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936期)郭扬华 | 地市合并风云
userphoto

2022.07.05 海南

关注
2022 / 01 / 17  星期一

《印象红磨坊》支持如下稿件:

01

记叙凡人小事;

02

抒发乡情乡愁;

03

描写风土人情;

04

揭示人生哲理;

05

首发原创散文、短篇小说。

投稿邮箱:qe620115@sina.com 同时加微信:13986766692以便联系(备注:姓名+投稿)

      1992年注定是有故事的一年。

      上任一年的宜昌地区农行年轻行长张廷竹,有思想,有闯劲,想多干点实事,我们很佩服。

      当时宜昌地区农行、信用社近八千人的队伍,若包括信用站号称万人农金队伍,点多面广人杂,队伍不好带,管理也很有难度。

      他谋划利用春节前后空挡时间,安排我干了两件事。一是召开了一个系统百人老干部慰问座谈会,二是又组织了系统科级干部春季整训会。这两个大活动过去没有尝试过,所以格外用心,生怕忽略了哪个细节。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大家反应还真不错。

      此时,我们尚不知情的是邓小平同志进行了著名的南方视察,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述和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唱响了“春天的故事”,将给全国经济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世上的事情总是很有意思,仿佛顺风顺水进入正轨,却总有意外突然而至,事过境迁回头再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事情发生在整训会结束不久,即1992年3月,这个春天,注定非同寻常。省委宣布,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地市合并是指地区行政公署与所在地并列的同级别市政府合并,这类情况全国不多见。因为一般地区行署治所地是县级市,不存在合并,若行署变市只是更名,原治所的市相应更名为区或多划两个区罢了。

      新中国成立后,宜昌设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省政府管辖。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与行署平级并列。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幅射带动作用,这样地市合并就应运而生了。 

      虽然金融机构属系统管理,但多按行政区域设置,不可能同一地域设置两个并列机构,自然也顺应大势面临合并。一石激起千层浪。农行地市合并把平静的机关搅得人心不宁,我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仅如此,命运之神也恁会捉弄人,之前我和市支行的人事科长同为提拔对象已上报的事,也终止考核,理由很简单:一切服从合并。

      当时两边处级干部加起来十人,合并后的市分行行级干部应该定编七人。虽然有三人两年内面临退休,但马上晋升已不可能。

      省委关于地市合并的通知下发初期,各系统条条管理的头头脑脑也奔赴宜昌调研,确定合并方案,遴选班子人选。省农行的主要负责人也几次带队前往。有趣的是他每次来到地区,我们就请原地委主要负责人陪同,来到市里,原市支行就请原市委主要负责人陪同。那段班子未宣布时期,地区与市农行各自内部空前团结,好像过去恩恩怨怨从没发生似的。大家都期盼自己的领导占据有利位置。若干年后,谈起当年合并一事,大家都相视一笑。

      合并表面是平静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区人多业务规模大,是农村金融的主战场,市支行虽是正处建制,业务及人员规模仅占地区十分之一,自然合并以地区为主。但市区发展潜力大,应充分考虑。

      不久省分行下达了非正式任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张廷竹任第一组长,市支行的金英任第二组长,其他八名原正副行级干部任成员,没有明确具体职务,这为日后一年多的工作埋下了隐患,增添了很大麻烦。

      起初,张廷竹豪情满满,迅速整合理顺了单位组织机构,工作还算顺利。我依然是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工作依旧忙忙碌碌。利用地市合并的机会,根据张廷竹的意见,把原地区中心支行干部在县里的配偶及子女都调回了城区;准确把握政策,使不少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获得技术职称,得到了应有的待遇;拓展城区业务,向省分行申请增员,选调大专生和专业人员,同时与其他银行交换安排职工子女就业和家属工作调整。按照领导小组授权,充分相信支行党组织意见,既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又解决了职工配偶子女的实际困难,应该说双赢,受到了职工的高度赞许。

