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片甲骨惊天下 | 安阳·殷墟:埋藏地下3000年的历史

安阳,一切都像我们所知道的,当年作为殷商的都城,随着商纣王在朝歌的鹿台上满身缠绕了流光溢彩的珠宝玉衣而自焚的火焰的熄灭,留给它的就只剩下破坏殆尽的一片废墟;而在此后的两千年中,安阳就再没有达到诸如商都那样的鼎盛与炫赫……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曾经风云激荡。


这里是苏秦拜相的地方。战国时期,战争连绵,齐、楚、韩、魏、赵、燕等六国为了抵御秦国的进攻,商定共同抗秦。为了统一行动,共举苏秦为六国宰相。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六国于洹河上会盟,授苏秦六国相印。拜相台就位于安阳市西郊,这里也是破釜沉舟之地。秦二世三年(前207),秦将章邯围攻赵国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救赵。宋义行至今安阳市内黄县楚旺一带,滞留不进达46日。项羽杀宋义,带兵渡过漳河,凿沉船,砸破釜甑,烧毁庐舍,只备3日口粮,以此向士卒表示死战决心,成为古今著名战例。


洹水汤汤,其流浩浩。源出太行的洹水一流就流了3000多年,似已宣泄掉所有的激情,又宽又深的河道里所存的,只是一汪不再流动的死水。如果不是拦腰斩断这条河流的橡胶坝的存在,洹水也许就成了'洹墟'。


改变了模样的不只是洹水,还有商王的宫殿与城池--激荡的洹水没把商王那'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宫殿夷为平地、变为河川,但岁月的河流却把辉煌的殷商之都冲刷成为殷墟,把它打扮成华北大平原再普通不过的平庸之地,3000多年前的都城化为大地之表的一个叫'小屯'的村子。




洹水在安阳市西北部并没有遭遇什么大山巨丘的阻拦,这儿的黄土一马平川,极目远眺甚至看不到大地的边沿,但不知怎的,洹水在这儿就是不好好地走自己的路,它如同一条巨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曲里拐弯地盘旋。在这里出土的甲骨上,'洹'的右半部被契刻得犹如一条盘龙一般,'洹'的左半部还是那代表河流的'水'旁。'龙'倚'水'边就是甲骨文中的'洹'字,这'洹'字自古至今也从没有什么别的解释,是一个没有什么'含义'、没有别的用法的字儿,它所能陈述的全部意义,就是安阳这条孕育了殷商天子与黎民的河流。


在安阳市区西北郭家湾、花园庄、小屯村、武官村一带约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也就是这片殷商故墟上,洹水河道扭成了一个'S'形,仿佛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图'。小屯村在洹水的南岸,处在太极图的阳点上,在当时,这儿是宫殿区,是活人的地盘。而洹水北岸的武官村,处在太极图的阴点上,在当时,那儿是王陵区,是死人的地盘,是安奉亡灵的地方。在武官村发现了11座商代王室大墓,其中名震天下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在那儿出土的。


玄鸟是商人崇拜的图腾,《诗经》上有'玄鸟生商',说的是一只黑色的燕子受命于天神生下一只蛋,这只蛋被一位采集野果的名叫简狄的女人吞而食之,然后就生下了孩子,他便是商的祖先--契。商部落与夏部落一样古老,夏建立国家时,商是夏的一个方国。后来商汤灭掉夏桀,主宰了中原。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朝代更迭,被史家称为'商汤革命'。革命成功后的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的'奄'(今曲阜)迁到河南的'殷'(今安阳小屯),历8代12王共253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洹水两岸这片曾经充满生命张力的土地逐渐荒芜下来,变成了一片废墟。 


殷都沦为废墟后,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安阳一带又先后兴起了两个重要城市,一个叫邺,一个叫安阳。邺城西倚太行,北临漳河、滏阳河,南临洹水、淇水,是古代从山东到西北、从中原到幽燕的必经之地,扼河北咽喉,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之腰膂'的美称,而且它东南北三面与我国经济发达最早的黄河下游相毗连,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春秋时期,齐桓公就在此筑城,但是那时邺城还只是个军事堡垒。战国时,魏国西门豹、史起先后为邺令,他们营建的水利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此后,邺的南面兴起了另外一座城市,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叫宁新中。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的军队攻克宁新中,将其改名安阳,这就是安阳名称的起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洛阳和长安等都城历经战火摧折,相比之下,邺城显得生机勃勃。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中心据点设在邺城。此后,曹操平定袁绍,夺得邺城后,将自己的大本营建在这里。曹操选邺为都,与邺所在的地理形势有关。邺处于古代'山东'(一般指函、崤以东的黄河流域东部、太行东西)地区的中心。背靠太行,有滏口之径可通山西;面临黄淮海平原,有大道可达南北。曹操占邺后,即有据以为都之意。因魏郡治邺,故自号魏公、魏王;并在都邺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邺的政治、经济地位。 


