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晋学者雷建德与他的《西厢记》七部曲

  攻艺之路,是聪明人走的路,但又是诚实的聪明人才能走通的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万人游,尝万般苦,一定会苦尽甘来!山西学者雷建德与他的“西厢”七部曲正好印证这一点。

  不管是从事哪个职业,如果他的成绩得到本专业首屈一指专家的肯定,那他的成绩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在《西厢记》研究、普及、再创作行业里,在爱情故事圣地普救寺旅游点周边,提起雷建德,可谓人人尽知,家喻户晓,但是他,却是一位头上罩着瞩目光环却能安安稳稳地白天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责服务行业报刊,晚上在他的淡然书斋里潜心研读偏袒了大半生的《西厢记》。既不为名所累,又不为利所困。雷建德置身于竹雨松风琴韵、茶酒梧月书声之中,悠哉乐哉。

  五十五年前,雷建德出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风陵渡。由于父母从医问药的缘故,合辙押韵的中药“汤头歌”的韵律便成了他日后舞文弄墨的“启蒙”老师。高中毕业正赶上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于是中条山下黄河岸边的永济蒲州村里多了一个酷爱钻故纸堆的“青年老学究”,《西厢记》杂剧中的名言警句雷建德也能够倒背如流。插队点不远处的普救寺院,不但是他心目中的爱情圣地,更是他寻求创作灵感的圣地。三年后他被安置在普救寺下的一座偏辟的变电站当了一名运行工,使他更有机会接触到一串串有关西厢记的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这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雷建德工暇或抱着《西厢记》原著如痴如醉地通读,或游走在乡间村落向老人们搜集西厢相关故事。他一边收集、一边整理、一边研究、一边写作、一边发表,所撰写的系列有关西厢记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先后被《山西民间文学》、《山西妇女报》等多家报刊连载,引起不小的轰动,并引起国内外专家关注。

  在和雷建德文友的接触当中,笔者看到过当年《报日人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山西日报》、《中国水利电力报》、《火花》等媒体上对《西厢轶事》的评介文章。谈起“研究”“西学”第一阶段后于1988年7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处女作——旅游民间文学集《西厢轶事》,他仍然兴味十足,如数家珍。该书的出版被时任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会长、西厢戏剧专家马少波誉为“填补了《西厢记》研究的一项空白”。该书出版时,马老又欣然命笔专门写来贺词:“离愁千缕从何剪,全凭着情真意坚。有情人都成美眷,早些也月儿圆,迟些也月儿圆。” 可谓迎来了个“碰头彩”,出师大捷。这一大捷的取得是因为其中的篇篇故事都与普救寺相连西厢记相关,可以说既解决了游客在旅游中不谙掌故,游不出趣味的烦恼,又让游客体会到民间传说的微妙。把旅游和民间文学、神话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堪称其文的一个追求;力求出手的传说故事质朴新颖、雅俗共赏,堪称其文的一个特点;“张生酬韵借西轩”、“莺莺考琴结良缘”、“蒲州柿苦透莺莺”、“红娘遇难变鸟”等篇民间传说“金线穿珍珠”可谓其文的又一大特点。这些民间传说,篇篇可独成格局,但连起来看,分明又紧紧围绕了《西厢记》的故事主线,可以说,这些来自民间的传说是一部民间的《西厢记》,且人为地为普救寺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不少浓墨重彩。

  普读、精读、研读的过程,是一个学者、专家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无异于常人的人想干出不寻常成绩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雷建德还对相关的西厢遗迹、西厢趣话、西厢诗抄及与西厢记相关的文化产品(泥塑、剪纸、火花、鼻烟壶、糖人、宣传画等)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研究,《西厢轶事》出版时,这些成果作为该书的一部分一并问世,当时成为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人民群众的精神快餐。需要补阙的是,许多民间艺人,好多是农村的老太太,根据他早前创作的西厢故事,创作了几十幅剪纸作品,《西厢轶事》首次将其中的“酬韵”、“传简”、“进香”、“佳期”等十几幅收入书中,并套红印刷,成为该书的亮点之一。

  从此,雷建德一步一个脚印,时有新作面世。1989年9月,他的第二本著述《电视文学故事西厢记》正式出版。著名的书画大家董寿平专门为其题写了书名。最难得的是全国著名的西厢专家王季思不顾年迈体衰,戴着老花镜酌字逐句审看了样书,在百忙中为该书作序题词,称其作“突破了原著的局限”、“纠正了前人的误解”。时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寻先生也为该书的出版题了贺诗:“普救寺内一片情,牵动多少儿女心,坚贞岂止传元宋,莺莺塔上有回声”。不久,1991年11月雷建德的第三本著述——《白话西厢记》也相继出炉。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章回体小说。二十个章回《白话西厢记》的面世,使王实甫的古典戏剧《西厢记》以另一种语言状态与广大读者见面,人为地扩大了受众面。海内外著名学者吴晓铃在序言中有言如兹:“章回体小说《白话西厢记》应该是返祖之作。其文笔流畅,雅俗共赏:上焉者能咀嚼其选用的王作原本佳句,下焉者能提高欣赏水平……”我国著名戏剧大家郭汉城为此书题诗一首印入扉页,诗曰:“蒲关驿道去行人,小院梨花谁掩门,一度凭窗肠一断,中条山竹染啼痕。”

  1990年11月,由雷建德编剧的《西厢记与普救寺》电视风光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黄金时段相继播出,全国和省级主要媒介予以评介,与此同时获得国家级大奖。《报日人民》“大地”副刊版对此评介:“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既展现了新修复的普救寺的俊逸风采,又撷取了《西厢记》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首次将普救寺的风光和历史名著相交流,充分体现了‘西厢’、‘普救’连理红的主题”。

