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葵:“纸边儿”的淡墨与素心
userphoto

2022.07.07 海南

关注

杨葵开办书法展,5月15日至6月5日,在辅仁书苑美术馆。

印象里杨葵是“书人”啊——1968年生,前作家出版社名编,自由人后依然做书,也写书。出了七本随笔,“老树画画”风格的封面、插图、《坐久落花多》这种调调的书名。

怎么突然“书法”起来?关键是还“展”。“书法展”这种东西,不都是只有那些“家”们才干的事吗?

去问杨葵。4月5日、13日,聊两次。

其实起初,杨葵也只想叫作“抄写展”。“近两年每日抄经,未间断。当功课做的,不贪多不贪快,更不志在书法,只管一笔一画,将一部又一部经论从头抄到尾。每天只抄一页,大概两百字。”这是他写在自序里的话。

展览的名字叫“纸边儿”。“裁纸时会裁出纸边儿,不舍得扔。也常用八行笺抄,纸倒不用裁了,不过有时抄到半截突然出了错,换纸重抄,错页空白处裁下,也不扔。抄完经,总会剩点墨,就在这些纸边儿上再抄些经文片段、禅宗公案、诗文之类。剩墨有时很少,照样不忍浪费,多兑几滴水,抄出来墨迹淡些而已。这就是这些纸边儿之所从来。”

低调随顺,清逸秀巧,是杨葵的风格。赶上策展人比他“志向”大:“我们就大大方方叫书法展,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书法的一种形态。当下很多文化活动、画展都俗不可耐,我们是一阵清风,吹吹看看。”


小是美的

展览很正式。“辅仁书苑”是春节后才新张的美术馆,建得很漂亮。这一回为杨葵的“纸边儿”,美术馆专门添了家具。

字200幅,展期22天。写在“纸边儿”上的书法,想就知道,最显眼的特点就是小——有的32开书那么大,有的手机那么大,还有的更短更窄。

“羲之《快雪时晴帖》高七寸一分,《中秋帖》高八寸四分,《兰亭序》各种版本高都在七寸半。比之今日动辄六尺八尺,都算纸边儿。”“唐代有种名贵的硬黄纸,为当时书家看重。史料记此纸规格是'长二尺一寸七分,阔七寸六分’。现在看到的唐人王字摹本,都用的这种纸。”

“因为那会儿的纸做不大,就只有那么大的纸。”杨葵这样解释。

“今天很多人都写字,很多人在晒字,大家对书法这件事,各有各的一套认识。我就不想跟现在人的书法掺和到一起。现在人的书法说实话,我觉得瞎扯,太多对书法的误区了。”杨葵自言其志。

误区之一是“求大”。“现在的书法展大家都在拼'大’,恨不能都从地到天这么高,动不动就几十米长卷。我们天天学着王羲之,为什么要写那么大呢?不是说不能大,但你以'大’为一个主要的东西,就很奇怪了。这个'大’是个简单的词,但是里边暗含了很多特别可笑的东西。”

所以写“纸边儿”,先是趣味,后来就变成有点儿“成心”。

“趣味这东西,人年龄越大,越体会到它的顽固性,你很难在趣味上做根本的改变。举个例子,在作家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白鹿原》这样的小说,可我们大部分的编辑都认为'史诗般的’、'三部曲的’。我就不喜欢这种宏大叙事。”

所以到写字的时候,他也不喜欢六尺、八尺那些东西。“一是因为我也没有那么大纸整天浪费,我觉得不好意思,敬惜字纸,写小的,浪费也浪费不了多少。另一方面我也有一点儿态度在里头。大小不是问题,写大没有问题,我没有绝对反对的意思,只是说它不是关键。”于是慢慢变成成心就写小的,“要矫枉必须过正。就这样”。


书是幼功

杨葵初中时,工艺美院有一个老先生叫叶喆民,是溥心畬的学生。溥心畬是民国大才子,也是古琴家、书法家、绘画家。叶喆民先生是满人,祖姓叶赫那拉,出身陶瓷世家,祖孙三代是中国陶瓷界了不起的人物。

叶先生在工艺美院是教陶瓷的教授,通用的《陶瓷史》是他写的。叶先生跟溥心畬、徐悲鸿都学过,书法写得非常牛。属于世外高人那种,不介入主流,但都认他。

初中的杨葵并不知道这么多,只是知道他写得好,就跟着他。当时他的发小儿唐大年的哥哥是工艺美院学生会主席,自己对书法感兴趣,知道叶先生字写得好,就邀请叶先生来做系列讲座,有志者就来学。得知这个消息,“我们也去学吧”,他跟唐大年俩人拎着墨水瓶就去了。每周六到工艺美院,那个讲座只有几个人,所以真是老先生手把手教过写字。

