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锅台边的暖 | 程果儿
userphoto

2022.07.05 海南

关注

文/ 程果儿

上小学后,妈妈就在我耳边念叨:书读好了就行,家里什么活也不让你干。她的读书梦碎得太彻底,深怕同样的路,我还得走。

我妈认定的“圣贤书”就是课本,我藉“圣贤”伪装,夹带看了无数杂书,从金庸、琼瑶,到全庸、惊瑶。后来,孬孬好好,有学上,有份稳定工作。但是“逆鳞”已生,我再不想亲近锅台。

父母多年宠爱,造就我性格的强硬与生活技能的荒疏。谈婚论嫁时,我妈一再嘱告那人:她平时都是在手心捧惯了的,你要多多包容。

婚后,得正正经经过日子。繁忙的工作日,只在家吃顿晚饭,周末才要操持三餐,且早餐多从铺子里购回。我惯常买与做的,不外西红柿、黄瓜、土豆、洋葱等;荤菜,只有底气料理猪肉一样。怀孕期间,全赖我妈悉心照顾;儿子出生,又由婆婆治备饮馔。我越发学起君子,远离庖厨。

偶尔三两天,婆婆回老家,吃饭的重要性突显出来。最寻常事情,又足以让人手忙脚乱。我不喜叫外卖,偶尔不及做饭,宁可坐进相熟的小馆子里,冲主人微笑点头,叫几样家常菜。一家人就着蒸腾热气,头碰头说说话。我讨厌外卖的塑料气味、潦草态度,更怀疑里面的内容。

我相信自家炉灶,亲手做的饭菜绝对健康。初时,我于油盐味精皆有偏见,也不喜用酱油,手法生涩,又缺乏钻研精神。儿子在科学课上学到“溶解”一章,老师说盐可以溶于水中。他站起来问:怎么我妈做饭,我就吃到一坨盐?

去岁金秋,公婆相携赴小姑子家带娃,偌大一间厨房沉甸甸交至我手中。想过把夫君推到灶前,但看不惯他一根葱理半天的风格。我向来以速度自傲,夫君笑我,一根土豆切得有手指头粗。笑过之后,他自然要承包洗碗重任。

洗碗与做饭两相比较,我讨厌前者的油腻单调,却从后者得些乐趣。食材依然有限,鸡蛋是每日必需,冷冻室备有猪肉、牛肉、鱼块、鸡块……拉开橱柜,打开冰箱,扫视食材,头脑里迅速加减乘除,确定A与B同炒、C加D清炖。各种思虑电光石火般碰撞闪烁,须得缜密,还得随机应变。

寒假前,早午餐皆在学校食堂解决,傍晚六时许方得归家。儿子写作业,夫君被我调遣做各种杂事。豆浆机嗡嗡工作,水槽里浸着蔬菜。它们在案板上的身材,已经从手指粗细,进化至原先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整体风格仍偏粗犷。肉在微波炉里解冻,盘中备好金黄的姜、碧绿的葱、鲜红的辣椒……

油入锅中,微微起泡,我渐渐不再嫌恶这清亮液体,它能激活许多味道。煸炒佐料,下食材,翻动候熟,加调味料。要于锅台边出入多次,方知酱油的妙处。老抽上色,生抽提鲜,蔬菜和肉类有了诱人色泽,再加醋、蚝油及其他,味道就多了层次。很多年前,我做的菜里只放盐与醋,面目苍白,滋味寡淡。我喜欢胡椒,尾声时总不吝多抖几次手腕。橱柜里还有婆婆留下的八角、花椒、桂皮、料酒之流,我尚不谙其脾性,不感随意调遣。

主中馈盈月,已经略窥门径,偶有神来之笔。某晚,煸炒肉丝,再入红萝卜丝同炒,加沸水,略煮后下粉丝。汤汤水水一大碗,酱油赤浓醋酸香,辣椒胡椒同在鼻腔口腔间翻腾,味道竟然很是不错。看儿子咂嘴舔唇,吃完一碗又添一碗,高兴之余,又生出些许愧疚。十余年来,家中厨房并不冷清,只是,出入其间的不是妈妈的身影。我轻抚他的脸说,以后多做几次给你吃。

然而,真正要逐日准备三餐饭食,才知道支配锅碗瓢盆实非易事。宅家抗疫期间,加入购菜微信群,偶尔使用买菜软件,隔三差五戴口罩到小区门边,如接头般取过大包菜蔬。每日精打细算,要吃饱、有营养,且不可浪费。冰箱里,年前从婆婆、妈妈处搜罗的馒头饺子日日见少,终至空空。小区里卖馒头大饼的摊点偶见两次便难觅踪迹,又不想举步菜场,于是,我借网络之力,正式向面粉下手。

山药蒸熟,压制成泥,酵母、面粉称重,混合后和成不算光溜的面团,静置盆中,加盖密封。我幻想,它在黑暗中一点点膨胀,中间现出蜂窝状孔洞。一小时后揭盖,面团不过略略增大,毫无松软之感。那晚的饼烙至两面金黄,可吃,却离预期太远。后又尝试一次,面团仍然没有发好。留一半做饼,另一半包萝卜馅大饺子。很精心地拌了馅料,不想出锅后口感涩而微苦,且多汁水,外皮烘得又太过焦硬。

封闭家中,日日操练,我的厨艺进步明显,最可高兴的是终能将鱼煎至焦黄不破碎。儿子每餐不挑不拣,吃得津津有味,亦给我巨大信心。只是面食制作屡屡受挫,对比朋友圈里每天晒出“美貌”包子、饺子、馒头、油条,不禁生出几分失落。很小时候,我便能将面和到盆净手光,后来却越发惫懒,十指少染阳春水,人到中年,才在锅台前蹒跚学步。

分工既定,我领下做饭任务,就得精研深思。我连线妈妈,询问如何发面、调馅。妈妈一边徐徐道来,一边责怪我:平时微信里发给你的做饭小视频都没看吧!我喏喏,她转而又心疼地说:等疫情结束我去你家住几天,给你们多做点儿好吃的!

闭关家中,我们一家三口各自在网络上忙工作、忙学习,三餐时间用来放松交流。暖黄灯光下、朴素餐桌前,看着碗碟里的饭菜逐渐减少,我想到新闻里的一句话,“与家人围桌而坐,灯火可亲”,这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渴盼而暂时不能拥有的幸福。于是,这锅台边的安然,便分外可贵与温暖。

我很怀念吃食堂时的轻松自在,但是,食堂取代不了家中厨房。不能外出吃饭的这段时光,我的手在凉水里渍得粗糙,还有洗不脱的葱姜味道。有什么关系呢?我用了十余年时间才读懂灶火的重要,明白锅台边的人生并不都琐碎荒凉,那里有一家人的殷殷期待,有忙碌后的嘈切笑语。我在认真让一个家温暖饱足,这不是妥协顺从,更非缘于无奈,我在里面找到踏踏实实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当儿子长大后,不会只记住食堂的滋味、外卖的气息,不会只忆起奶奶外婆做的包子汤圆,他还会想起没化开的盐团、烧糊了的大饼、煮成浆糊的饺子,然后笑笑,说:这曾是我家“妈妈的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里的年味小吃:香甜酥脆的炸小果(炸排叉)
运河之味(1)
立冬,吃饺子!也可以吃冰淇淋!!
疫情期间的乡下笔记——庄户饭
【文艺众家 第102期】(同题征文《他 (她 它))第13篇】我与我的对手
切果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