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3月30日秦岭副刊美文欣赏










 
2017年3月30日 第15版







牧草样的生命

——长篇小说《红雪莲》后记

    杜文娟 
    2003年8月,第一次进藏,从西安乘火车到格尔木,再搭乘越野车到拉萨。夜宿沱沱河畔的小客栈,我被满天的繁星震撼,头顶,肩膀,指尖,睫毛上,无处不闪烁着星星,银河大概就是这般模样吧。那一夜,几乎无法入眠,头痛,恶心,呕吐,紧随其身。 
    2006年7月从成都出发,过了雅安才知道从成都到拉萨两千多公里,不出意外的话需要六七天时间。就是这一次,我不但到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沿途写专栏稿发回内陆。 
    在拉萨街头,晚上十点多还有兜售皮带帽子的吆喝声,长长的杆子上挑一只昏暗灯泡,火锅热气升腾。这个场景令我无法挪步,几年前的此时此地,街头一片宁静,所有亮光来自月亮和星星。 
    西藏一定发生了什么,青藏铁路为西藏带来的变化竟如此巨大。 
    然后,一路西行到了阿里,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走过千里羌塘无人区。辽阔无垠的藏北大地,几乎只有三种颜色,连片的褐色裸石,白雪皑皑的山巅阴坡,河流湖泊岸边的苍茫牧草。同样是草,内陆的草娇嫩水灵,与传说神话有着不解之缘。藏北的牧草却沧桑凛冽,刚冒芽就像中年男女,肩负沉重使命一般,即便是这种牧草,也不是随处可见。车行数日,就没有见过一株高过脚踝的牧草,更见不到树木。 
    这里不适合人居,为什么还生活着众多藏族百姓和外来者呢。 
    一位教育工作者指着茫茫的雪山对我说,那边就是邻国了,有的地方还属于争议区,边境上如果没有边民居住,多年以后这地方可能就是别国的领土了。 
    我暗自思忖,这里长冬无夏,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连一棵树一株草都不长,人怎么生存呀,这些边民牺牲太大了,祖祖辈辈,与飓风雪山为伍,孤寂一生,穷困终老。脑海中,第一次冒出边疆这个词。 
    当我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山,爬过一条又一条沟壑,终于俯瞰到喜马拉雅山脉褶皱深处的一个县城时,有人指着荒芜中的小城对我说,这个地方原本没有树木,有位县长从新疆带回了白杨树苗子,几十年过去了,县城终于有了几十棵白杨,风过时哗啦啦响,那声音真醉人噢,这是方圆几百公里内唯一的树木,许多人骑马步行几天,专为看一眼树木风采。 
    我问那位县长在哪里。对方说,退休后回上海了,听说回去以后也不适应上海生活,年轻时来到西藏,为了修通从县城到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的公路,带上锅碗一走数天,翻山越岭勘察路基。一个春节,发现他不见了,四处寻找,原来他在丈量一个沟坎。老县长也不容易,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都在西藏,同事朋友全在西藏,夫妻长期分居,得不到家庭温暖,也照顾不了妻儿老小,回到上海多孤单呀。 
    在西藏自治区驻内陆一家干休所,我拜访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西藏。他面容慈祥,靠滑轮支架行走,听力和口语都不错,我把自己的作品《阿里阿里》双手递到他手里,他摸着四个大字,嘴角抽动,眼睛亮了一下。我说,中央医生,我来看你来了。他望着我,看了许久,脸上忽地腾起笑容。那一刻,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为在不同场合听过他的故事和传说。新中国成立不久,他随一支中央医疗小分队从北京到阿里,原本援藏时间为一年,为了工作需要,往后的几十年都在西藏度过。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终身未娶,却抚养了多名孤儿。 
