾土虚弱,极易出现肝气犯脾的病理现象。脾胃功能失调,经脉气滞,湿浊内蓄,血络闭阻,便可出现脾胃结瘕瘀血等症。而通过单举手动作作用于手太阳小肠经,使经脉疏通、调和,升清降浊,可起到健运脾胃,使得脾气得升,胃气和降,小肠能泌别清浊,则湿浊之气自去,壅滞于中焦脾胃的瘀结也自行消散。再有脾胃属土,肺及大肠属金、心及小肠属火,根据五行属性,火生土、土生金,因此,脾胃与心、肺、小肠、大肠的关系较为密切。脾胃有疾,可能会累及心、肺、小肠、大肠,反之,心、肺、小肠、大肠有疾,也可累及脾胃。另外心包络代心受邪、三焦是脾胃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由此可见,调节手三阴三阳经(心、肺、心包为手三阴经,小肠、大肠、三焦为手三阳经),是调理脾胃的有效方法。为此单举手这个动作是较为理想的健脾和胃手段。
再来分析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静力牵张),以及两下肢的屈伸导引运动对脾胃具有哪些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两腿伸直,一手上托,能起到牵拉足太阴脾经作用。而一手下按的动作路线又与足阳明胃经从头到脚向下循行的路线相吻合,因此本式动作具有疏通脾胃两经气血,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上托之手意想导引丹田之清气上升与天相接,通过下按之手导引丹田之浊气下降与地气相连。当左右上肢相对静力对拉牵伸时,略闭气,运气上下,加强体内之气从丹田达于四梢,使周身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然后屈膝,两手放松合抱于腹前,复采天地之精华引回丹田。如此左右重复数次,则可有效提高清气上升,浊阴下降的能力。有些习练者可感觉到肠鸣的现象,就是脾升胃降,气机加强的具体表现。因此通过清气升,浊阴降的锻炼,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就能获得加强。此外,中医还认为,除了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外,腰胁又为人体气血运行之枢纽。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运动,可以牵拉腰胁,腹腔,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胁部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等,起到调理脾胃、肝胆和加强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效果。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理
“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例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的“久视伤血”。肝藏血,开窍于目,由于肝脏的经脉联系于目,人的视力又有赖于肝气疏泻和肝血濡养,因此,眼睛过度疲劳会伤肝,进而影响血的调节,所以有“久视伤血”之说),久卧伤气(是指人长时间卧床,会导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气的散内,得不到凝聚,久之则气散,无力化神,则人更是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由于人体呈坐姿时,身体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身体的平衡,长时间坐着不动,则颈、腰等局部肌肉必然会疲劳、损伤。再者,人体呈坐姿时,由于体位关系,其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影响肌肉等组织的代谢活动,长此以往,肌肉的功能便会出现退化,所以说“久坐伤肉”),久立伤骨(是指人长时间站立不动,人体骨骼会因长时间支撑身体而劳损,引起骨或骨关节的发育畸形和活动障碍),久行伤筋(由于人的行走主要有赖于筋肉对骨骼的拉动,如长时间行走,必然使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这也是为什么人走路多了会酸痛疲劳的原因),是谓五劳所伤。”“五劳”有时还指人的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劳伤,而这“五劳”与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有着密切的关系。“七伤”是指因为“七情”太过而造成脏腑损伤和疾病的说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由于七情致病直接伤及脏腑,故又称“内伤七情”。再有另一种说法是《诸病源候论虚劳候》提到的“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气逆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寒饮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寒暑伤形……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由此观之,“五劳七伤”应理解为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较为恰当。   那么为什么五劳七伤要强调往后瞧呢?