  走笔至此,笔者想说几句雷建德的“不唯书、不唯古”的唯实求真精神。面对《西厢记》这样一部厚重的历史名著,面对王实甫这样的大手笔,雷建德乐于鸡蛋中挑骨头,他认为,原著唱词中的关于枫叶的部分,应为当地柿叶所误。不管是从历史记载也好,从他身临其境也罢,蒲州是没有枫树的,倒是漫山遍野长满了柿子树。此可称其为“纠正了前人的误解”。原著中类似于此类的“误解”经他纠正了达十几种几十处之多。

  在他的笔下,一改元稹原著《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色彩,而是将结局赋予了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力求使崔张二位古代人物有新的更符合现代人们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大圆满结局。至少,是一种勇敢的期待。这是一大进步。这与古人元稹、董解元、王实甫的历史局限和今人众多专家学者的“按图索骥”式的研究有迥异之别。

  在《西厢记》电视专题片的结尾,翩翩欢舞的鹳鹊定格为一行大字:“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文人投笔如刀枪,应该说,雷建德的“投笔”,给数百年前的名剧以漂亮的“一刻”,这是反封建反奴性反礼教的“一刀”,这种“投笔”是符合广大读者审美需要的,也是符合真正文化人的性格的!

  凡事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能推动量变。其间,雷建德发表在相关专业报刊上的万字论文——《<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将13世纪我国的元杂剧《西厢记》与17世纪英国沙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世界公认的反封建反礼教作品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从二者的题材(爱情)、体裁(戏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作品的悲喜剧因素等方面,都进行了同中见异、异中有同的比较研究。该论文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雷建德对《西厢记》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个新的高度。

  也正是基于他的不俗成绩,“西学”研究的王(王季思)、吴(吴晓铃)二位泰斗才不顾耄耋之年,为他的作品作序。这既是前辈对晚辈的提携,更是对他的认可和肯定。要知道,雷建德与二位现已故去的文学泰斗,成为忘年之交,一切,全凭作品的分量说话。

  1997年12月,古典画家还根据雷建德的《西厢轶事》改编成连环画画册,为普救寺增色不少。序者说:“《西厢轶事》画册的问世,展示的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呼唤,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爱抚,一种超越自己的付出,一种凄婉悱恻的情感……”。

  由雷建德作词的民族交响叙事曲作品由《初遇》《听琴》《幽会》《离别》4个乐章组成,早在1993年5月就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时隔14年后的2006年7月,经音乐大家谱曲、配器的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也在香港正式出版了。

  山西省主管文化宣传的领导看过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的原稿后,为此书撰写的序中讲道:“《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国外也可谓举足轻重。《西厢记》的各类版本很多,但用民族交响叙事曲的手法表现这部名剧,还是头一次。有关专家认为,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不但具有原始性创新,而且它还填补了中国西厢记拓展的一项空白,同时也填补了用民族交响乐手段描写历史名剧的空白。专家相信,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如果在世界著名的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以歌言情,以词抒意,其效果也毫不逊色。”

  大家公认的研究《西厢记》的著作明代有69种,清代有50多种,近现代有45种,雷建德20多年来沉迷于原著及百十多种业余研究专著当中,结出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果实。《报日人民》、《报日人民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艺界通讯》、《新闻出版报》、《时代人物》、《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工人报》等数十家媒体对雷“西厢”的报道,尤其是《报日人民》、《山西日报》每次都在主要位置编发他出版西厢新书的消息,使他成为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西厢记研究学者之一。

  西厢记研究,曾经南有王季思(中山大学教授)、北有吴晓玲(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之誉,他们都对雷建德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田中谦二、荷兰国立大学教授伊维德等专家也对他的研创成果予以好评。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歇笔,案头依然放着一册册《西厢记》原著,紧张的工作之余,又在完成他的有关西厢的专著。

  记得人民艺术家、戏剧专家寒声在《西厢轶事》的序中有这样的评价:“把有关《西厢记》优美的口头文学记录下来,加以研究整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番再创造的工作,……是作者对西厢民间传说的第一次整理。”好一个“第一次”!现在,当初仅定价1.2元的该书,在互联网上已卖到15元一册了,我们也期望有眼光的出版部门再版雷“西厢”的系列成果,推进我国的西厢记学研究,满足人们美育的需求。(完)

  附记:雷建德,男,1957年出生,山西蒲州人,国家二级作家,现系国家电网报山西记者站站长。

  雷建德先后编著出版过《西厢轶事·民间传说》、《西厢记·电视文学剧本》、《白话西厢记·章回小说》、《西厢轶事·连环画》、《西厢记与普救寺·电视风光专题片》、《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后记·电视文学剧本》、《司马光传奇·故事》、《梨花一枝春带雨·报告文学》、《明珠璀璨映三晋·新闻作品集》、《电力行业新闻采写教程》等著作,待出版的著作还有《中外诗词十讲》、《走进香格里拉·旅游散文集》、《乐山乐水新西兰·摄影作品选集》、《敬畏自然·摄影作品选集》、《柳宗元年谱》。其中有关西厢记系列的著作,《报日人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闻出版报》、《文艺报》、《时代人物》、人民网、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国家电网报》、《山西日报》、《火花》等报刊先后予以评介。

  雷建德为中国西厢记研究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文化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等,并相继被《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电力作家名典》等部辞典收录,且于1991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青年文艺创作者大会,1993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西厢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响叙事曲《琵琶行》演唱:张庄声(咪咪)
中国邮政发行雷建德《西厢记》当代六件珍品
山西赋
网络时代再续“西厢情缘”
三晋美景,山西不是只有煤
沁园春 故园山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