    第一次讨饭,实在有些难为情。那是从神山冈仁波钦下来,口干舌燥,肚子饿得咕咕叫。全身上下除过一根登山杖,一个空空如也的背包,连一个雪团都没有。正在我发愁怎样才能填饱肚子,走完后面的几十里夕阳土路时,发现几个藏族人正围在荒滩上吃肉干喝酥油茶。迟疑了一会,还是走了过去,连比带划,并说能买一点食物吗?有人听懂了我的汉话,把一条风干的生羊腿递给我,还摇摆着手,意思是送给我的。我抱着讨来的生羊腿,面对高高的冈仁波钦雪峰,嚼得有滋有味。 
    往后,无论在寺庙还是村庄,藏西还是藏东,经常能讨到饭吃。一位藏学专家对我说,藏族人的理念中乞讨与布施对等,这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藏学专家,几年后在欧洲讲学的时候去世,只比我年长几岁。 
    非常感念有机会接触公益慈善领域,特别是西藏公益慈善,我随志愿者一起四处走访,过县进村,救助大病儿童,将他们送进拉萨医院,送往内陆的火车和飞机。回到内陆,我把在西藏的所见所闻讲给众人,尽微薄之力宣传西藏,得到了爱心人士的支持,有人因此走上援藏和支教之路,捐款捐物属于常事。有次我在西安讲座,一位老师当着听众说:“几年以前,杜文娟脸上布满惆怅嫉恨,现在满脸都是温和友善。”这位老师的评价一点不过分,西藏的确赐予我宽容和悲悯,这种变化以经历死亡和无常为代价。 
    人到中年,自然要思考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对前半生有个总结,对十余年行走西藏做个交代,用一部长篇小说完成这个夙愿,是我多年的心愿。一旦要付诸行动,发现这一工程浩繁庞杂,掌握的素材只是冰山一角。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段历史,其实就是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多年的历史。这段恢宏的历史星空中,几代内陆人在青藏高原如何生存,与藏文化藏民族发生了怎样的交融与碰撞,他们的命运如何。这便有了柳渡江和老白的形象,那个非正常女人南宫羽,自然有我的影子。尽管是小说,虚构想象和感觉是主体,但历史背景必须严谨,细节一定得真实。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众多学者专家,土生土长的西藏人,老西藏,藏二代,援藏工作者,边防军人等等。随着走访的深入,逐渐发现生活工作在雪域高原的人,有着共同的品质,牧草样的生命,雪莲花般的精神。普通坚韧,生生不息,给人力量,使人坚强。 
    2014年11月26日清晨,洗澡沐浴,播放仓央嘉措的《那一天》,点燃藏香,开始了《红雪莲》的写作,前面数月写得比较顺利,越往后烦躁越重。我对一位鲁院同学说,什么时候写出好作品心就安了,她说你心安了,就写出好作品了。 
    还是没有支撑住,有好几次,趴在沙发上,呼唤着离去的亲人,祈求他们保佑我写完这部作品。有一次去给学生讲课,终于脱掉家居服穿上正装,走着走着,裙子莫名滑到胯部,赶紧找来别针收腰,讲到中途,再次滑落。一位熟人说,杜文娟咋搞的,瘦得都变形了。在药店买完药顺便称了一下体重,发现不到九十斤,小说没写完,体重怎么就减了十多斤呢。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的确如此。 
    2017年春节前两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日清晨,我将三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红雪莲》发给杂志编辑。清楚地记得,点击发送键以后,再次潸然泪下。