综观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法动作及要领要求,首先可发现,往后瞧的转头动作能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得到舒、缩运动,可有效刺激颈部大椎穴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心、肝、脾、肺、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俞穴;其次是往后瞧的转头动作配合两臂向外充分旋转,能使脊柱微微成反弓活动,及使胸腹向上伸展,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脏腑。而由经络知识可知,这样动作能有效刺激身前的任脉、冲脉、身后的督脉和环绕于腰腹的带脉。由此可见,通过本式动作导引,使奇经八脉不断受到松与紧的交替刺激,进而起到调节十二经脉及周身阴阳作用,从而调和脏腑器官的气血运行,起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功理
五行木生火,肝胆为木,心为火,肝胆为心之母,肝胆气滞气郁,肝胆火旺,从而波及心使心火上炎,心烦气躁。
通过摇头摆尾伸展和牵拉身体内外两侧经络,通过伸展和牵拉经络和经络所属肌肉,使经络和肌肉紧张、收缩、舒张,如此反复运动反射传导,其传导波到达肝胆心,使肝胆心气舒畅,肝胆心脏的气机升降出入平衡,相应于心脏和肝胆脏腑的气机升则升,降则降,气血流畅,脏腑正常收缩运动,从而起到从外调内,从内调外的作用,使相应的脏腑机能协调平衡,运作正常,达到疏肝泻胆,泻火除烦,消除心火,防病治病的效果。
 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功理
这是一个拉伸腰椎的动作,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一个诀窍,要把动作的力点放在手指尖,要以手指尖带领手臂慢慢上举,整个身体的重量全部集中在中指的指尖,腹部收紧,大腿后侧收紧,感觉有根绳子系在中指的指尖上,拉动着身体向前向上伸展,有一种”千钧一发”的感觉,拉伸的力气再大一点,身体就要失去平衡了,处于一种”将倒而未倒”的平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拉伸腰椎的作用,才能使腰椎间的空隙放大,而又不至于压迫到神经。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腰椎,中医上认为腰为肾之府,所以往往将腰与肾相连,拉伸腰椎和按摩腰部可以使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在临床上,多数腰椎病是由于腰椎间盘长时间受到压迫所致,所以在医院里用“腰椎治疗牵引床”对很多患者进行牵引治疗,通过机器的反方向的力量,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伸腰椎,使腰椎间的空隙放大,压迫得以缓解。
所以两手前伸上引拉伸腰椎的动作,和”牵引床”有异曲同工之妙。牵引床是借助外力,而做动作是借助自身的力量,更安全和更容易掌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动作规范,一定要达到极限,不然就失去了动作本身的意义。
在拉伸腰椎之前,还有一个按摩膀胱经的动作,通过从上到下的按摩法来疏通膀胱经。两手从胸前、腋下向后伸出,抚在脊柱两侧、肩胛骨下,手心向里,手指向下,稍用力,从上一直向下按摩,随着手臂伸直,身体自然前俯,两手一直按摩到脚后跟。
肾与膀胱相表里,从解剖学上讲,膀胱是泌尿器官,是人体排泄废物的重要通道。从中医来看,膀胱经作为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作为具有最多穴位的一条经络,也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
肾在五行属水,膀胱也属水,水的特性是往下流,所以膀胱经的走向是从头部沿着背部、大腿后侧一直到脚后跟。膀胱经排毒,也是从上往下进行,如刮痧、捏脊,就要顺着膀胱经从上而下。我们在按摩的时候要适度用力,要让皮肤能感觉到手的力度。手越往下的时候,越要保持两腿伸直,要感受到大腿后侧的拉伸,同时尽量保持身体和双腿呈90°,也就是说身体重心要往前,而不是落在臀部上面。两手攀足,就是两手“向下攀登”直到足部。
柔韧性差一些的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大腿后侧有拉伸感、甚至疼痛感,尤其是在委中穴这个位置。如果仔细观察,这种人的委中穴不是正常的凹陷状,反而是凸出的外鼓状,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有腰痛的症状存在。如果要加强锻炼效果,在按摩膀胱经的同时, 还可以反复按压委中穴。
中医流传下来的“四穴总歌”上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人身前面的疾患,如脾、胃、大肠、小肠功能失调出现的肚腹疼痛、呕吐、胃痛、腹泻等症,应首选足三里穴治疗。
人身头颈胸肺部位的病变,取列缺穴为主治疗,具有疏解风寒,清肺止咳的作用。人身头面的疾患,主要是口及颜面部的病症,可取合谷穴为主治疗。
人身后面的疾患,主要是腰背部酸痛等,应取委中穴为主治疗。委中穴在腘窝正中,中医认为:委中穴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所以膀胱经的问题可以通过委中穴来缓解甚至治疗,这就有了“腰背委中求”这句话。腰部、背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按压委中穴来治疗。
 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功理
传统医学角度
肝在五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疏泄、藏血、情志,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三方面。另外,肝肾、心、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中医所说:“临床所见的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
该动作在站桩的基础上进行,站桩“圆裆”的要求可使外阴内缩,精气含藏,元气固秘于丹田。肝经络阴器,其经络走行经过外阴部,因此做好“圆裆”可以强壮肝经,进而对生殖系统的疾病,如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均会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松紧结合是本动作的一个显着特点,要求练功时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从松来、柔和拔伸。“紧”只是动作中的一瞬间,即“寸劲”的点发,而松是贯穿动作过程始终的。
击拳时如弹簧般由上肢带动,将肝经章门穴(其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打开,章门穴属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调之可以疏肝养肝,该穴又属奇经之带脉,带脉络腰而过,腰部是足少阴肾经所属,腰为肾之府,带脉又和肾相关联,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的所在,冲、任、督皆发源于小腹部,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说:“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儒门事亲·证妇人带下赤白分寒热章》) 这说明带脉和冲、任、督三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动作中左右出拳由腰发力,不仅打开章门穴,久之还使环腰之带脉通过拧腰而使一周经络通畅,进而振奋冲、任、督三脉,使三脉气血壮实;章门还为八会穴之“脏会”,为五脏气机汇聚之处,该穴打通可疏泄五脏气机的壅塞。松紧的这种密切配合和频繁转换,有助于刺激调节机体的阴阳协调能力,促使经气流通,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总之,八段锦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经脉得以涵养,以至筋骨强健,久练攒拳,则气力倍增;怒目体现了肝的疏泻肝气,从而调和气血,保证了肝的正常生理功能。一则养血,一则疏肝,这对那些久坐、卧床、少动之人,身体倦怠、气血郁滞之人,尤为适宜。该动作锻炼数十下之后,人会感觉全身气血流通,筋骨壮满有力,双目炯炯有神,面色红润,信心倍增!倦怠、萎靡、消极的情绪一扫而空。
