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黄裳的旧文看另一面的知堂

黄裳先生画像(海鹏 绘)

近日来,迷恋起了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拉杂的买了几本,其中一本是黄裳先生的《旧戏新谈》,据黄宗江先生的序言说那都是黄裳先生在《文汇报》做记者,写专栏的旧作,不过今天读来依然有趣,最可贵的一点是现在被我们视为表演艺术家的高高在上的“角儿”们,在当年是那么的普通和平易。

巧得很,今天读到一篇辛德勇先生的小文——《关于一本闲书的闲话》。辛先生说,前段时间,朋友送来一本闲书,是黄裳先生身后佚文和书信的合集,题作《榆下夕拾》略一翻检,因为感兴趣的内容实在不多,不到二十分钟也就看完了。

就这一句话,我好想找的一种读书的新方法:一本书,有时真的是没必要从头至尾精读的,如今文字的产生速度是如此之快,大量的信息,我们是不能也没必要都全盘接纳的,有些书是完全可以粗读、略读甚至跳读的。

辛先生感兴趣的部分恰巧也是我感兴趣的部分。

就是光复后周作人因所谓“文化汉奸”罪受审的情况。

当时,黄裳先生身为记者,给《文汇报》写稿子,报道这件事儿,新闻纸上的标题,是《三审周逆作人》。

周作人先生画像(海鹏 绘)

辛先生说:看文字的笔调,对“周逆作人”这个“文化汉奸”,他显然是满怀愤慨的。只是法庭内外的情况,似乎令黄裳先生颇感意外,甚至还很有些失落。

首先是去旁听审判的人不像黄裳先生预想得那么多,显得“非常冷落而寂寞”。言外之意,好像是想说明,人们对这个“文化汉奸”并没有表现出来应有的民族大义,以致群情激愤地涌将上来,一看汉奸卖国贼的下场,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落寞情形。

让黄裳先生更觉难堪的是,在这寥落的旁听者中,还有不少人,是前来瞻仰知堂老人风度的学生(以至到庭审结束,周作人先生下庭时,仍有包括新闻记者在内的一大群仰慕者,竟然一直跟着他走),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很有一番追星的景象的。

不仅如此,上了法庭一看,让黄裳先生感到更为不可容忍、甚至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接二连三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光复后的行政院秘书长蒋梦麟先生、教育部长朱家骅先生、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等一系列场面上的大人物,还或有意、或无意地提供了许多事证,足以证明周作人在敌伪时期保护北大校产和北平图书馆的书籍、未在北大校中搞“奴化”教育以及帮助蒋中正的反动国民政府做事儿、掩护帮助反日人士,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同礼先生还以北平图书馆正式公函的形式明确证明:“周在任伪北平图书馆馆长一年中,书籍完整无失。”胡适先生提供的证据还表明,“复员”后查点北京大学的校产,“非但没有损失,反而增加,并详列增加的产业”,计有:A.翠华街伪理学院校舍一。B.松公府伪文学院新楼一。C.海运仓伪农学院栈房二座。D.西什库医学院全部。这些动产、不动产的价值,在什么时候都不是个小数,袁同礼和胡适举述的只是事实。

法庭就是法庭,摆事实,讲道理。法官大人用的是江苏官话,周作人先生用的是浙江官话,一来一往,文明文雅,法官还对周家兄弟在写小说方面的闲情逸事,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听得黄裳先生煞是扫兴,不禁叹息道:“大家对文化汉奸的兴趣与常识不能相符。”所谓“常识”,无非是多数人的共识。这些法庭上的旁听者,多半都是在沦陷区里见识过“文化汉奸”的平民百姓,究竟是谁的兴趣与常识不符,看黄裳记述的情景,恐怕还真不大好说。不知后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反复不停地看过公审公判“反革命”分子大会的黄裳先生,面对那种“酣畅淋漓”的场面,再回想起当年写这篇报道时所见到的情形,心里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

知道辛德勇先生还是因为去年在B站追了一段北大最受欢迎的老师韩茂莉老师的人文地理课,才知道原来韩老师与辛老师也是一对学界著名的神仙眷侣。

韩茂莉先生画像(海鹏 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止庵 | 周作人与汤尔和
​出狱后的周作人
周作人和许广平的恩恩怨怨,纠缠到老,不休不止,谁是谁非?
“为保持北京大学的纯洁,坚决不录用伪北京大学的教职员”
鹦鹉史航:我是怎么选厕所读物的?
一家三兄弟,老大受后人敬仰二弟沦为汉奸,老三官至副国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