大话旅游

    杨忠武 
    说起旅游,大多数人愿意津津乐道。处在社会大发展时代,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情调,愉悦你我,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直到近年从行者变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方晓得其中的责任与挑战。 
    四年前早春,我从城市管理者的角色转任省级旅游管理,扑面而至的大众休闲旅游时代气息已浓。走访行业,调研市场,交流学习中深感变革与创新、转型与升级、供给与业态、服务与品牌对这个新兴产业争取市场主动权和长远发展的紧迫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种由“挑剔的食客”到大众喜爱的“美味烹饪师”的角色转变,也许正是我这个新任旅游管理者的专业必修课。 
    守着这片皇天后土、山水宝地,其实真正要做好旅游管理者的角色并不容易。几年间,全省“2336”发展思路谋大局、夯基础,“项目带动”聚产业、建集群,“示范引领”树典型、带全局,“板块发展”促业态、建特色,“节会促销”树品牌、造影响,“全域旅游”促融合、做环境,省市给力,行业努力,社会加力,品质助力,“秦岭与黄河对话”声音强劲,营销大会牵手全国,丝路旅博会联通世界,联合国丝绸之路旅游大会举世瞩目,陕西旅游的美妙故事传遍了全世界。 
    畅旅漫游是一种品质,最好的产品才是游人脚步慢下来的理由。深耕旅游业,才会对此有设身处地的感悟。为此,我们力促乡村休闲、温泉养生、冰雪旅游、精品演艺百花齐放;致力休闲业态竞相争辉,高A景区实现倍增,市县旅游比翼齐飞,“厕所革命”全域推进,智慧旅游锦上添花;追求数量与品质、规模与速度、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市场两轮驱动、长足发展,陕西旅游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倍增,品牌影响力全国关注。 
    四年弹指一挥间,见证的却是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地位的大提升和旅游经济综合带动的巨大关联性,耳闻目睹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民众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的热切企盼与厚望,收获的是一种创新实践后的喜悦和只争朝夕式精神与毅力的砺练,这种人生的角色转换,刻骨铭心,当应感恩于旅游。 
    又一个早春如期而至,昔日那条从西安踏出的古丝绸之路,正织就着二十一世纪国际旅游大融合的新蓝图;哺育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也正在用更加宽阔的胸怀为旅游业腾飞添加甘露;我们身边的大秦岭依然雄伟洒脱,用它那慈父般的身躯为现代旅游发展贡献着斑斓色彩。此刻的我,虽将转换新的角色,然四年铸就的深深旅游情结,终将伴随一生。 
    衷心祝福未来的陕西旅游业,路更宽、色更艳、景更美、声更响!




