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丽:古 老
userphoto

2022.07.15 海南

关注


          邵丽鲁迅文学奖得主,河南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你不得不相信一些事物的神秘存在,它的起始或许已经无从查考,传说却如野草一样,一代一代,被春风延续着消息。中国、印度、埃及、阿拉伯,文明总是来自神话,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许多科学无法验证的事实,万能的仙药、神奇的方术、信仰、毒虫、箴言……疗愈不治之症、长生不老、起死回生,自小我便迷恋这种来自远古的传奇。

童年的我生长缓慢,母亲说她怀我时反应过于强烈,孕吐一直持续到我出生。一个落地只有三斤七两的孩子,所有的人似乎都接受了我将瘦小的事实。状况一直延续到我念中学,不管别的同学因为身体变化怎么变动位置,我总是坐在第一排的那个,与两个高大俊秀的哥哥不堪比。周围的同龄者甚至都可以高出我一个头,我让父母惭愧,实则是我自个儿替父母感到羞愧。

这种自卑一直延续到今天,每每翻看少年时期的照片,我都要说,我们同学谁谁最好看。我女儿指正我说,你不是不好看的那一个,是最不自信的那个。我羡慕身边高挑的女孩儿,不过十二三岁,她们美丽的身姿已经开始像杨柳般摆动,皮肤白皙、目光迷离。我在暗夜里叹息,唉,真的是吃铁的小孩都比我长得快。奶奶很自信地教给我一个秘方,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到院子里去抱一棵个大的椿树。你念叨:椿树高椿树高,你长粗我长高。这亦算是吾家的祖传秘方吧,今天我才说出来,我真的去抱过好几次。十四岁,升高中那一年,我长成了现在高度。笃定是那棵椿树的功劳,我对此深信不疑。

我女儿出生后的十数年里,我一直很瘦,单薄得像一张纸片。那个年代很羡慕那些丰满的小妇人,每一次看医生都祈求人家能让我胖一点儿。我老公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里,我第一次回他的老家拜祖,他年近八十岁的大伯望见我便说,侄儿媳妇气血不足,吃我几服中药吧。他自己开着药铺,高大阔朗,面色红润,医道在十里八乡颇有些威望。下了血本给我配了几服药,人参、鹿茸、黄芪都使上了,但他要求服药期间每天喝一碗阿娇。他摸索半天,从柜子的高处弄出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在药捻子里研成粉末,仔细包成小包,嘱咐我每天用温黄酒化开单喝。腥腥甜甜的一小碗,难以下咽。但大伯的神秘鼓舞着我,我笃信这种神秘。

这东西名唤阿娇,一定是让女人漂亮的物什,每喝一碗都忍不住对镜自窥。很久后我才闹清楚,此娇非彼胶。我先生幼年也被父亲逼着背过汤头歌,他说,你真是无知——阿胶,驴皮熬制的胶,《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有补血养心之功效,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因山东东阿阿胶最为著名,所以被称之为阿胶。

查阅关于阿胶的资料也是挺意趣的事情。我发现那个足足美了一千年的杨贵妃与阿胶亦是有故事的。有唐诗云:“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杨家玉环明明是有养颜的法宝,硬是信誓旦旦地对唐明皇说每一寸肌肤都是为皇上天造地设。更有那慈禧太后,据说当年初进后宫,并不是最好看的,又因兼有月事不调,暗中买通管事太监,着人请大夫开来良方,用的主药便是阿胶,不但人变得桃花满面,还顺利怀上了后来的皇帝。谁说这阿胶不是那阿娇?

对于那些神乎其神的传说,阿胶是确切的存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集注》《千金翼方》《本草纲目》……我家先生的爷爷是中医,父亲是中医,尽管他们已经去世,几个姐姐却接过了衣钵,问起阿胶的好处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掐指算算,阿胶在医书中竟已经存在了三千多个年头。有文记载,胶最早是用马皮鹿皮熬制。因缘际会,直到有了东阿的乌驴皮,才臻佳境。《本草纲目》云:“阿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

东阿县城二十公里处的黄河北岸有一鱼山,高不过百米,却是鲁西平原与泰山山脉的分界点。山不过是一土丘,与四周星罗棋布的丘陵样貌无异。这是乌驴的生长之地,登临此山,竟有着莫名的兴奋。据说唐代诗人王维也曾登鱼山访古,而东阿王曹植是鱼山的山神。山上还住着其他神仙,比如水仙鱼姑。山中生长着许许多多茂盛的植物和药草,不知何年何月人类来到这里,带来一种名唤乌驴的动物,繁衍生息,绵绵不绝。驴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之一,乌驴也是。它毛色黑而光亮,高大,俊秀如马。我一直怀疑,史料中记载的马皮熬胶,是不是古人对动物的分别过于粗心?这乌驴仿佛就是奔着阿水而来,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收载有几十种药引子,露水、腊雪、醴泉、温汤、地浆等等。阿井泉便是名录中的一种,阿井泉中流的就是东阿古城的地下水。一般人都认为阿胶之好是因为乌驴好,李时珍们却坚定地认为,天下之胶之所以品质不同,东阿用来制胶的那口琉璃阿井的水才是根本保证。琉璃阿井不是传说,自尉迟恭代表唐太宗亲手封了这眼井,只供官家取用,它在原地一待就是千年。一年一度,这词用于此井最是恰贴,三百六十五天里,只待冬至那一日,方可挪开井盖取水,以供制作阿胶。到了此时,阿胶才可以称为阿胶吧?

幸而,熬胶的秘法流传至今。喜新厌旧是人类最大的恶习,在代际的更替中,我们像寓言里那个掰玉米的猴子一样,一路走一路扔,丢掉了多少古老的绝技?工业革命带来新鲜经验,富丽堂皇,可这个华美世界让一切大白于光之下。长明灯昼夜不息,所有在亮处生长的物质都带着机器的铁腥味儿,失去的是暗夜里自然生长的神秘和鲜活。老奶奶仙逝之后,谁来给孩子们讲故事呢!

东阿的小业主宣传的手工胶似乎比高端阔大的流水线上的产品对人们更具诱惑力,豪华工厂的秩序和看得见的生产流程顷刻间让神秘消弭。一间土屋子里的一张驴皮,一缸阿水,一口铁锅,一捆桑柴,老人在暗夜里的口传身授。故事充满张力,那是时间之力,人类的坚韧之力。日月缓慢地流动,九十九个日夜,九十九道工序,新生儿在期盼中成长,庄严而神圣。父父子子,一代一代地传承。阿胶来自远古,来自中国,来自一个叫东阿的地方。这古老的一切,将会给新世界带去多少神秘与敬畏呢?

有一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去墨西哥,在印第安人的集市上流连忘返,不远万里背回两块餐桌布。手工编织的图案迷幻到让人眩晕,它过于厚重,精致远不及机纺产品细腻整齐,但我宁愿迷失在那种有着人的肌肤之亲的温度和温暖里。我是一个迷恋古旧的人,我相信传统,相信祖宗,相信中医药的神奇,相信阿胶,相信阿胶能给生命给养,但我更相信的还是爱,是情意,是人们在制作物质的过程传递给我们的关爱和真诚。

原文发202003《人民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养生文化—走进中国阿胶博物馆
阿胶,涨得比房地产、黄金和茅台快,你吃的是保健品还是文化?
第十九节突然出血不止。
每天一味中草药 58:阿胶,你确信吃的不是鞋底子?和我一起来认识一下阿胶吧。
《阿胶考证》之三:产区篇
阿胶古井到底在哪里?史书告诉你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