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守”的误区 | 夏辉映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伊泽正名都是一朵遗世绝俗的奇葩。



  一个偶然的泛论菜园的机会,我主张使用绿色肥料,即采用植物沤制肥料,包括有效地利用厨余。但我对使用人粪尿沤制肥料持相当保守的态度,认为后者不便也不易收集,且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对土地、蔬菜造成不利,甚至影响到人的健康。


  朋友阿薇告诉我,在日本有一个坚持“智造”自然肥料的老人,名叫伊泽正名。他从1974年开始,主张野外出恭,并坚决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到1999年,他至少持续完成了13000次野外“作业”。正当他信心满满地向20000次努力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2008年7月15日,由于偶然吃坏了肚子,没有心理准备,伊泽正名内急中无奈使用了一次车站公厕,连续坚持了13年的纪录就此戛然而止。


  据称,在谈到坚持此举的不易时,伊泽正名诉说他曾被野蜂螫过,被猴子丢过石块,还差点被野猪、毒蛇攻击。然而伊泽正名认为这些都还算不了什么磨难,最不堪忍受的是人类,因为“他们会盯着你,把你当疯子,有些人会跟踪你,像特工一样观察你的一举一动,甚至报警”。伊泽正名说:“做一件超凡脱俗的事情真的好难,如何成功避开公众的视线最难!”



  伊泽正名当然不是把他这种努力仅仅当作一种个人行为,除了身体力行,他还到处宣传他的理念。他认为,如今的现代化社会太忽视人的一些基本行为了,公厕以及现代化的家庭卫生设施虽然方便了人们的需要,却粗暴地破坏了人类的优良传统。家庭进入程序系统的大便过程,实际上是“将本应回归土壤的大便剥离出自然循环之外”。伊泽正名抱怨说,现代人的如厕方式太不环保,浪费太多水、太多电,又浪费太多卫生纸。于是,伊泽正名在开展野外大便的同时,启动了他的科学研究。他全程记录掩埋在土壤中的粪便如何被自然分解的过程,终于写成《关于野粪分解过程的调查》的皇皇巨著。为了吸引同道和追随者,他告诉人们,其实野外操作只需非常少量的水以及植物叶片就能够清理干净,他自称这种处理方法为“伊泽流野粪法”。他还打消人们的疑虑说:“用不同植物擦屁股的感受,那是一种十分美妙的体验。比如,狗尾草感觉像丝绸,有良好的吸附力;蘑菇非常柔软,用起来有点像粉扑;至于万般无奈的时候使用土块,也能收获非常的快感。”


  由于不愿意放弃他开创的“野粪”事业,伊泽正名经常遭到人们的抨击,就连他的家庭也被人们视为异类,妻子更是遭人白眼。后来,妻子实在不能苟同他的主张,又承受不了来自邻居的鄙视,对伊泽正名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放弃主张,要么离婚。伊泽正名坚持理想,经过痛苦的思考,他选择了后者。伊泽正名今年67岁了,如今单身一人,作为一个年轻时就小有成就的摄影家,他华丽转身成为一个野粪专家,他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集中反映在他的新作《粪土思想救地球》一书中,这本书也牢牢奠定了他引以自豪的“粪土师”的历史地位。



  对于伊泽正名的主张与行为,大多数国人肯定会不齿。在中国的俗文化里,大便也是一件并不体面的个人隐秘行为,不仅因为这种活动需要宽衣解带露出部分天体,而且还要接受并不雅洁的过程。让人尴尬的是,不管人多么高贵,你没法离开便溺这些琐屑行为。如今,尽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把条件改善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但其基本过程还是非常原始,这决定了人们在处理自身问题时的无奈。我们跟那些反对伊泽正名主张的日本人一样,厌弃那样的方式,更不必说有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的可能了。所以,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伊泽正名都是一朵遗世绝俗的奇葩。