大佛寺记

    张若愚 
    彬县的大佛寺,早已闻名天下。大佛寺的闻名,想必是它的佛大像美,据说仅比四川乐山的大佛小一点,居国内第二高大。另一个原因可能和皇帝有关,历史上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母所建的庆寿寺,与皇权威仪连在一起。因了这两个原因,大佛寺虽地处渭北高原偏僻一隅,却也天下有名,香火旺盛,游客不断,成为一大诱人景观。
    时令正值秋分,与几位朋友到彬县一游。车子驶入古豳州大地,只见天高云淡,秋色正浓。路旁田间,成片的果园果树,白的梨子红的苹果如玉坠玛瑙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在田间忙作,此情此景与作家峻青《秋色赋》里描写的胶东半岛的秋色秋景几无差异。车出彬县县城沿西兰公路西行十多公里,便见右边暴涨的泾河泥沙裸露,泾水黄浑,逶迤东去。左边是陡峻奇峭的石崖,突兀而立。石崖中间,生出飞檐翘角,凌空上倾,甚是壮观。待到车子停稳,方知此处已是大佛寺了。 
    下车立于路边,背过头仰望崖间,傍居于摩崖下的大佛寺气势不凡。沿青砖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至阁楼头层,乃见一大平台,状似观云台,甚是开阔。扶栏远眺南山,山势崔巍,云雾缭绕,山头忽隐忽现,游移不定。四下里张望,却只是不见大佛金身,及至文物管理人员引导向前,始见大佛尊容,原来大佛正坐于崖窟之中。顺着短短的甬道走到里边,方见大佛一头螺髻黑发,及至近前,始见那雍容端庄的佛面大耳,低头俯观,大佛袒胸披衣,盘膝端坐莲座之上,神态慈祥。左右两侧,有观音菩萨和另一不具名的菩萨陪侍,菩萨头戴宝冠,衣着华丽璎珞,系羊肠大裙,甚是威严。大佛背光系浮雕而成,嵌刻有火焰、飞天、小坐佛、卷草莲花等图案,华美精致之至,真乃鬼斧神工,把个高达20米的大佛,烘托得肃穆神秘,庄严圣洁,令世间的凡夫俗子一到此间,便心生敬畏,顶礼膜拜,这恐怕就是佛法佛力所产生的宝象森严了。 
    及观过大佛石窟两侧密布的千佛洞、罗汉洞等8处石窟,浏览毕洞内150个龛内的356尊残缺不全、形体模糊的佛像和菩萨造像,沿阶下至地面,过窟门,进入窟内,便到了大佛脚下,仰望大佛,一双佛手硕大无比,仅手指就长达2米,手指宽厚圆丰,十分佛态。民间常言“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如来巨手,佛法无边,看来并非耸人听闻之谈。 
    出大佛寺,西行200米处,有佛像一尊,人称“丈八佛”,因佛身高一丈八尺是名。传说丈八佛原为邻县淳化丈八乡人氏,得知彬县大佛后,远道赶来竟然要与大佛一比高低,比输了欲回家过自己的日子,却被大佛用佛法定身,囚居寺内一隅,成为大佛显示自己伟岸高大的“参照佛”。显然,自有大佛寺以来的1300多年间,在崇拜权威、迷信神灵的社会生态下,“丈八佛”由于敢于向权威叫板而为世俗所不容,成为被藐视、被压迫的“牛鬼蛇神”,这从寺内的建筑环境也能看到,“丈八佛”的待遇确实不是佛应该得到和享受的。“丈八佛”石窟前,无殿台楼阁,彩绘画栋,仅有一木栅栏门,“丈八佛”被紧锁于石洞之中。可观“丈八佛”之神态,虽遭此贬谪,却依然昂首挺胸,双腿遒劲如松,气节贯通,筋骨挺拔,全然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倘若不是大自然过早风化了“丈八佛”的五官,我想那一双眼睛,一定是流露着倔强不屈的抗争之光。 
    大佛寺自千百年来,游客信徒敬仰的似乎只是一个从西方极乐世界飘然而至的大佛,嘲笑的也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丈八佛”,文人骚客题诗留名的内容,概不外乎此。世间的善男信女们,也是争相将香烛、贡品敬献于大佛脚下。“丈八佛”的脚下,则显得格外的清冷,没有果品,没有佳肴,只有一撮未烧尽的香头,黑乎乎的戳在那里,似乎在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凡人俗世崇拜的不仅仅是至高至大的大佛,也还有人在为这佛不像佛的“丈八佛”争一炷香。“丈八佛”不盲目崇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同样为后人敬仰,视为楷模。 
    “丈八佛”在大佛寺遭受到颇不公正的待遇,但在他的家乡,却依然受到乡邻子弟的崇拜和热爱。据说在淳化县丈八乡,有一丈八庙,“丈八佛”虽被羁于大佛寺不在庙中,但庙里却依旧香火旺盛,布施不绝。历代以来,“丈八佛”故乡的父老乡亲们,不辞辛苦,专程到大佛寺去探望自己的“丈八佛”,其情其心,仔细思想,其蕴含的哲理倒十分有趣而深刻。 
    出得大佛寺,已是日影西斜,秋阳耀眼,路边的白杨树在秋风里飒飒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游人感叹着大佛的高大和摩崖造像的精美,我却想着那尊“丈八佛”。世间虽有着各种各样形态不同的大佛、小佛,其实在佛的国度和人的世界里却都一样,尊卑有序,等级分明,小佛顺从于大佛,不得忤逆,不得思想。而唯有这个“丈八佛”,不盲目崇拜,不唯命是从,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精神、冒险精神和自我意识。此等气节风骨、欲与大佛试比高低的价值取向,不正是千百年来被神权、王权压抑的芸芸众生所缺少的么?! 
    大佛、“丈八佛”都是佛,他们应该有平等的“佛格”。人们啊,莫再去贬谪那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丈八佛”。




邂逅虹口

              ——怀念“狼”