现代医学角度
将该动作分解来看,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特别是下肢产生节律式运动,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持续适度的站桩无疑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抗衰老。研究表明,站桩有利于实现“体外反搏”,促使下半身血流加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颈,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从现代运动科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小负荷的运动应激。应是指全身性非特异性的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刺激时,会产生适应性调节,从而影响各种机能与代谢状态。良性的柔和持续的应激,可调动全身各脏器组织的储备潜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该动作上肢、躯干、下肢全身配合,全身肌肉参与,不同于八段锦其他几式有针对性的锻炼,该动作运动量大,可迅速调动全身血液循环。研究表明,正确习练站桩配合冲拳,对血压、心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从而增强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功理
为什么说背后七颠能百病消呢?
首先,我们从运动解剖学和生理学分析,脊椎是提供人体直立时所需的主要骨架支柱,当脊椎遭到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病变而改变其结构时,脊柱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将受到影响,发生病理性改变,特别是对植物神经产生的压迫影响,会造成五脏六腑及各内脏器官接连发生病变,功能失常。西方的整脊疗法则是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应用特殊的手法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相关软组织的劳损,紧张僵硬或退化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以此来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方法。
例如,根据临床经验,许多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的调整治疗法就能治愈。临床中诊治的颈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治好后,这些相应的脏器疾病也就痊愈了。
我们再来分析“七颠”的动作方法,发现“七颠”的功法正是一方面通过百会上领,拨伸脊柱,拉长脊柱周围、大小腿、足底等部肌肉、韧带,一方面通过颠足放松,震动脊柱及下肢各关节内部结构,使全身肌肉、筋骨得到放松复位。这样能使脊柱和下肢周围软组织得到良性的按摩和锻炼,有肋于解除肌肉紧张,恢复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达到治疗康复效果。
其次,我们从中医角度来分析,从经络学知识可知,督脉、膀胱经主要分布在背部,脊柱及脊柱两旁。督脉、膀胱经与脊柱之间关系,犹如高速公路两边车道与中间隔离带的关系,若脊柱向侧偏斜弯曲,则两侧的气血受阻。也即是说脊柱的中正是保持督脉、膀胱经畅通的基础。而从脏腑的俞穴位置和功能来分析,可看到所有的俞穴都处在脊柱周围,根据中医的气血理论,通过对背部俞穴进行导引、按摩、贴膏药和针炙等方法,能够有效地刺激督脉和膀胱经的经气,促进督脉和膀胱经的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康复的医疗保健效果。此外,足趾为足三阴、足三阳经交会之处,脚十趾抓地,可有效刺激足部相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
可以说,本势对提高人的阳气及畅通全身气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背后七颠能消百病的说法确实是有其原因和道理的。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作用
八段锦预备式的作用
八段锦预备式的主要作用有三个,即端正身形、放松入静、静养元气,为八段锦全套动作打好根基。
 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三焦经的起点、循行路经和止点。中医称三焦经为手少阳三焦经,起于第四指关冲,循臂中间上行,一支上面部,一支入属三焦,络心包。三焦经起于关冲,当我们并步站立,两臂下垂,由于重力(地心吸引力)的原因,给其气血上行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两手托天这个动作,使该经脉的起点关冲穴托至身体的最上部,还是受地心引力的原因,就促使了气血很快的入属了三焦,有效的调理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作用
左右开弓时,利于扩大胸腔,增大肺通气量、回心血量和打开上焦;通过八字掌坐腕翘指、龙爪置于肩前云门处,可有效刺激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对于改善微循环、增大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及指关节灵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下蹲成马步时,可加强股四头肌、小腿后侧肌群等肌肉收缩,能有效发展下肢力量,促进血液回流。
扩胸展肩、转头,可加强颈椎、胸椎的运动,纠正局部小关节的异常位置,调节颈、肩、胸、背部肌肉平衡,有利于矫正驼背等不良体态,防治颈椎病、肩周炎等疾患。
1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主要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
2 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协调能力和腕关节和指关节的灵活性。
3 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等。
4 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能疏理肝气,治疗胁痛。
5 本式对上焦、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其对心肺可以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
6 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作用
八段锦里的“调理脾胃须单举”是一个调理脾胃和肝胆的健身动作。
1 这个动作,通过手臂的上撑和下压,打开了身阴经,锁住了阳经;