  在文献记载和口语中,人们尽量避免直接地描述便溺之举,尤其是大便。如果“拉屎”出现在公开场合,不管你的诉求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必要,但都是肯定要遭到旁人厌恶的。所以,语言中发明了大量的语汇,对这种被认为不太雅致的行为曲线替代,“大便”这个词已经够委婉的了,而像“解大手”“遗矢”“出恭”这样的用语,更加涂上了一层掩盖和缓解的色彩。《史记》 云:“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的牌子,士子如厕要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如厕为“出恭”。就算是在村野,人们也顾忌直诉其事的难堪,有用“丢墩”一词进行指代的。“丢墩”是一个动词及于名词,孤立地看,“丢”与“墩”这两个字,与大便几乎没有直接的关联,然而,又十分形象会意,人们的聪明才智也不得不表现在这等事情当中。可见,虽然事小,也不能回避。



  人们不得不承认,伊泽正名诟病的现代厕所弊端是事实上的存在。从自然循环的角度看,旧时代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对自然的养育。虽然,在大都市人群麇集的地方,依然有拉粪车,即使是在农村,人们也建成了化粪池。但是相比于这种纯粹且直接的行为,不管人们如何想办法,现代社会的大便方式依然带有不足。试问,拉粪车要拉到何处?拉走的都是粪吗?也许拉到垃圾处理厂去了,或者偷偷倒进河沟。但这些对于当地的土壤,究竟又有什么好处呢?而且,不管是公共厕所还是家庭卫生间所产生的粪便,又有几多是纯粹的人粪尿?通常的情况是,人们把坐便器当成了泔桶和废水坑,举凡厨房的用水、洗衣水等统统倒于其中,这些都不乏化学成分。即使是大便最后流入化粪池,落入掏粪工人之手,当成了原野的肥料,其优质性也难以和伊泽正名的野外大便相提并论。



  从宏观角度看,现代生活中的大便不管其处理的流程多么繁复曲折,最后仍然会回归自然。倒入河流、填埋,或者直接施于田野,最终还是归于大自然。就算是到了海洋,也可以由海洋生物分解利用。肥水不会流到外星,只是大地受益的周期不同而已。所以,在大视角之下进行观察,伊泽正名的主张或多或少具有相当程度的片面性。当然,如果从短期效果审视,伊泽正名主张的合理性仍然无法推倒。


  我们不妨再从细节方面考察,伊泽正名的野外大便理论也难称完善。野外操作,在什么地方进行?是否会影响到旁人的情绪?以树叶杂草擦拭是否真的舒适?最后是否还是应该冲洗自洁?等等。这些都是伊泽正名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就拿伊泽正名使用树叶可以节省手纸这条理由来说吧,恐怕不能以节约手纸进而少伐树木可以保护生态为理由,拒绝人们一些应该的消耗。换句话说,节约手纸的另一面,就是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拿牺牲人们的起码生活条件去换取所谓的节约,毕竟是不明智的。那还不如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呢!人类毕竟在进步,大自然的资源也要为人所用,以人为本,否则,就谈不上“资源”之名。


  伊泽正名以他的独立特行为世所知,但他的主张连同他的行为都是狭隘和迂曲的,令人难以理喻。这种人在中国,就叫做“拘儒”。桓宽《盐铁论》:“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非甘菽藿而卑广厦,亦不能得已。”为什么“不能得已”?因为伊泽正名太在乎自己的那点主张与实践了,不愿意自摘“粪土师”的雅号。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朝花时文”上月热读文章:

 

喻军:李叔同,“十分像人,十分少有”

安谅:阿婆黄鱼面

何柏青:霉干菜㸆肉

离开胡适的日子:曹诚英的复旦岁月l 读史老张

石毅: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孙丽丽:秋虫咬碎一地月光,人间一味清欢

陈连官:新场前世,为浦东打开“历史大片”

郑宪北加州,北加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厕也要“精致”?古代厕所变迁史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讲究”
古代哪位君主因如厕丧命?马桶的来源?古代收粪产业链为何火爆?
古代的厕所有多不讲究?贵族随地大小便,国君在粪池溺亡
中国厕所文化考
擦屁屁极简史(中国篇)
蚯蚓制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