      但是,十多年的地市同城分治,自然存在一些矛盾,合并涉及权力分配免不了纷争。各种矛盾还是如期而至。其间,各部门的原地区与市里干部因职务安排问题不断,告状信满天飞,有的直接用电话和传真,明目张胆。一时间,宜昌市有些部门人心浮动,工作失序。记得市委提议一市领导兼任政府一要害部门负责人,竟没有被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市委只有让其兼任党委书记。原因是此领导原是地区的,人大常委中不少是原市里人员,他们投了反对票。当然最终结果大多是原地区的“一把手”任局长、市里“一把手”任书记,这种平衡在当时实现部门首长负责制的情况下,市里干部还是难免有些想法。

      这时,我们又接到市委通知,为严肃人事纪律,对利用地市合并突击提干情况进行清理,自查自纠,凡在三月十五日前新提拔的干部一律无效,应立刻办理免职手续,并上报市委组织部。当时地市合并期间,原宜昌市突击提干比较普遍。有一个局特别典型,那次局机关办事员全部提为副科,带括号的正科也提了一批,打字员打印任职文件时发现就他一人未提,他一气之下,自己把自己的名字也打印上了文件,任命为副科长,文件发出后才发现,领导也将错就错,没有说什么,后来统一做了纠正。原农行地区中心支行合并前没有动干部,原市支行冻结期间提拔了十七名正副科级干部,按要求应迅速免职。工作有些难度,被免职者不免有点情绪。我当时首当其冲,一下子把我推到火山口上,很是棘手。领导小组内部也小有分歧,原市支行领导以系统管干部不受地方约束为由,想淡化处理,让我给市委组织部反应反应;原地区中心支行有的领导认为应落实市委指示,张廷竹、李先廉是原来地区农行的行长和书记,他俩则考虑合并后班子团结,单位的平稳运行,示意我与市委组织部联系联系,结果可想而知。但最终还是在市委组织部和纪委督导下,达成共识,做好了涉关人员思想工作,办理了免职手续。不过后来这些人员大多经过重新考核,被提拔重用。

      虽然矛盾多,但地市合并,让宜昌整体实力大增;三峡工程上马,也给宜昌带来了机遇,注入了动力活力,让不少人亢奋,激动,“三峡旋风”迅疾在宜昌大地刮起。

      那年夏天炎热,市委办公室、政研室主任张一品组织杨美仁、范厚新、贺文喜等一拨人,来到虾子沟农行葛洲坝干休所,讨论地市合并后的发展思路,起草市委书记的主题报告。呆在空调房里研究了几天,我有时陪同,偶尔参与他们聊几句,主要是服务。当时有人笑张主任:“白天张口豪饮千克五粮酒液,晚上挽袖静输一斤葡萄糖水——一品高手。”可见其功力深厚,所以酒我是陪不好的。那天,他们借鉴湖南岳阳的建市相关资料,有人提出“要抢抓机遇,建设大宜昌,把宜昌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有人说还是“建设新宜昌”准确;他们问我的看法,我摇摇头笑了,“宜昌就三条马路,国际化大城市太遥远,太夸张,新宜昌比较合适。”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市里都是提的“建设新宜昌”的口号。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省分行长期还未明确党委班子,全市各单位仅剩农行一个临时领导小组。地市农行没有真正做到融合一体,班子虽有第一第二组长,但给外界印象还是班子未定的感觉。这两个组长,一个年轻有为,一个年富力强,都是人物。这戏演起来,可就难了。难以协调同步的结果就是,地市形成了派系。

      地市农行合并,两个一把手在一个单位共事免不了有些矛盾,况且他们都是省行后备干部,都很优秀,终非池中之物,正值盛年,自然都想继续在仕途上走得更远。但我夹在中间却是很为难的事。

      张廷竹此时有了想法,认为是省分行不相信自己,思想上不太稳定。其他人员也有猜测。人事工作就比往日难多了。

      年末,市里召开人代会,选举新一届政府班子,张廷竹作为候选人参加差额选举,只差二十票未选上,我和杨学武、赵习奎去看望,听见张一品和政府办公室主任郑祖桥正在安慰,我们觉得有点多余,就悄悄离开了。而此时离他担任市农行筹备组第一组长已快一年,他的心情自然有点不爽,省分行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让宜昌的相关部门感到不可理喻,给张廷竹主持工作带来了压力,一时间,他心灰意冷,思想有了动摇,“下海”经商的念头不断强化。