2 在做这个式子的过程中,左右两手交替上托,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地上下对拉,可以牵动腹腔,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对两肋的经脉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两肋是肝经、胆经循行的部位,所以“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首先是调理肝胆的。那为什么这个动作叫“调理脾胃”呢?因为要想调理脾胃,核心在于调理肝胆。
3 中医的理论基础在于阴阳五行。从五行的相生相克来看,木克土。肝胆是木,脾胃是土,肝胆会克制脾胃。所以,如果想不让脾胃这个土被肝胆这个木克,首先需要锻炼好肝胆,让肝胆宣开。
所以,通过双手对拉,交替上举、下按,抻拉两肋的肝经和胆经,从而达到养护脾胃的功效,这就是“调理脾胃须单举”的核心。
4 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
5 使椎间小关节,肌肉得到锻炼,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作用
1、转头,即“往后瞧”这个动作。眼睛使劲往后看,眼神向后转移,这就锻炼了颈部后面的大椎穴。大椎穴非常重要,人体几乎所有的阳经都经过它。七伤是外界天地自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这种伤害必先伤阳的层面。这个动作通过扭动大椎穴,提升了阳的作用,使身体内部产生变化,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同时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糸统疲劳。
2、旋转手臂。我们的手臂,阴经在前,阳经在后,手臂从里转到外,再从外转到里,其实是把阴经、阳经都打开了。五劳是内伤,阴经主内;七伤是外伤,阳经主外。所以,这个动作在旋转手臂、锻炼阴阳经脉的过程中,可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3、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脏腑。
4、这一动作,还能增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参与运动的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改善眼肌疲劳的及肩、颈与背部等疾患。同时,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颈部疲劳。
 摇头摆尾去心火的作用
“摇头摆尾去心火”是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五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去除“心火”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摇头摆尾”为什么可“去心火”。
中医认为,人体里的“火”可助机体正常运行,但超过正常范围的火就是邪火,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或产生疾病。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饮食不慎,或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一则损伤脾胃使气机升降失司,郁滞而化火;二则积热内生,蕴结化火,熏蒸脏腑。从而表现出心烦易怒,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尖红绛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心火亢盛”。
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属水。根据五行中水克火的规律,扶助、加强肾阴是去除心火的有效方法。
从表面看,“摇头摆尾去心火”似乎是头与躯干的左右旋转屈伸运动,但运用中医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个动作的功效主要在于通过对腰骶部位的导引活动,刺激脊柱和命门穴(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与肚脐前后相对,刺激此穴可强肾固本),增强肾阴,从而加强肾阴对各脏腑的滋养和濡润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之目的。
 两手攀足固肾腰的作用
顾名思义,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含义就是通过两手攀足的动作方法来增强腰肾的功能,预防腰部疾病。两手攀足是功法动作的外形,固肾腰是其功效。那么为什么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肾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为元气生发之处。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而始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从中可见,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变化情况,直接受肾气精盛衰的影响。因此,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壮肾精肾气。其次我们来简单分析下腰痛症的病因:中医认为,腰疼的原因很多,有肾虚,有风湿、寒湿,有劳损,有气滞血瘀,有外伤等等,但其共同机理不外乎经脉、筋骨、肌肉的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瘀滞,或局部组织失养而引起腰疼。因此,疏经通络,理气活血,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是治疗腰痛的根本原则。
 攒拳怒目增气力的作用
健身气功功法动作,是从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形体动作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动作的虚、实、动、静;用气机的升降出入指导动作的升降开合、屈伸、俯仰;用独特的脏腑经络理论说明动作的形、神、气、血、表、里的相互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动作,在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生命整体观方面,可发现,攒拳和怒目皆与五脏的肝相关。
中医认为,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肝为刚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故被称为“将军之官”。肝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故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肝系统中,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尤其与肝的关系最密切(有目为肝之外窍之称)。
中医又有“怒则气上”的情志意气关系理论,功法中“怒目”的动作正是采取“怒”的神意,来提高肝气主升主动的阳刚之性,增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能力。由此可见,“怒目瞪眼”动作既具可提升肝的阳刚之气(通过神的锻炼),又可有效刺激肝经(通过形的锻炼),使肝气充盈,泻出肝之浊气,从而提高肝的疏泻和藏血功能。
