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风俗年画
userphoto

2023.02.13 海南

关注

中国民间节日较多,主要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这些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人们的生存、安宁、健康等服务。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一定的生活要求,也巩固了社会秩序,发挥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功能。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欢乐的盛会。

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是古今社会的盛大节日,它处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阳气虽已上升,但阴气依然有相当影响,在阴阳交感中,人们易于感受风邪,「岁有恶气中人」,人们为了对抗与驱除「邪气」,运用了多种巫术手段,形成了风俗。

同时,春节还有很多传统的庆祝活动,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间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在很多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俗活动,在现代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显得傻气愚昧而可笑。可是,正是在傻气和愚昧可笑中,蕴藏着诗意和生活气韵。如立春要打春牛,或插上竹枝、万年青以迎春。在旧历新年要贴门神,放鞭炮,踢毽子,踢球,贴春联,亲友贺年,插柳枝、柏枝于门首。元宵节要放烟火,舞龙灯,猜谜语。

在旧历新年要贴门神,放鞭炮,踢毽子,踢球,贴春联,亲友贺年,插柳枝、柏枝于门首。元宵节要放烟火,舞龙灯,猜谜语。

还有农历二月二日(或十二、十五日)是百花生日,姑娘们用彩绸做成花朵缀枝上以庆祝。清明出门踏青,插柳条。七夕用瓜果祀牛郎织女,姑娘忙着在月下穿针或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中元在水里放河灯。中秋供奉嫦娥和兔儿爷。重九登高,放纸鸢,插茱萸。

这些节日的民俗是幼稚的,做法往往是富有浪漫色彩的,尽管民间节日活动中不少是有一定实际作用的,但并非全为功利。节日带着生活的气息和情味,走进古人的生活,使得古人感受到了娱乐性,在节俗中因娱乐性而快乐起来,枯燥的生活有了期待和想象,春意盎然,暗淡的日子变得阳光明媚。节日使古人生活变得艺术化,尽管不是诗人,但每一个人在节俗活动中都成了诗人。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习俗的盛典。与春节有关的民俗活动,是以正月初一为中心点,向腊月和正月这两个月有所前伸和后延,是一个包含着相当长时间段、一系列活动形式的完整民俗形式。从前一年的腊月下旬普遍祭灶起,经过除夕,跨年到新岁的正月初一,延至十五的元宵节(一般是到正月十七日)为止,前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人,尤其是乡间老人或传统意识较强的人们心目中才算把年过完。

腊月与农历过新年有关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腊八节、送神、除夕等,可视为春节的序幕,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除夕。

都来过新年/杨家埠年画

腊月的民俗形式很多,人们最熟知且至今犹存的是煮腊八粥。腊月初八距年终尚早,作为腊月民俗,越接近年底,那些民俗活动的意义就越与过年相关。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的祭灶,就成了过年民俗的重要内容了。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 39 引《岁时杂记》:

旧俗以七祀及百神,每岁十二月二十四日新旧更易,皆焚纸币,诵道佛经咒,以送故迎新,而为禳祈云。

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腊月有「景龙门预赏元夕」的风俗,而且把腊月二十四称为「交年节」。

可见,在宋人心目中,腊月二十四就已是新旧年交替的日子,从此时起,就进入过年阶段了,祭灶、掸尘、驱傩和购置年货,就都属于过年的活动。

都来过新年/潍县年画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其实它本身也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除夕亦称「除夜」「除夕夜」「除日」「岁除」「大年夜」,还有地方称「三十夜」。

除夕虽在新年的前一天,但却算得上是过年的第一个高潮。一切的节日准备在此夜前必须完成,因为大年初一将另有一系列习俗活动,家庭主妇们也要好好休息暂不忙碌,于是,年三十白天往往成了最忙的一天。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以辞旧迎新的独特时段位置,成为展示年节习俗的重要舞台。

这天,家家户户欢庆之中在民居门上贴春联、贴门神,屋内挂年画,有的院里挂红灯,并着意倒贴一个福字,寓意「福到」。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人普遍的习俗,春联都是在红纸上书写,以表示喜庆和红红火火。如果说较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当为白头春联和丁忧春联。

白头春联是指对联顶端留有两三寸长的白纸额头,莆田和泉州都有此俗,其缘起据莆田籍学者解释,与清初福建人民的抗清斗争有关。其时闽人因抗清和不肯剃发,被杀者甚多,办丧事者家家贴白联。清朝地方官府为粉饰太平,下令各户人家都要贴红纸春联,违者杀头。人们迫不得已贴上红联,但却巧妙地在顶端留出一小段原有白联的纸头,以示抗议,后沿承成俗。

丁忧春联指新丧人家于丁忧期间不得贴红纸春联,在守孝的第一年春节须贴绿纸春联,第二年春节为粉红纸春联,联语皆甚哀。有的地方服孝期内只贴紫色对联。

庆贺新年/杨家埠年画

除夕习俗很早就有了。早在先秦时代,文献中载有岁终举行禳灾除疫的大傩的习俗。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始载「除夕」事宜:「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指神荼郁垒事),冀以卫凶也。」

南朝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除夕,宜焚辟瘟丹,或苍术、皂角、枫、芸诸香,以避邪祛湿,宣郁气,助阳德。」

古籍未载其他庆贺祭祝之仪,而仅记载说于岁暮时,家家准备肴蔌,以迎新年,又相聚酣饮,为送岁,留隔年饭。

庾肩吾诗《岁尽应令》则提及当时有饮柏叶酒、试五辛盘之习。

唐朝,除夕守岁、分岁之习大盛,从宫廷到士庶人家,多饮分岁酒,除夕相坐守岁。

到宋代,除夕已极其热闹。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京师除夕,「禁中呈大傩仪」,埋祟;「士庶之家,围炉团坐」,守岁至天明。

庆贺新年/杨家埠年画

吴自牧《梦粱录》之卷六载「除夜」:

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则载:「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立将军炭,合家团拜……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合家吃荤素细馅水饺儿。」

经典·人文·书香·时尚


主编 / 东正

编辑 / 凯悦

图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除夕,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的习俗
追根溯源【7】春节风俗考
东北过年的传统习俗、新旧风俗
春节习俗知多少
今日除夕: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