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好意思,你所见过的唐朝对联,可能都是假的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据说这是唐太宗李世民题晋祠联,但在网上搜了一下,却显示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题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联。而且这是集句联,所集的是杜甫的诗句,进一步证明了不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题联。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据说这是唐朝郑谷题钟祥莫愁湖联,但据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记载,这是清乾隆时人李尧栋题南京莫愁湖湖上水阁联。全文如下:“谢墨卿告余云:乾隆中,李松云先生尧栋守金陵时,重浚莫愁湖,陈东浦方伯奉兹题一联云:此地曾传汤沐邑;何人错认郁金堂。盖明初以后湖赐中山王,食其租税,故至今湖楼奉王香火。若古乐府莫愁乐云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在竟陵,其曲云:闻欢在扬州,相送楚山头。则莫愁在楚无疑。今石头城下之莫愁湖,盖因石城转讹耳。方伯此联,最可徵信也。按顾起元《莫愁湖考》:莫愁村,今在承天府汉江西。石城在州西,晋羊祜所建。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亦可互证。若湖上水阁,有先生手题联云: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自然超妙,则仍用旧说耳。”

从文中可以看到,梁章钜共提到了谢墨卿、李尧栋、陈奉兹、中山王(徐达)、顾起元、羊祜、郑谷等七人,唯称李尧栋为先生,所以后文中的“有先生手题联云”的“先生”也应是指李松云而非指郑谷。而说此联是唐朝郑谷所题的人,相信是把这里的“先生” 误认为是指郑谷了。如果这样的分析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上联还提供了一个证据: “一片湖光比西子”的“西子”,无疑是指杭州西湖,但杭州西湖被称作西子湖是在宋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句问世之后,则此联不是唐朝人所作,可以无疑了。

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据说这是唐朝张说出句,李泌对句的联,依据是《新唐书·李泌传》。但上下联有四处八个同位重字,下联还用四个不同的字对上联四个棋字,而且句脚平仄完全不对,根本就不像对联。查了《新唐书》,在《列传第六十四房张李》中是这样写的“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帝异之,曰:‘半千孙,固当然。’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召之。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很明显这是张说出题要求李泌“赋‘方圆动静’”,李泌不知道应该如何赋,张说作了示范,李泌照格式完成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出句对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据说这是骆宾王题杭州西湖韬光观海联。但这是宋之问的灵隐寺诗,全诗如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

虽然有传说说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是一个老和尚所作,而这个老和尚就是随徐敬业讨武则天失败后出家隐居的骆宾王,但即使如此,骆宾王也是作诗而不是作联。杭州西湖韬光观海确有此联,但那是后人摘宋诗句为联,而不是宋或骆自己作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据说这是李白题岳阳楼联。到岳阳楼网站查了一下,确有此联,落款为“长庚李白书”五字。

但仔细分析,疑点极多。

首先“长庚李白书”应作何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虽然长庚与太白同指金星,但长庚既不是李白的字,也不是李白的号,更不是李白的籍贯或郡望以及官职之类,李白的落款没有这样写的道理。其次据岳阳楼网站关于岳阳楼的“大事记”,自滕子京重修之后,岳阳楼已经多次毁于火灾,即使李白确曾写过此联,现在所见到的木刻联也应该是后人补书的而不是李白的真迹。那么补书者应该有关于补书的题跋,但这里却没有。再次,岳阳楼网站没有认为此联是李白的作品。在“大事记”中,提到李白曾游岳阳楼,却没有说李白曾留下题联。在“名人字画”中标出了毛泽东、祝允明、董其昌、老舍等很多字画作者的名字,却没有标这一联的作者是李白,如果此联确是李白所作,岳阳楼网站没有不标明的道理。据此,我倾向于这个“长庚李白”应该另有其人。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张者应该拿出足以证明这个“长庚李白”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证据来。

岭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据说这是骆宾王对宋之问联,但这是宋之问的应制诗,见于全唐诗卷52_76,全诗如下: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其实这两句所谓的骆宋应对句,也见于清人古吴墨浪子的《西湖佳话》,但该书是将这件事称作“吟诗”的。而主张这是对联的人甚至没有象样的提供依据。

流风入座飘歌扇

瀑水侵阶溅舞衣

据说这是唐朝李邕的题太平公主南庄联,但这是李邕的应制诗,见于《全唐诗》第115卷,全诗如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传闻银汉支机石,复见金舆出紫微。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

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

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共逐海潮归。

这是七言律诗中的一联已经铁证如山了,而主张这是对联(至少是既是诗又是对联)的人所根据的却只是清同治五年所修的《咸宁县志》。一个是相隔一千多年的县级地方志,一个是《全唐诗》,在没有看到《咸宁县志》的有关文字之前,我宁愿相信《全唐诗》。

残灯明市井

晓日辨楼台

据说这是杜牧题汉阳渡口联,但这是唐人王贞白的诗,见于《全唐诗》第701卷,全诗如下:

晓泊汉阳渡

落月临古渡,武昌城未开。

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

云自苍梧去,水从嶓冢来。

芳洲号鹦鹉,用记祢生才。

王贞白,字有道,永丰人,乾宁二年张贻宪榜进士。后七年,始授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乾宁二年是公元895年,而杜牧死于约公元852年,不可能用摘句的方式题这一联。而主张这是对联(至少是既是诗又是对联)的人所根据的却只是清代所修的《汉阳府志》。按照如前所说的理由,我宁愿相信《全唐诗》。

竹篱疏见浦

茅屋漏通星

据说这是唐朝陈蓬的自题居所联,但这是陈蓬的题松山诗,见于《全唐诗》第862卷。虽然全诗已佚,仅存这两句,《全唐诗》称之为“句”。在《全唐诗》中类似情况并不鲜见,单是第862卷中就有五个这样的“句”,其中四个注有诗题(包括“栖霞洞遇日华月华君”这样的题),有的“句”也不对仗(如“夜坐空庭月色微,一树寒梅发两枝”)。主张这是对联(至少是既是诗又是对联)的人所根据的也只是福建《霞浦县志》。

草中误认将军虎

山上曾为道士羊

据说这是南唐王感化的题怪石联。但这也是全唐诗以“句”的形式收载的诗,见卷757_29 ,并专门作了说明:“《题怪石》八句, 皆用故事,今但存其一联”,而主张这是对联的人所根据的也只是《福建通志·伶官传》。

人心无路见

时事只天知

据说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颜真卿的两副手书联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我等自然难于见到,但在网上查了一下,却发现这是颜真卿晚年的书法作品《奉命帖》内的文字。《奉命帖》书于唐建中四年(783年)。其文字有“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等语。

三角山前三角寺

九龙桥上九龙庵

据说这是唐慈应禅师题蕲州三角寺联,但根据只是“蕲春县应征者根据老僧口述抄录提供”,就是说只凭一个现代老和尚的口述,就认定了一副一千多年前的对联。如果可以这样来发掘古代对联,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写到的探春房内挂着的“颜鲁公墨迹”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岂不是也可以算是一副唐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对联大全
古代经典对联
17对联溯源(三)
楹联的风格与结构
第四章 对联鉴赏
《民国对联三百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