另一方面,本式功法要求两腿下蹲十趾抓地、手指逐节强力抓握攒拳的动作,也主要是抓住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的整体关系作用来编排的。因为中医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而通过手指抓握的握固活动,正是增强肝功能的筋爪活动方法。再有,两腿下端成马步的姿势,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练筋和气力的主要方法,这从中国传统武术众多拳法皆以马步站桩作为基本功进行锻炼中,就可以看出其对练筋、骨、气、力的重要性。此外,通过马步的脚趾抓地,旋腰转脊,双手旋腕,以及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有效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俞穴,以及带脉和督脉,具有疏经活络、强筋健骨的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作用
1、本式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预防治疗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做法,每次要反复练习。
2、三焦经脉支脉从膻中穴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耳前,交颊,至目外眦。本经有病,经气不利,故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三焦之经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经脉有病,则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输布水液,三焦气机不畅,则腹胀,气化不利冰液泛滥则水肿;膀胱气化失司则遗尿,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或小便完全闭塞不通。
3、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肩膀经常酸痛、颈侧酸痛无力、淋巴经常发炎、偏头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好处
双手托天理三焦:
主要以理上焦、调心肺为主。双手上举可使胸廓上提。从上焦带动中焦和下焦,强身先强心。也就是以心肺带动其他脏腑开始。此外还可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端正脊椎、调整脊椎两侧的自律神经、内脏神经,使全身的代谢与循环更加顺畅。
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右开弓的姿势可以扩张胸部,其作用以肺为主且兼及心。肺主气且司呼吸,此动作有助于吐出浊气,吸人清气,还可活络肩部与膏盲的气血。
调理脾胃需单举: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的精微之气全靠胃的受纳与脾的运化。运化就是消化吸收后上送至心肺,输布于全身。因此此一动作,对于消化系统有很好的作用。
五劳七伤往后瞧:
此动作使两肺尖的通气改善,可强健肺脏。肺气增强也有补益全身的功效。此外,透过背部经络的作用,也产生其他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脊柱两边的内脏神经。透过扭转启动有效的调节作用。
摇头摆尾去心火:
摇头摆尾大幅度的运动,是可牵涉到全身的动作,使运动址增至最大。摆动会使五脏六腑都得到洗涤。尤其是腹腔的副交感神经,胸腔的左右扭转也可使郁火全消,心神经的压迫减少。又因为其作用达到五脏。心能代表五脏,因此以“去心火”称之。
背后七颠百病消:
透过脚的颠动,能从头到整个脊柱、膝盖以至于体腔内的脏腑,都能在全身放松的情况接受震动,进而使气的运行更深人、协调。震荡的效果会刺激内分泌器官的分泌与双向调节作用。
攒拳怒目增气力:
此动作主要能运动四肢、头部与眼睹。脾主四肢与肌肉。若脾气他运。身体的气血滋养充足,则肌肉及四肢就能健康强壮。肝主眼。肝脏健康则眼睛也会好。故怒目有益于肝。进而强化视力。肝主筋,开窍于两目。故第七式有疏肝理气、强筋养目的功效。
双手攀足固肾腰:
腰为肾之腑,双手攀足的目的在于运动腰部。除可治疗腰痛外。亦可固肾。中医有“肾为先天之木”一说。表示肾在五脏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肾脏强固,对于全身的健康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心脏、脑部和脊柱。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法特点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肢体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要求身体重心平隐,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楞角,不直来直去,节节贯穿,附合人体自然弯曲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不僵不滞、速度均匀,无停顿、断续之处。
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形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渎心里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以及脏腑的放松。放松是由内到外,由浅到深的一个锻炼过程,是意念、形体、呼吸轻松、舒适,无紧张之感。
紧:是指练习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它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套路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上托动作,左右弯弓似射雕的马步拉弓动作,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单臂上举动作,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悬臂动作,摇头摆尾去心火的马步动作,两手攀足护肾腰的两手向下摸运与攀足动作,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冲拳与抓握动作,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头向上顶头、脚指抓地与提肛动作。紧在动作中只是一瞬间,而放松要求贯穿动作的始终。
动: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动就在意念引导下,使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在练习中,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隐,特别是在前面所讲八个动作的缓慢用力之处,从外观上看要略有停顿,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伸拉,只有适当的用力和延长作用时间,才能使相应的部位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高锻炼的效果。松紧结合,动静相兼,是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主要风格特点,在练习中应仔细揣摸,认真体会。
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
形:是指人的形体运动。