首先是扩大以邺为中心的王畿之地。东汉末,邺已为冀州、魏郡治所。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割河内郡的荡阴、朝歌、林虑,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金巨鹿郡的瘿陶、曲周、南和,广平郡的任城,赵国的襄国、邯郸、易阳等14个县属魏郡,加上原魏郡所领15县,共29县。于是魏郡不仅在人口上,同时在地域上成为冀州境内最大的一郡。以邺都为中心的半径,北面到了河北中西部,东面到了鲁西北,西南包有淇水流域,南抵于河。这方圆数百公里的土地,都在王畿范围之内,邺都所在魏郡的行政地位获得空前提高。 


其次是发展了邺都水运交通。建安九年春正月,曹操为攻打邺城运输粮秣所需,'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运'。虽然那时邺城尚未攻下(同年八月攻克),但此举对以后邺都水运交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又开平渠、泉州渠、新河,都是白沟水运航路的延伸。十八年又开利漕渠,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漕,此后邺都水运可由漳水经利漕渠进入白沟,向北可达河北平原北端,向南可由黄河抵达江淮。邺都成为黄河下游大平原上水运交通的枢纽。 


其三是大力发展邺地的农业生产。为此修复和改建了西门豹、史起的引漳灌溉工程,由此邺都一带农田得到了很好的灌溉,农业生态处于良好的环境。左思《魏都赋》云:'磴流十二,同湖异口。畜为屯云,泄为行雨。水澍粳稌,陆莳稷黍。黝黝桑柘,油油麻纻。均田画畴,蕃庐错列。畺芋充茂,桃李荫翳。'邺城的农业生产呈现了一片富庶景象。无怪乎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途经邺城,崔光曾建议定都于此,理由是'邺城平原千里,漕运四通,有西门、史起旧迹,可以富饶。'这与曹操时代的经营是分不开的。 




然而,公元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讨阀杨坚失败,杨坚攻下邺城,下令焚毁邺城宫室及民邑,迁民人及相州、魏郡、邺县于南40里的安阳城(今市西南1.5公里)。千年名都,就这样既被焚毁又将民居迁空,完全成为一片废墟,落得了与两千多年前殷墟同样的命运,真可谓是历史的巧合了。 


杨坚毁邺后,六朝古都顿然变为一片废墟,可以称之为邺墟(隋唐北宋前期邺县所治并不是在废城之内)。隋时段君彦《过故邺》诗云:'旧国千门废,荒垒四郊通。'盛唐诗人孟云卿笔下的邺城的景气是:'魏家旧城阙,寥落无人住。'(《邺城怀古》)到了中唐时期,邺城废址内已辟为耕地。由于年代久远,当地人甚至已不知此为何地了。孟郊《早发邺北经古城》诗云:'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当时置此城,岂料今日耕。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唐宋以来,凡路过邺城、铜雀的文人墨客,留下的不少怀古诗篇,无不对'魏家园庙已成尘'(唐郭良骥《邺中行》)的沧桑之变,表示无限的感伤。元人纳贤于至正五年(1345年)十二月途经邺城遗址,还专门作了考察,在《河朔访古记》一文中,记载到他过邺镇,登三台眺望,见邺城旧址已是一片残丘断陇,问诸山僧野老,犹能在荒烟野草指点故都残迹。昔日繁华了无踪迹,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那么,为什么同样被杨坚焚毁的六朝古都建康,在唐以后还能再度兴起,甚至还做过一阵子全国首都,而邺城却从此一蹶不振呢?这是因为,历史上一个政权选择它的都城,是从经济、军事、地理几个条件来考虑的。邺城背靠山西高原,面临黄淮海大平原,又经曹操的经营,成为黄河下游地区水运的枢纽。故其军事条件虽不如长安、洛阳有险可持,但它经济、地理条件却在两者之上。所以历史上凡能控制山东地区而不能占有黄河流域的政权,一般都要定都于此。隋唐为统一帝国,当然要选择更为有利的长安、洛阳。北宋时代因东南经济发展,为漕运计,继承五代传统,定都开封,不可能考虑河北的邺。更何况唐代以后魏洲、大名府兴起,替代了邺的地位,以至到宋代中叶邺连作为一个县的地位也不存在了。元明清三代,大运河兴修,无论从经济、军事、地理条件来考虑,均以北京为上选。所以邺于宋后,不存在复兴的条件了。而建康(南京,下同)则不然,隋后虽与邺同样是个小县,但五代杨吴时,因偏居东南一隅,其境内惟有建康和扬州为长江下游沿岸的两个重要城市。故在扬州建江都府为首都,在建康旧址建金陵为西都(后改江宁府)。以后镇守江宁府的徐温篡夺了杨吴政权,建立南唐,即以江宁府为都城。以后在此建都的朱元璋、太平天国、国民党政府均与其势力发韧于长江中下游有关。故邺与建康虽同毁于杨坚,而其以后命运竟如此悬殊,实为历史条件使然。 


安阳,一切都像我们所知道的,当年作为殷商的都城,随着商纣王在朝歌的鹿台上自焚火焰的熄灭,留给它的只是破坏殆尽的一片废墟;而在此后的两千年中,安阳从来没有在达到诸如商都那样的鼎盛与炫赫。




