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乡过年之感


    《 回乡过年之感 》

作者 自来水

    作为三年来第一个自由流动的春节,今年返乡的人特别多。没有了之前在高速驰骋几十公里看不到车的孤独寂寞冷,现在堵车成了常态,让你在钢铁洪流中感受到久违的繁荣。这才是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让你觉的人间值得。

       每当挂着全国各地牌号的汽车在狭窄的村口水泥路上,后视镜碰撞在一起都是一次实力的角逐。对返乡的你来说,每一次角逐都不能输,如果你的车不是特别拉风,最好把它留在城里。为了能唬住村口的大爷,你可以租一辆别人都不认识LOGO的车开回去,比如阿尔法罗密欧、塞纳河、谛艾仕等等,这些法系车、意大利车足够小众,他会让村口的大爷直接宕机,当他们绞尽脑汁思考这是什么车标的时候,你已经事了佛衣去,这让你的身份显得扑朔迷离,就算有人问这车是啥牌子,冷门车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你瞎掰。当然,我现在已经破罐破摔,每次都是扛着蛇皮袋走路回家,因为村里的人都知道我在南方当泥瓦匠😂。

       一年一度的春节全村汽车大秀,让安静的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那些平时看不到人烟的村子突然又复活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亡,老年人不断去世,年轻人正在成长,虽然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房,越来越多的汽车,但是人却越来越少,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农村已经远去,少年时记忆中的水塘已经干枯填平,村口的大槐树也不见了踪影,只剩下腐烂干枯的树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在告慰归乡的游子当年是多么枝繁叶茂。

       农村的未来,非常遗憾的说,除了少数靠近一线城市的农村,大部分农村的最终结局只有消亡,不管我们对农耕文明有多么的眷恋,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让他自然消亡在荒烟漫草中是最好的告别。人们之所以眷恋农村,源于我们文化中不变的“乡愁”,中国作为农耕文明最久远的国度,在从农耕文明走向工商文明的转型中诞生了最浓重的乡愁,当务农的那一代人逝去,我们也必然从“乡土中国”走向“乡愁中国”。乡愁的本质是人们对母语和共同体的眷恋,这个共同体是人累共同生活的记忆,是把人做为整体团结在一起的特殊社会力量,它包含了我们所有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人们眷恋乡村也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压力让人们普遍感到疲惫,于是乡愁就开始泛滥。人们认为城市是理性的、坚硬的、冷漠的、原子态的,而乡村是情感的、柔软的、熟悉的、血缘的,但是当人们正真从城市回归农村会发现田园牧歌仅仅是自己的想象,他们早已不再适应这种生活。“回不去”是文明的一种必然,我们一旦踏入工商文明就不可能回归农耕文明,因为在消失的乡村背后隐藏着城市化这个强大的力量。学界对文明有着明确的定义,它包含了三个维度,一个事文字,一个事宗教,而另一个事城市化。但城市化是更重要的要素,它甚至是前面两个要素的基础,只有在城市中宗教才能发生,文字才能发展,人类才可以走出朦昧进入真正的文明。城市是文明的摇篮,是人类所有宝贵的思想的发源地。

       在城市化这个强大力量的推动下,传统农村消亡成了必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是农耕文明和工商文明的跨界者。农耕文明承载了我们对传统的信仰,融入了我们对土地的记忆,当农村腐朽,这种信仰和记忆都将转化为乡愁,而我们对农耕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抽象,我们的民族信仰,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城市化是一次伟大的远征,它激发了人类开始全新的探农村的消亡将带来新的社会关系,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契约精神将取代传统农耕社会的血缘关系、宗族主义和传统道德。而消亡的农村将成为我们那些永远的母体,它虽然腐朽,但足够你享受一生。

                             2023.1.19于回乡当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学角|厉彦林散文集《地气》(56)村庄
每周一书|《旧食记》:文学的乡愁书写和身份认同
留住乡村“活文化”
把“乡愁”当成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案例值得借鉴
散文 农具里的旧光阴
王本道:乡村与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