    郑璐 
    赴沪培训,恰好住在虹口区,更巧的是所住酒店正好面对虹口足球场,令我这个球迷顿时感到有了可去之处。 
    虹口足球场是上海申花足球队的主场,曾上演过球队两夺国内顶级联赛冠军的辉煌,也记载了球队股东变更、球星流失、成绩惨淡的落寞。 
    培训第三天,我抓住培训的间隙赶紧走过马路,来到虹口足球场一探究竟。足球场的南侧连通地铁站台,球迷进出十分便利。西侧入口处竖有巨大的申花足球队队徽,直截了当地告诉来客这里的主人身份。本来这一天是亚冠比赛日,可惜申花早早出局令人无法现场一睹特维斯的风采。球场东侧紧挨着虹口公园,阳光明媚,游人也多了起来。正午时分,水波荡漾,飞鸟越空,一幅鸟语花香的景色跃入眼帘。 
    来到球场外的北面,一场七人制足球赛吸引了我。这不是一般的足球赛,而是一场老年比赛。场上的队员均已五十岁开外,或已体形走样,或已满头银发。他们在场上的比赛节奏虽不快,然而技术动作却娴熟、到位。间或也能看到身体冲撞、铲球等激烈对抗,彼此对手也是相视一笑,拉一把站起来继续踢球。何谓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我想概莫如此。 
    站在虹口足球场外,不自觉地就想起了陕西足球,想起了西安球迷口中的“圣朱雀”——陕西省体育场。说起陕西足球,就绕不开陕西国力足球队。在国内职业联赛建立前,陕西足球凭借前六届全运会届届进入八强的成绩获得了“西北狼”的美誉,之后七运会的风波让陕西足球归于沉寂。1996年陕西国力成立,逐渐在三秦大地掀起了陕西足球的新热潮。卡洛斯、马科斯、江洪,球队的功臣们被球迷看作城市英雄。
    记得那时读高中的我多场国力的比赛都是在上课时间偷偷地通过半导体广播收听的。如果你要问西安80后球迷对陕西国力的感情有多深,我的一位留德的同学在他的QQ签名上这样写道:感谢您,卡洛斯,你给了我对家乡球队最美好的记忆! 
    如今陕西国力已成为历史,陕西球迷们只能在影像、文字里寻找对它的回忆。今天的中超已成为全世界第一的“金元联赛”,但“圣朱雀”却真的是门可罗雀。朱雀体育场外侧的商家都在做着体育用品的生意,有几家还专门从事足球装备专卖,但去朱雀体育场踢足球的人寥寥无几。球场外西门口有一块足球场,本是给国家队比赛热身用的,可惜去年中国队负于叙利亚,西安“福地”金身告破。 
    如今,长安竞技又踏上了中乙的赛场,它能走多远,取决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邂逅虹口,怀念“狼”。




三秦的春天

    傅志辉 
    春风吹过三秦大地,山山水水都活跃起来了! 
    太阳一天比一天明亮,柳枝已经泛绿,金黄的迎春花一丛丛开放,山坡上的杏花像粉色的云朵,玉兰的花蕾胀得炸裂,而花市上早已人头攒动,那些草本的、木本的、还有肉质的花卉,开得更是一片灿烂。人们徜徉其中,赏花选花,感受新春的芬芳。 
    所有江河的流水也开始见涨,一群群野鸭在其中嬉戏,享受这春日暖暖的阳光。有人在放风筝,蓝色的天幕上有星星点点红的绿的飘带在猎猎抖动。几只带哨的鸽子在头顶盘旋飞翔,悠长的哨音划破了早春的宁静。 
    乡镇的集市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排崭新的小四轮拖拉机、旋耕机和播种机停放在场子上,围了一圈人,商家在仔细地介绍着产品的性能。生产资料店铺前停放着三轮小货车,没有熄火,马达“咚咚”地响着,一个人将几卷地膜扔上车,跳上去就开走了。有人扛着一扇新编的耱从人群中走过,怕撞着了谁,左顾右盼,嘴里喊着“油来了油来了”。各种果树苗子一捆一捆堆放在路边,有苹果、核桃、梨、桃、枣,还有樱桃,摆得一街两行。路边铺开的一张旧床单上,堆满了各类瓜果蔬菜的种子,有用旧报纸包着的,也有印了图片的精美袋子,花花绿绿,旁边的电喇叭一遍遍介绍,吸引路人蹲下来挑选。街尽头的长途汽车站旁,站了一溜青年男女,背着铺盖,提着行李在等车,天气暖和了,他们要去新疆打工。 
    山乡里,背阴处的雪还没有消尽,可是阳坡上庄稼人已经忙碌起来了,所有的沟沟峁峁都有人在活动。山坡上,骡子正在起劲地犁地,男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扶着犁杖,黑湿的泥土像浪一样翻了上来,女人在后边提笼施肥。果园里,有人支起笨重的铁梯,晃晃悠悠站在上边,给果树剪枝。川道里,一畦畦新的菜地整理得平平展展,近旁一排排塑膜大棚里,正忙着往外出菜,韭菜,芹菜,西红柿,黄瓜……样样都水灵灵的。有人吆着羊群过公路,几辆小轿车停下来让路,司机笑着对羊倌说:你要发洋(羊)财了!羊倌开心地招招手,皮鞭一挥,羊群便向自家的草场奔去。 
    进村去,一块牌子挡在路中:前方施工,请绕行!天暖了,村路的硬化工程开始进行。只见一群人在运石拉灰,另一群人则在紧张地铺设,铁锨与石子刺耳的摩擦声,搅拌机的“咔啦”声以及震动扳的“嗒嗒”声,在山谷间回荡,身后铺好的水泥路又平又光,蜿蜒着向山外伸展而去。村内的街道上,电信部门的人员正在架设光缆,村上要通宽带,发展电商,以后农户就可以在网上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了。新建的广场上,几个人在安装健身器材,另有一拨人在栽树。男人们在“咳哟咳哟”地搬运花木,妇女则在一旁挖坑刨土。他们说,这些都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建设项目,上边拨款,专门解决农村的水、电、路、通信、医疗、幼儿园及文化设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有县城里下来扶贫包村的干部,正蹲在农家的小院里与农户交谈。 
    “发展产业,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养牛,当农民,这是咱的长项!” 
    “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当然有,缺资金嘛!” 
    “不怕!咱们有专项扶贫贷款,我们帮你联系!” 
    “那就太好了!”农户高兴得笑逐颜开。 
    庄稼院里,城里人和乡里人,干部和村民,一齐仰头笑了起来,笑得开心而响亮,这笑声,在春风里,传得很远……