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一个整体。在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就要求做到,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气寓其中:是指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形体的锻炼,即可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养生功效
八段锦预备式功效
“预备式”与一些内家拳的“混元桩”功法很相似,其宁静心神的功效很显着。中医讲,“病由心生”。内脏器官的健康与人的精神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所以,“预备式”动作虽简单,但是却是此套健身气功的根基,所谓,固本培元。根基稳固事半功倍,根基不稳,用功亦是徒劳。
呼吸有形,而静心无形,最是难练。练习时,应将注意力放在动作要领和呼吸调节上,“以一念领万念”,即将心神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上,以排除其它事情的干扰,从而达到静心的效果。
如果不是随配乐练习整套动作,“预备式”建议单独多站一会儿,5—10分钟为宜。亦可在心神不宁时,用来调理人的理精神状态。
 两手托天理三焦功效
做两手托天理三焦,能够有效通畅三焦,调理气血,可以预防颈椎病,对于预防肩关节疼痛、肩周炎、颈项酸痛,消除身体疲劳也有积极效果,而且对身体的养生保健有着良好作用。
在做两手托天理三焦的过程中,由于上肢牵引向上,整个身体有一种向上的力,可以有效刺激位于上肢外侧的三焦经,不仅能够使各脏腑的气化正常,还可以起到按摩各脏器的作用,各脏器就不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状况,心、肺、脾气化正常就能使气血顺畅上达头部,尤其是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两个脏器的气化正常,阴阳和谐,那么颈部的筋骨也就不会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时,轻易疲劳、僵化,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实际上,在做两手托天理三焦时,还可以有效疏通两上肢的经络,比如循行于两臂外侧上达头部的六条阳经,可以有效保障颈项部气血的顺畅运行;此外,做两手托天理三焦可以刺激从我们后背正中上行至头顶的督脉,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意思是它与手,足三阳经都有联系,可以总督全身的阳气,这样就可以保障运送气血供应大脑,因此对于预防颈椎病的也有着积极意义。
另外,刺激督脉还有联系脑、肾的功能,这是因为肾“主骨生髓”,脑被称为“髓海”,而督脉能够联系两者,肾精充盈,那么大脑就会精明,不会容易发生疲劳的症状,因此,做两手托天理三焦对大脑还有着不错的保健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功效
练习本动作主要适用于甲状腺亢进或者减退、哮喘、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急慢性扁桃体炎、颈椎病、肩周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神经衰弱、失眠等人群。
也能展肩扩胸,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剌激督脉,和背部俞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背经经络之气,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
疏通经络,防治疾病
如健身气功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中的“八字掌”,通过坐腕和食指上翘、可以有效地刺激太渊和商阳穴,达到畅通肺经和通肺经的目的。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每一脏腑都有一条自己的经络,正常情况下气血在经络上的运行是畅通无阻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那么它相应的脏腑就要得病,反过来如果某一脏腑得病,其相应的经络也会不通。”所谓“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想保健身体,防治疾病,就要想办法保证经络的畅通。而因为手三阴三阳经的起止点大都分布在手指上,而手指上这些穴位又被称为各条经络的“井穴”,中医认为:所出为井,井穴为各条经络气血的生发之地。所以气穴在此处比较弱小,加之气血在连接点也更易阻滞不通,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活动手指来刺激手三阴三阳经的井穴和起止点,从而达到畅通其经络,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功效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的治疗功用,指向清晰明确,那就是对脾胃的调理作用。而这种调理作用则不容小觑单举的运行机理。
脾与胃均为人体的后天精气来源之本,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人体摄入水谷物质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人体自身所需的精微物,并借助脾的升清功能,将运化为精气的基本物质不断上输于肺,并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清气结合,气机输布于全身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生命活动。单举动作对健养脾胃功能的要素有:
适应性是要素之一。也就是说,两臂交替地一升一降,非常适合脾的升清,胃的沉降属性。清气不升,必然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也会影响清气不升。在实际生活中常见到,胃气不降的呕吐,兼脾气不升的腹泻;脾气不升的腹泻,兼胃气不降等症。练习单举可调和脾胃的升降功能,促进脾之运化和胃之受纳及熟腐,并增补丹田之气。
导引性是要素之二。“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伸腿直立后,左臂内旋上举,右臂下按时,意识两脚心涌泉穴打开,并注意腰部(腰阳关与命门穴)放松,如此上肢动作配合意识的调控放松,导引人体内气一升一降,即左侧气机向上升发,右侧气机向下运行沉降。
调节性是要素之三。调节的作用在于通调经络,梳理气机。在手掌上托至胸前过程中,下丹田之气引导至胸中丹田,促使下腹丹田精气上升至胸部中丹田,与呼吸之清气相溶而产生宗气。左臂上举,手掌背伸,左侧胸肩充分展开,手臂心包经、心经、肺经受到充分的梳理,与此三阴经相表里的大肠、三焦、小肠功能均得到调理。左臂上举中,意识力达掌根上撑。右臂沉肩,手掌下按于右髋旁时,能调节肝功能,向下疏泄体内的浊气。在右掌下按中,意识力达掌根。
调理性是要素之四。调理的重点在于促使任脉、督脉的有序运行。手臂上举下按的动作略停过程中,下颏微内含,百会穴虚顶,意在尾闾穴位,人体脊柱是静力性的向上牵伸或拔引,对人体督脉起到了调理,其功能是刺激大脑神经元,牵拉传递到尾闾神经丛,刺激高级神经丛,改善神经功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调理督脉和任脉的气血,使之有序运行。
闭合性是要素之五。闭合的功用在于收敛肾部精气正常运行。单举动作在手臂左右分别上举下按过程中,人体处于抻拉拔长之势,命门穴处闭合状态,但当两臂回收屈膝下蹲时,腰部放松髋胯下沉,命门穴则为开启状态,如此开合启闭起到调补肾精,增补下丹田的元气。健身气功·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看似如此之简单,但其内深藏对人体影响奥秘,其对脾胃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作用,促进了脾胃功能虚弱患者的康复。所以凡脾胃不和者可反复练习该式动作,或配合其他合适功法内容一同练习,起到更好的健养脾胃效果。
