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葵:书越买越少,常读常新
userphoto

2022.07.07 海南

关注


杨葵在书房里。

书架上放着杨葵父亲杨犁青年时的照片。


杨葵1989年所记的“书账”。

客厅角落用来插画的的白釉瓶,上面是杨葵题写的字。

杨葵

1968年出生。出版人、作家,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著有《过得去》、《东榔头》、《西棒槌》、《百家姓》等。

一踏入杨葵书房,便能感受到弥漫其中的佛教徒气息。正对门的角落,是他平日里打坐修行之处。旁边一面墙的书架,几乎都是佛教书籍。书架的隔板上,有大宝法王书亲笔书写的藏文“阿”字、星云法师指导制作的千年菩提树的菩提子、与汉藏两位师父的合影等。正对桌子的书架上,还供奉着佛塔、佛像以及清水。在书架最为醒目的位置,是一幅杨葵自己写的字———“应机”。杨葵前不久推出的新书《坐久落花多》,名字亦出自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颇有禅意。

青年时代的那本“书账”

“这两年社科、文学的书也买,但越买越少,佛教的书买得多。”杨葵这样说。对于自己钟情的书,他尤其喜欢慢读、反复读。一本《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已经读了十多遍。书本依然整洁,并且没有任何标注。常读常新,已无需注解。

最近半年来,杨葵每天都以楷书抄录《入菩萨行论》。边学边抄,一丝不苟。买书的历史,则要追溯到初中时代。在《坐久落花多》中,记录了少年杨葵泡琉璃厂老书店的经历,每每泡到“物我两忘”之境。

及至大学时期,“西学东渐”之风正盛,叛逆年纪的杨葵,看着新出的翻译书“贪心大起”,书店逛得更勤,几乎每个月都把城里的书店逛个遍。一毛钱淘到精装本顾炎武《京东考古录》,两毛钱淘到《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三块钱凑足一套十卷本中华书局版《史记》,简直是莫大幸事。尽管凑齐一套《史记》用了六七年时间。

当年效仿鲁迅而做的“书账”,忠实记录了杨葵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这段时间的购书经历。1989年1月第一本记录在册的书,是马尔克斯的《电影导演历险记》,时价1.15元。书账第五页有《远道集》(孙犁)、《珠还记幸》(黄裳)、《文化的解说》(金克木)等,这三位作者是杨葵至今仍十分热爱的文化前辈,他们的书被摆在书柜中最显眼的位置。“为什么喜欢孙犁?他和传统相接,但又是非常现代的。”

由书账来看,整个1989年,杨葵共购书111册,花销255.42元。彼时,参加工作后的他,第一年的月工资是56元。

虽然在出版界工作多年,但杨葵却并不想做一名藏书家,中年之后买书的心渐渐不再像以前那么强烈。一则经常有人送书,再则值得反复看的新书也不多。小时候他曾经去过金克木家,发现金家中只有一套二十四史,“那就挺好”。

大概是因为学佛的缘故,杨葵对于很多事的得失都看得很开。就比如曾经失却的几千册藏书,再比如主持修建的古寺庙最终不遂人愿,当时挺生气的,现在想想“本来就是做善事”。

自诩为“人肉梯子”

在杨葵的书架上,还有他父亲杨犁年轻时候的一张照片。杨犁曾担任现代文学馆的首任馆长,这种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让杨葵比很多同龄人更早拥有广阔的文学视野。

杨葵回忆,父亲在阅读方面对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不会要求我读或不读什么书,而是教我要像古人治学那样,从目录开始选择兴趣方向。”因此鲁迅当年那份“书账”,不仅是杨葵买书做记录时模仿的对象,也直接影响了他的阅读趣味。

父亲对杨葵的另一方面影响,是在编辑技能和敬业精神上。据他介绍,当年父亲曾经为了编辑一本50万字的《胡适文萃》,阅读了台湾出版的所有胡适著作,编选过程长达两三年。这份耐心,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杨葵在跟随父亲阅读胡适的过程中,也对编辑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已经出版六本作品,且销量不错,外界在介绍杨葵时,还是习惯在“作家”前加上“出版人”的称号。最重要的原因是,杨葵在出版方面的成绩让人不能忽视。

书架的一角,摆着图书出版行业的最高奖———“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好像到现在,我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杨葵说这话有他的资本。当年他编辑过的几百本图书,包括米兰·昆德拉的《不朽》,阿城的《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王安忆的《长恨歌》、《王安忆自选集》,安妮宝贝的《二三事》等,既赢得口碑也赢得市场。

多年从事编辑工作,杨葵与很多作家建立了长时间的书信往来,包括王安忆、池莉等。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钱锺书先生的书信。

刚参加工作的杨葵,因为政策的关系,到校对科“下基层”。那段时间里,他和一位朋友搜集钱锺书当年在报刊上以各种各样的笔名发表过的文章。在陆续搜集了20万字之后,他给钱锺书写信征求意见是否能出版。不到一星期就收到了回信,钱锺书表示不愿出版。那时候电视剧《围城》还没播出,能够收到钱锺书本人的回信,还是让杨葵觉得挺惊讶。

而今虽然不在出版单位供职,杨葵并未远离图书出版界。平时留意到好的作品,他也愿意帮忙促成出版。而一干好友中,也有像老六张立宪这样的出版人。常常自诩为起传承作用“人肉梯子”的杨葵,认为父亲一辈的老编辑们,和现在新生一代的编辑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耐心。“老一代人更耐心,愿意下苦功夫。现在小孩都太讨巧,多快好省了。这个没有好与不好,只是在做编辑这件事上,两代人有这样的差异,不含有褒贬的意思。”

小玩物:古朴陶杯中的枯枝

杨葵的书架上有很多小物件,有淘来的火山岩、宋瓷片、日本铁壶、非洲木雕等等。几块形状奇异的青田石因为长期在手心把玩,已经颇为圆润。其中一块颇似横卧的山峰,杨葵笑称其“衔远山,吞长江”,工作累了就盯着看一会儿。时常练习书法,自然少不了宣纸。书房里还有杨葵自己在云南用古法做的手工纸。

不仅书房里有书,杨葵家客厅里靠北的一面墙,也摆满了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物件躺在书架上。比如在路上捡到的一截枯枝,就放在一个用日本寺庙拆大殿的土烧制的杯子中,别有意境。还有一个被风吹落的鸟巢,小巧完整。更多的是各种价值不菲的陶制瓷茶杯。杨葵爱茶,尤喜普洱和岩茶,各种茶饼茶具占据了客厅的一角。另一角原本放置着一架古琴,最近被好友借走了。杨葵拜名师学琴也有很长时间了,在四五年前,更是几乎每天都要练习。

参禅礼佛,抚琴品茗,不大的一间书房,虽无樱桃李杏,似乎也可听闻落花之声。

原文标题:杨葵:书越买越少,常读常新

作者:张中江 摄影:林沛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胡洪侠|偷朋友的书,让自己去怀旧吧
专栏|杨早:我的书房观
你也许没有一间书房,但可以拥有一个别致的书架
5个书房设计方案,按着这法子,保证面积宽敞堪比客厅!很实用
汪凡|我的乐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