写字是一方面。另外一个特别大的机缘是叶先生带他们去故宫,到书画馆挨个儿去讲。那个太难得了。那段热情前后大概持续了两三年,十二三岁,初二初三那个时间段。然后开始考大学了,这事儿就撂下了。

在那之前杨葵小时候临过帖。上了大学,有书法课。北师大有一个启功,所以书法很热。但也没参加书法协会什么的,就是自己写着玩。

到了作家出版社工作,有时美编说“杨葵,来,写个书名”,比如刘醒龙的一本书,《威风凛凛》。有一阵儿现在的人大文学院院长孙瑜在编北京日报副刊,叫“流杯亭”。“杨葵,来给我们写个'流杯亭”,“啊,这么荣幸?你们那不都得是大文豪、大书法家来写的,我能写吗?”“能能能,开后门呗”。所以,杨葵还写过北京日报的“流杯亭”。

杨葵给自己定位,“就是个喜欢写字的人”。“除了小时候那段是认认真真在学,后来就是瞎胡闹了。但是因为爱好这件事,所以我会看字帖。上大学的时候他们觉得我很奇怪,我有时候拿本字帖像看书一样看。人家看字帖翻翻就完,我能看半天,就觉得读帖本身也很有意思,能从这里边读出很多东西来。一些书法的理论著作我也会感兴趣,比如《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这些,都会看,当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了解它。”


展是雅集

真正对写字有一个新的认识、开始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年前从抄经开始的。学《入菩萨行论》,“当时就想,抄一遍”。既然抄,那就用毛笔抄吧。再后来,既然每天写了,那就还是临临帖吧。就变成每天至少有一两个小时在忙活这件事,有时候高兴了写一夜。

“你一定要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果每写一字都在想'自己在写作品’,这件事就非常奇怪。我从来没有抱着说'我在写作品’、'我要做展览’,没有,这两个都不是。”办展,杨葵说都是被动的。朋友看了他朋友圈的字,觉得好,“杨葵来办个展吧”,也是个机会,朋友们雅集。

之前在成都一个文化空间办过一次。这次是进美术馆。一心想做不一样。“别致一点,别弄成那么呆板的一个书法展”。

字的内容,“主写三类,编排体例自然就有了:一经论类,二禅宗类,三诗文类。可巧写过的纸边儿中,有'如是我闻’、'万派朝宗’、'想见古人’三条,拿来做三类的标题。”

展览印了本册子,也不想要寻常画册模样,要“书卷气”。最终做得像一本书,“读库”出品,“读库”淘宝店专卖。据说开展一周前就开始热销。

图录比展览多了些内容,“配了片言只语。体裁上可以高攀世说体,说成微博体也不错。内容是日常一些随想,或者读来的好意思,又或者佳句摘抄,有的和这些纸边儿息息相关,也有漫延说开去的,涉及艺术,涉及用心。因为都是蜻蜓点水、未及细述,所以只当助兴吧,将来有机会,是想逐条展开说说的。”

杨葵自言,更关注的是书法跟人心的关系。这段意思表达到自序里是这样的:“说志不在书法,是谦虚,又不尽然。时下书法一道,扭曲程度不浅。说一千道一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这瓢水就是白纸黑字,至简至拙,却需从心底流出。真草隶篆字体之炫技,六尺八尺纸张之挥霍,都可能会离书法愈来愈远。”

画家朱新建尝言喜欢马路上“打气两分钱”、“补胎一毛五”、“辣油馄饨”那种字,“我看过一个老板,用一大盆红漆和很粗的笔,在墙上写'胜利车行’,卖力得要命。这是他自己的店,他肯定不会不卖力,但他写得没有负担,他又不是书法家,所以那种字写出来精神非常饱满。”

杨葵表示赞同朱先生:“我觉得街头上很多人的字都写得挺好的。它只是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说运笔运得多好、怎么藏锋、怎么蚕头燕尾,不是。它就接近我说的书法的本质。书法本质就是我要把这个字写出来,它跟我日常生活是有关系的,它能对我有用,也能对其他人有用,而且我是专心致志,真正从心底流出。”

展览:纸边儿——杨葵书法展

时间:2016年5月15日-6月5日

地点:辅仁书苑美术馆


关键词回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葵:我的书法是种“表达” 里面有我的思考和实践
顾柯红草书教学视频系列之五——临《十七帖》
顾柯红草书教学视频系列之九——临 黄庭坚《诸上座帖》
一本奇怪而任性的书,以及书法展览
刘晓庆个人书法展亮相一得阁美术馆,你怎么看?
常熟博物馆藏杨沂孙书法展(附高清作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