      其实早在这年夏天,廷竹去了一趟深圳,会见了一些老同学,感受到了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机关干部下海潮、经商热和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让他血脉喷张,他就意欲下海当弄潮儿。从那时开始,他征求我意见,并建议杨学武、赵习奎和我也同时下海。我以为暂不可取。因为尽管当时邓小平南巡鼓励下海,但此时仓促“下海”,干什么,怎么干?都没有想清楚,打这无准备之仗不合适。他有些不高兴。后来他说服了杨、赵,这俩人“潇洒”地走了,到海南、武汉办公司,再后来杨与赵的公司分分合合,我就不太清楚了。 

      工作依旧要开展。1992年夏天,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三峡大坝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前期施工,江中心的中堡岛一片沸腾。如果说葛洲坝电站十几万的建设大军把宜昌市由小城市变成了人口数量上的中等城市,那么三峡大坝精干的施工人员、现代化的工程设备、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使宜昌市成为水电之都、东方的日内瓦,名副其实的实力猛增、魅力提升的大都市。各家银行都在三峡坝区成立了金融机构,张廷竹安排我专门找人民银行审批了三峡支行建制机构,迅速调配干部,我到三峡坝区宣布了机构成立和班子组成人员。但这显然还是不够的。这时,各家银行又开始在市区重新组建省分行或总行直辖的三峡建设专业分行,以便抢占三峡金融市场。

      那一刻,张意识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立刻安排向省分行请示成立更高级别的支援三峡建设的农行机构,这样一是与各银行竞争对等,二是或许利于还未明确的市农行班子分流。无疑他是正确的。省分行也同意了这个请示,让我陪同省分行张晓春到北京向总行汇报增设农行三峡分行事宜。盛夏的8月18日,我和张晓春来到当时还借租于低矮陈旧的空军招待所的农行总行,找到了当时的总行人事部主任朱德贵(后来任进出口银行总行副行长),他听了我们的来意,安排我们给分管机构的杨坤(后来任农业银行总行副行长)、夏永萍处长汇报。那天我一口气用家乡话向他们汇报了半小时,他俩不断点头示意。孰料我话音刚落,他们却笑着说,没听太懂。我连忙又用蹩脚普通话补充讲述,加上文件材料的说明,他们满意地肯定了我们的想法。不久,一家为三峡工程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银行——农行三峡分行获批成立。

      又过了一个春节,省分行一把手易人,着手解决宜昌分行班子问题。1993年5月,刚好总行关于成立三峡分行的批示已到,地市合并折腾了14个月未明确班子的宜昌市分行和三峡分行又分拆,干部重新洗牌。成立三峡分行与宣布市分行班子同步进行,金英、喻宝元二位行领导调三峡分行筹备组,张廷竹任市分行党组书记、行长,其他人员亦明确了职务。拖了一年多的地市农行合并至此划上了句号,地方党政要人笑言:随着市农行班子正式宣布建立,宜昌地市合并尘埃落定,胜利闭幕了。

      张廷竹不敢懈怠,又领命带领我们认真干了两年多时间后,于1995的夏天挂冠而去,终于圆了他的“下海”经商梦。

      一年后的秋天,我被调任主持新成立的农发行宜昌市分行,从事农业政策金融,开启了新一轮的漂泊之路,那是后话。

作者简介

       郭扬华,湖北当阳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曾先后供职于水利水电部门和农业银行县市支行、地市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宜昌市分行、湖北省分行、河南省分行、总行。曾任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总监兼副行长、总行专家委员会特级经理、研究员和担当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省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省金融会计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系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著于全国各级报刊,入选近十个文学作品选编,多次参加全国各类赛事并多次获奖,岀版多部经济、文学著作。     

今日 / 荐阅

高莉玲 | 扬州散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层林尽染
三峡晚报
最高法院: 改判纠正!保证人签名、担保意思的认定与连带保证责任的承担
湖北 宜昌 西陵峡口风景区
宜昌两项文艺作品荣获世界级奖项
宜昌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