协调性是要素之六。这里所谓的协调是指单举动作与健身气功其它动作,在功理功用上的效果。也就是说在练“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同时,还可配合与之相关的动作。比如,配合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吹字诀。吹字诀的吐音与人体肾脏相对应,其音在体内的振动与肾相共鸣,因此吐吹字音具有泄出肾之浊气。又当口吐吹音的振动达到一定量时,可起到改善肾脏功能,促进脏腑内动的作用。配合手势动作对腰腹的带脉按摩,又进一步增强对腰肾功能的调理作用。
 五劳七伤往后瞧功效
练习本动作主要适用于头项强痛,胸椎疼痛,腰椎痛,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目痛,项、背、臀部及下肢循行部位痛麻等人群。
“往后瞧”就是转头能够看到侧后方的意思。
什么时候转头呢?在肩胛骨夹紧、手臂旋转的情况下再转头,身体固定,两肩不动,头部左右转动只能到九十度,眼睛正好能够看到侧后方。这就叫做“往后瞧”。
在转头的时候,下巴要一直收紧,目光平视,好像头顶有一个绳子把整个人提起来了,同时两个肩膀还要往下沉,把颈椎尽量地拉长。
“往后瞧”的动作可以刺激大椎穴,肩膀固定不动,左右转头,对大椎穴是一个很好的按摩,可以促使通过大椎穴的阳气顺利地上升。
阴雨天气容易使人萎靡不振,就是因为缺了太阳之气。同样,人体缺了阳气,五脏六腑就缺少了生机,同时人的情志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就像灯油,气就是灯芯,神是油燃烧以后发出的光亮。大椎穴就像灯芯,把油运输上来,让大脑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最重要体现!中医认为脑为髓海,为精气所化生,是元神之府。同时,人体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但还是受到脑的指挥。所以大椎穴的畅通是神志清明、五脏六腑功能顺畅的有力保障!
“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的要点除了刺激大椎穴,还要刺激膏肓穴,按摩膀胱经,由表及里地刺激五脏六腑,促进它们的功能发挥。
 摇头摆尾去心火功效
练习本动作主要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人群。
大多数的身心症与脑部的疾病有关,所以一且脑部出现问题,身体内部与四肢的活动就不易协调,容易生病。摇头摆尾的动作,能使脊柱内的脊髓和神经受到刺激,向上可将感觉资讯传导至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向下传导至躯体和内脏器官,促进神经系统对人体各个功能器官的调节,激发身体活力,改善脚闷、心悸等不适。转胯的动作能刺激盆腔内的副交感神经,可以反馈平衡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
顾名思义,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含义就是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去除心火的方法。摇头摆尾是功法动作的外形,去心火是其功效。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火?中医认为,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从正常意义上来说,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但超过正常范围的火就是邪火,也就是不正常的火,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或产生疾病。邪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实火多源于阳气有余,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化火等等;虚火多由于精亏血少,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所致。由此观之,邪火的产生,主要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饮食不慎,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一则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气机郁滞而化火;一则积热内生,蕴结化火,薰蒸脏腑。由是而表现出心烦易怒,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尖红绛,脉数不平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火”或“心火亢盛”。又如《质疑录》说:“人身扞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变动妄行之谓火。火与气,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情志失调所生之内火,其机要在气机紊乱,情志过极,五志皆可化火,但以心火、肝火最为常见。其次,我们从中医五脏配五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发现“心肾相交”(亦称“水火既济”)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心位居上,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居位于下,故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而一旦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或心阴不足,下汲肾阴,则心肾阴虚,阴不制阳,心阳偏亢,使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心火炽热、心火亢盛的症状。因此,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扶助、加强肾阴是去除心火的有效方法。
现我们再来分析摇头摆尾的动作,从外表看,似乎是头与躯干的左右旋转屈伸运动,但运用五脏与五行的相关理论进行仔细分析,可发现这个动作的功效主要在于通过对腰骶部位的导引活动,刺激脊柱和命门穴,调理肾水,增强肾阴,从而加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濡润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两腿下蹲,摆尾摇头(作用大椎穴),还可刺激督脉、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等,具有调节诸阳经而作用于全身经脉经气的功能,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由此可见,摇头摆尾去心火实为运用经络、五脏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祛除心火,健身养生的具体方法。
 两手攀足固肾腰功效
练习本动作主要适用于精力下降、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骨软无力、头发稀疏、健忘耳鸣、意志消沉、小便频数、阳痿早泄等人群。
固肾功的动作通过脊柱大幅度的前屈后伸,使腰腹肌群得到充分的伸展;双手攀足,可以牵拉腿部后侧肌肉,提高腰腿柔韧性,防止腰肌劳损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整个脊柱的运动,使得脊椎及其两侧肌肉群都得到了锻炼,松柔的锻炼可使每节椎体位置正常,有效地防止了腰椎病、颈椎病的发生。腰部保护着重要的内脏器官、神经、血管,压缩、舒展脏器,具有内按摩功效,使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功能都得到了改善。可见从西医的理论看,固肾功也可以达到强肾健体之功效,实可谓“真功夫”。
