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作谈| 五十年并不遥远(冯骥才)

2016-3《收获》


非虚构
《无路可逃》
冯骥才著


1971年的我一贫如洗,衣服的肘部破了,给妻子补了补丁,却常常感觉自己是个“富翁”。


创作谈
五十年并不遥远

by  冯骥才


   

如果一个人要写他半个世纪前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那生活已经像历史一样遥远与模糊,多半已经看不清了。不不不,你肯定没有那样的经历。那经历一直像“昨天”那样紧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是什么样的感受叫人无法把它推去——推远?是由于自己说过那句话:“没有答案的历史不会结束,没有答案的历史不能放下”吗?

 

答案不仅是思想的、历史的、社会体制的,还有文化的、人性的、民族性的,以及文学的。


一条大河浪涛激涌地流过去,你的目光随着它愈望愈远,直到天际,似乎消失在一片迷离的光线与烟雾里;然而你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的双脚驻立的地方,竟是湿漉漉的,原来大半的河水并未流去,而是渗进它所经过的土地里。它的形态去了,但它那又苦又辣又奇特的因子已经侵入我们的生活深处和生命深处。这决不仅仅是昨天的结果,更是今天某些社会疾患的原由。

       

“文革”不是它者,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已是你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物去人非,连那个时代种种标志物都成了收藏品,但它在社会生活里和我的心里却还时隐时现,并使我不得安宁。

      

笔是听命于心的。可是这一次,我所写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我是主人公。我将把自己的昨天拿到今天来“示众”。从文本的性质来说,这更像一部自我的口述史,即访问者和口述者都是我自己,或者这更像一种心灵的自述与自白。这种写作的意义和目的是用个人的命运来见证社会的历史。个人的命运或许是一种生活的偶然,但无数偶然彼此印证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这里所说的命运,不是指遭遇,而是精神的历程。

      

口述史最难被确定的是口述者口述的真实性,但我自己对于自己的口述则最不担心这种真实。如果不真实,写作何义?

      

我计划要写的这一套书是五本。先后是《无路可逃》(19661976)、《凌汛》(19781979)、《激流中》(19791989)、《搁浅》(19891994)、《漩涡》(19952015)。五本书连起来是我五十年精神的历史。我已经提前把第二本《凌汛》写出来出版了。现在写《凌汛》前的十年《无路可逃》,因为没有这冰封般无路可逃的绝境就没有后来排山倒海的凌汛。好了,历史在我身上开始了。


【《无路可逃》自序,原载2016年第3期《收获》】


2016年第4期《收获》,7月12日出版
长篇小说-  王城如海(徐则臣)
长篇连载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永玉)
中篇小说  橙红银白(旧海棠)
                  子非鱼(彭瑞高)
                  六十岁的中文系女教授(汪若)   
短篇小说  枪手(韩少功) 
                  大湖(周嘉宁)
远水无痕  看电影记(翟永明)
夜短梦长  只要你上了火车(毛尖)
明亮的星  吉狄马加:返回古勒布特的道路(耿占春)
                  吉狄马加的诗(吉狄马加)
 


《收获》2016-3
《收获》函套珍藏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励志必读
《收获》推出非虚构“炼狱·天堂”:冯骥才与韩美林的艺术人生对话
认真的人改变了自己,坚持的人改变了命运
命运最好的安排,是一切刚好
沉淀的人生
以责任之炬,明人生之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