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第一家“画家村”的死亡

浦东大道2970弄3号大楼的门楣上依然挂着“画家村”三个黑色的大字,但楼里原本近200名画家的工作室已经被万家灯火取代,那三个字过往的故事也已鲜有人知。

当年办起画家村,刘钢只是考虑给初来上海的艺术家一个落脚的地方。但是随着媒体的蜂拥报道,全国各地画家村的崛起,刘钢意识到形式背后的意义:“画家村其实是一个概念,我想把它做成一个高层次的艺术集聚区。”

经过多年没有地的困扰,近期,上海金罗店开发有限公司下属罗店北欧新镇终于同意拿出2万平方米给刘钢,签订5年合同,开发商收取租金,而招商运作则由刘钢的公司负责。

3号楼画家村兴盛一时

“您知道这幢楼为啥叫画家村吗?”连续多位3号楼的居民都摇摇头,他们搬来这幢24层高楼大都只有两三年。该楼保安丁国梁住在附近快30年,他只知道这幢楼曾经住了很多画家。画家们最后被赶走,他说是因为他们尽在楼周围的墙上乱涂乱画。

正对大楼门的一堵白墙上,还依稀看得出一块挨一块用各种颜色涂写的画展预告。当年的繁荣和画家们的个性唯此还可窥见。“你到大楼外面的围墙看看,都是他们画的,灵感来了,半夜就起来乱涂。”丁国梁说。墙壁虽经多次粉刷,还是很难完全清除,让当地的街道居委会很是苦恼。但有趣的是,画家村却被当做一个楼名保留了下来,这里的物业如今还称作“久实物业画家村管理处”。

据小区里几位老人说,画家村所在的3号楼和旁边的4号5号虽是同一工程队所建,却属于不同的业主。4号5号是高桥化工企业安排员工的住房,而3号当年由另一开发商出钱,因为办不出大产权证,无法出售。2001年就租给了画家。

这名画家正是刘钢。

“当时我在金茂附近开了个画廊,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艺术家,他们都想来上海发展,但是对上海又不熟悉。所以就想到搞一个画家村,能相互有个照应。”刘钢说。同时,他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走艺术产业化之路。因此,在找到3号楼时,他还成立了上海画家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并专门请人经营管理。

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的房子,350~550元的月租,公司靠代理楼里画家的作品为生,卖画的收入和画家三七分成。不过刘钢坦言,当时楼里住的除了画家,也有作家、雕塑家等等。种种原因导致人员混杂,层次不一。很多画家跳过他这个代理私自交易。所以公司也只是勉强盈利。

但是,令他也没有想到的是,画家村招来了当时媒体的热烈报道,以及随后市、区政府官员的访问。人们仿佛第一次模模糊糊地感觉到,所谓产业的某种规模化特征。这给了刘钢很大的推动和启发,令他日后屡遭挫折,也始终不肯放弃重建画家村的梦想。

“那时候可有名呢。”小区里的老人们说。不过,他们似乎并不因此对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更有好感,相反,放浪漂泊,投机淘金是这些普通老百姓对画家的印象。

徘徊中的反思

2004年,由于和开发商的三年租约到期。加上时年房价飞涨。开发商不愿再和刘钢续约,转手将大楼卖掉,用于安置拆迁居民。刘钢只好退出。楼中画家作鸟兽散,有的甚至只好离开上海。

刘钢重回陆家嘴(原先金茂所在地区)还卖他的画,一方面靠帮酒店等设计空间、为收藏绘画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以维持公司的生存,一方面仍然期望着有一天画家村还能重建。此后不久,绿地集团曾上门商议在青浦白鹤镇重建,并签订了共同打造一个永久性的绿地——上海画家村国际艺术城合作合同,但后来碍于政府对农用土地的一些限制未能成形。刘钢又策划过用客车改装成流动画廊,但最后也没能通过政府批准。

此间,北京宋庄、圆明园画家村,天津盘龙谷画家村的故事先后见诸报端。在细读别人的遭遇后,刘钢更是感慨画家村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他同时总结出,那些自发形成的画家村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缺乏合理的组织和经营。

“不要说宋庄那个官司,画家缺少房屋产权法律的专业知识。就说大家比较熟悉的莫干山路画廊街,或者太康路艺术街。如果仅仅只存在房东和房客的关系,那么时间长了,那些容易找到市场的‘行画’画家,或者想沾点人气的咖啡馆餐馆,势必比真正的艺术家更交得起房租,最后逼得这些艺术家要么画‘行画’,要么搬迁。”

刘钢想做的,就是为这些真正的艺术家提供一个艺术创作和交流、展示空间,汲引一些有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的艺术家,建一个有较高水准的画家村。

这种想法在圈中实际上已有声势。曾在刘钢的3号楼里担任过其公司艺术总监的陈孝信,就在《美术文献》中回忆画家村这段经历时说,只有明确画家村的定位,才能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批评家和艺术投资人。但是当时的画家村还没有多少像样的作品。他曾对整幢楼内的画家调查摸底,却遭到一些画家的抵制甚至污蔑。

如今,刘钢认为实践这些想法的时机到了。

新画家村挂牌在即

就在9月末,上海金罗店开发有限公司和刘钢签下了一纸5年合约,将宝山区罗店北欧新镇约2万平方米的地块交给刘钢的公司运作,“北欧新镇上海画家村”很快就要挂牌。

照片上的北欧新镇一幢幢欧式小楼高低错落,不宽的青石板路上还设了长椅,颇有异域风情。附近另外2万多平方米开发咖啡馆餐馆等设施,和画家村分隔开来。开发商也意图借助画家村的艺术特色,提高区域文化品位。凭借画家村的价值和潜力,刘钢以较低的租金谈下了这些场地,出租给画家,自己并不想从租金中赚钱。

按照刘钢的设想,他将设定一个艺术家准入门槛,一般要有专业美术院校背景,有比较出色的画作的艺术家才能进入。“也不排除没有学院背景,但才华出众的艺术家。关键还是看作品。”

正接受采访时,几名老外和刘钢打招呼。原来他们来自意大利一家艺术机构,想在北欧新镇画家村租下一个三层的小楼,除了展示作品,还供国外来沪的画家暂居和创作,以及举办中外艺术交流的沙龙。

刘钢说,北欧新镇这次不仅仅招画家,还要招国内外的艺术馆、博物馆、拍卖行、艺术机构等入驻。目前,已经有30多个租户要和刘钢签约。

宝山区的副区长也已经约定要和刘钢面谈,共同商议如何打造好这张宝山区的文化名片。刘钢已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勾勒画家村的未来。

“2万平方米还不够大,”刘钢说,“如果经营得好,希望再向周围扩展出去。”对于5年后的续约,刘钢很有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大东方画家村
中国最著名的10个画家村
北京宋庄画家村简介
蒙马特的回忆
画家村艺术家║孙晓君
画家村艺术家║张丽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