今天的安阳面积只有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80万人,以表达经济总量的地区GDP为主要指标来看,2005年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城市为1700亿以上,有一定规模但城市辐射力不足的洛阳、邯郸则为1100亿左右,安阳GDP为556亿。目前安阳仅有两所大学(安钢职工大学是专科,称大学有些勉强),并且是近几年才升本,影响力极为有限,即使加上正在筹建的职业技术学院,也才刚刚具备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高等教育要素。


的确,今天的安阳只是中原的一个寻常小城了。但是当年的安阳却是怎样的繁华呢?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三个要素。'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近90年来,在殷墟出土的占卜甲骨有15万余片,已有近5000个单字,可以识定的汉字约1700字。殷墟文字相当成熟,'六书'齐备,反映了商代政治中心高度发达的文化。商代是农业比较发达的社会,都城殷墟周围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区。在宫殿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曾发现了400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那是农业奴隶劳动工具的集中场所。同时在安阳大司空村、苗圃都出土有青铜铲。殷墟甲骨中已有禾、黍、麦等文字以及在殷墟遗址发现大量贮藏粮食的窖穴,都说明殷墟地区是商王朝的一个农业中心。殷墟的畜牧业也很发达,出土的家畜有牛、羊、马、猪、犬等遗骸,主要用于食用、祭祀和动力。

 

这个都城,科技是如此的辉煌。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同时已产生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时12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至于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则更为丰富,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录特多。在数学方面,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同时还采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记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


殷墟陶器制造业发达,技术臻为完善,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是刻纹白陶的主要产地。这种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缕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杰作。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的代表,晚商青铜工业主要由王室贵族所控制,因而在王都殷墟集中了更多的作坊,成为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例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花纹精美,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奇迹。在妇好墓出土的铜器有460余件,不少是精美瑰丽的艺术珍品。此外,从出土的遗物反映出当时在玉雕、牙雕、纺织、酿酒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都已达到世界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商王朝后期都城内集中了大批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人才,创造了灿烂的殷墟文明。 




辉煌的还有商业。殷墟彝器金文中出现了'市'字,甲骨文中也有'贝'字。殷墟晚商墓葬中出现过大量殉贝。大司空村发掘的165座殷墓中,有83座有殉贝,共得贝234件,其中两座墓内有铜贝3枚。在殷墟西区墓葬发掘出342座有殉贝,妇好墓中殉贝近7000枚。这些大量殉贝都是以贝币形式随葬的。《尚书o酒诰》说,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甲骨文中又出现过'车'、'舟'等文字。这些产于东海之滨的殉贝,无疑是通过商业贸易,作为货币交换而带来的,说明殷墟还是当时全国的商业中心。 


然而,所有这一切灿烂的文明,在今天都只能以碎片或传说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清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9世纪末的1899年。金石学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无意中从患病所服用的中药'龙骨'上看到了一种奇异的刻画--甲骨文字被发现了。


作一个假设:假如甲骨文没有被发现,安阳也许真的只能够残存在历史的底稿里,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陪都。但是甲骨文改变了这一切。有了甲骨文,三皇五帝的种种丰功伟业不再是空口无凭的稗官野史。甲骨文,那些刻在兽骨龟壳上的文字所记载的,是中国真实历史的开始。


但是,历史是什么,历史的表象是什么,历史的底蕴又是什么呢?在今天,我们要说,历史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过去,历史的表象是亭台楼榭、刀剑鼓角,是掩盖了一切的四海升平,是被发现了的烽烟战火,是王侯将相、盗贼寇虏。历史的底蕴是什么,历史的底蕴是那些端端方方毫无生气的文字记载的文明。


而甲骨文,应该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开端。




联合国曾经这样评价安阳:这里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1/4的人口使用。甲骨文就像一把金钥匙,为今天的世界打开了中华上古社会神秘的大门,使人们洞察到那几近失落,曾经屹立在世界东方泱泱大国的文明与辉煌。


甲骨文是早于篆籀、青铜铭文的古文字。作为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该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千年神甲、文字始祖',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如今,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骨文,在失传近3000年后却神奇再现。


甲骨文的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应用和艺术的双重性。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所以,甲骨文虽说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古文字,但已是成熟的形体兼备的文字,可称得上是书法。不妨这么说,甲骨文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是书法艺术迈出的第一步。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如《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所以,甲骨文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古老以及与现代汉字的一脉相承,更是因为--由于发现了甲骨文,才使得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多年的都城重回人间。


这是一个都城的荣光和惆怅。当废墟与文明同在时,对于一个古都而言,它已然有了深刻的悲剧美。安阳,绝非一个寻常的都城。



08月18日

安阳·殷墟  之旅  

重温五千年汉字的魅力

仓颉造字的传说

甲骨上神秘的刻画符号

雍容浑厚的金文线条

篆隶楷行草的历史演变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凋零的王城——邺城:为何单单辉煌于魏晋南北朝?原来根源在这里
深入安阳殷墟与曹操高陵、响堂山石窟,探秘殷商与北朝文明!01
地图走中国之安阳:殷墟甲骨文天下,曹操岳飞红旗渠!
安阳,何止古都!
安阳殷墟一景——百家姓甲骨文对照表
券说世遗——安阳殷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