以善递爱

    高佳妮 
    《朗读者》引热议,北到漠河,南到西沙群岛,数千万华夏子民为陌生人的故事热泪盈眶,为自己的往昔感慨万千。 
    濮存昕以深沉磁性的嗓音歌颂《宗月大师》;张梓琳初为人母,以慈爱温暖诗文;无国界医生蒋励以善心号召世人给予战乱中儿童未来。一是借名著,感谢如山恩情,并致敬德高望重的大师。二为借语言实现两代人的沟通,表达父母的期望与祝福。三为以善心救济天下,以爱温暖人间。 
    朗朗诵读,抑扬顿挫间是道不明的深情,表不尽的爱,令人不禁为之感怀。人文精神溢满字里行间,声声感人肺腑。情深不在声高在用心,三者皆发自肺腑,其间我最中意第三者:以善递爱。点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此为个人之明礼重义;父母之于子女,沟通必不可少,此为家庭;唯有以善递爱,用善心帮助并传递给更多的人,才能使痛苦与无助最大程度的减轻,给他们一个色彩斑斓、坚定的答案。善心的传递会带来爱的回应。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一些不经意间坚持的行为,都可能让爱发挥巨大效用。以萨克斯演奏闻名于世的大师朱明宝,隐居乡野时碰到了一群内心漂泊不定、前途迷茫的孩子。朱明宝在善心的催动下,决定无偿教授他们萨克斯演奏。八年里,无惧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朱明宝的“善”感染了更多的人纷纷加入山村教育,用音乐给孩子们一个答案。 
    程门师恩难忘,愿行天下为桃李。三尺讲台屹立,感善递爱为天下。朱明宝一生不为钱财,不为名利,为了心中的善与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声声撼动人心的萨克斯,又何尝不与无国界医生蒋励一般传递大善大爱呢。仁善仁善,大善大爱,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淌在我们华夏子民的血脉里,生生不息,奋勇前行。大学生以生命托举落水孩童;天津塘沽大爆炸,数千消防员为善、为爱、为责任完成最帅“逆行”。这些点滴的善无一不在诉说着爱,无一不在传递着爱。恩情难谢,是爱;亲情难报,是爱;唯有以善心催动爱的树苗,才能更加茁壮强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多传递善心,会有更多的人都懂得爱的定义。

(作者系西安高新唐南中学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昌大佛寺
西藏,展佛节
石窟古寺--仙佛寺(绝品收藏)
祖国风光(2003)山丹大佛寺
荣县大佛
张掖大佛寺(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