不仅如此,固肾功对于糖尿病也有很好地缓解作用。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这当中,下消就是以肾气亏虚为主,表现为尿频量多、腰酸冷痛、精力不足、耳鸣健忘等。这一患病群体很大一部分是40~60岁的中年男性,他们往往伴有肾虚的表现,一方面和生活方式有关,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们的压力。
中年男性在家庭中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事业上也往往是中坚力量,压力巨大,生活在奔波与担忧之中,身心极易疲惫不堪,缺乏安全感,长此以往,肾精暗耗,就容易形成“下消”型糖尿病。
固肾功直接锻炼腰肾,固护精气,疏通经络,长久练习,可充养肾气,对“下消”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所以有颈、腰椎病以及肾虚、糖尿病的患者,不妨将其作为一种日常保健方法,长期练习。
 攒拳怒目增气力功效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式,出自《老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握固功”手的握法有两种:一种是“屈大指于四手指下”;一种是“以大指掐压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从古代典籍记载来看,握固有助于安魂定魄,收摄精气。主要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和肾经系统。现代研究发现作用如下:经常性握固,对改善“虚火”非常有好处。中医学指出:“瘦人多虚火”。经常性鼻干咽痛、脑热耳鸣、手心发烫且容易烦躁,长期坚持这个手势后,这些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
“握固”固的是肾精肾水,可以来滋阴降火(虚火)。所以对那些习惯性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容易上火生气的人士有帮助。其次,能乌发,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中,讲到《白发候养生方导引法》时,提出应当“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一头乌黑亮泽的头发表明他(她)精血旺盛。握固能固精补肾,有利于乌须黑发。
 背后七颠百病消功效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於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於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着《夷坚志》,《夷坚志》记载: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来历
八段锦,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动作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为更好地体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推动健身气功在新世纪的新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参与国家体育总苟科研课题”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的竞标,并具体承担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子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组遵从气功锻练固有规律,重视“意”“气”“形”的综合锻炼和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结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钾,确立了编创新功法的基本思路。首先,进行了大量文献、史料的考证与检索以及功法的挖掘整理工作,先后收集了从南宋至今的立势八段锦64个版本。在此基础上,根据编创原则完成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雏形。为集思广益,课题组专门召开了传统八段锦观摩研讨会。会上,不同流派、风格各异的传统八段锦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演示,有关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对专题发言,提出了中肯的意见。随后,课题组对初编的八段锦进行了一认真修改,在北京体育大学内部开展了小范围教学试验,重点对习练时间,强度是否合理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征求专家和总课题组的意见。中期汇报会后,课题组又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试验情况,对新编创的八段锦从呼吸的运用、节奏的处理和个别动作的习练弧度等方而作了调整,进一步突出新功法的健身特点,使之更加安全有效,适合于全民健身运动。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有氧运动,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共8个动作,增加了预备势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便于群众掌握习练。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令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令词
预备式: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两手托天理三焦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
左右开弓似射雕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 。
调理脾胃须单举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
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 。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上托、下按;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上举。
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
攒拳怒目增气力
抱拳;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
背后七颠百病消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提踵 。
收式:
两手合于腹前;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好八段锦
掌握“关窍” 体悟“神似”
通元八段锦操法详解
原创改编:“六字诀”和“八段锦”跨界融合训练,简单有效
太极拳气功入门功夫,八段锦,疫情期间被官宣推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建议收藏!(图文详解)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