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漂故事(十)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吴映玲


  时光返回到十六年前,那一夜,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京城内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彩旗飘扬,几十万首都群众集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用歌声、笑声、欢呼声将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挥洒得淋漓尽致。娃儿爸爸那时已商调到北京工作,我和牙牙学语的娃儿并没有赶上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所有的热闹场面都是听娃儿爸爸口述和从电视里、网络上看到的。之前向往北京,之后北京就更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祖国的心脏不断地发出磁场的威力,以至于我毅然决然把岭南老家的教师工作舍弃也在所不惜。几天后我扛着大包小包、抱着娃儿,义无反顾地奔赴这块大“磁铁”。


  我们把自己安顿在崇文与丰台两区的边缘地带,那是一栋墙体有些斑驳破旧的火柴盒式的筒子楼。说起筒子楼,许多老北京人并不陌生。我们住的那栋楼共5层,我们在顶层西北角的一间,面积不足15平米,好在家当不多,并没有显得特别拥挤。让我受不了的是酷热干燥的天气。什么是“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农历)”,我这个从亚热带过来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吧,然而南方的“热”在这里却要“小巫见大巫”了。由于住在顶层,室顶隔热效果差,大热天整个屋子无异于加热状态下的陶瓷砖瓦窑,地板都是热的,只好靠洒水来降降温。楼里灯光昏暗,又窄又长,每层足足有20余间空间完全一样的小屋,各屋门口两边还摆放着橱柜、桌子、椅子等物件,放置些锅碗瓢盆和土豆黄瓜之类,两个人面对面通过楼道时往往要侧身避让。


每层只有一个公共厨房和盥洗室。厨房错时使用,早到的先做饭,晚来的就只好先观摩别人的厨艺了。现在我能拿得出手的几样菜式,要归功于当时邻居大姐们手把手的指导。没有浴室,大家就在盥洗室一角拉一块布帘,趁着夜黑,三下五去二速战速决冲洗一下,的确就跟打仗似的,因为外边一大帮人等着冲洗呢。最不堪回忆的是公共厕所,每层有两个,在楼道中间,虽说厕所男女分开,也极为不便,赶上高峰时段,只能憋着等,哪天闹肚子就倒霉了,俗话说“官司不如屎尿紧”,不说也罢。家家都不设防盗门,门是清一色浅黄木门,门体很薄,锁不锁都一样。只是门一关,就是自己私有的空间,大家在自己窄小的单元里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娃儿却闲不住,常常挨家挨户去串门,跟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混熟了,就跟自家人似的。后来我一出门办事,就把娃儿托付给大姐们轮流照看,把她们忙得不亦乐乎,哄娃儿玩,变着花样给做好吃的。再后来大家陆续搬出筒子楼,娃儿还一直在回味那段夹杂着饭香的充满人情味的日子。


  那段时间,我总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梦还在,就要不停地写,然而寄出去的稿子常常如泥牛入海。北京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告诉我,十月份的稿子都要压到明年初才能发表,现在的纯文学没有多少人愿意看,他们也是在惨淡经营中。一股凉意袭了过来,我茫然不知所措。好在爱人非常理解,时不时给我鼓劲。


  我很快就发现,南北气候的差异、居住条件的简陋、各种习惯的不同等等都没有给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而靠娃儿爸爸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支付不了北京昂贵的生活费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生活上的捉襟见肘很快让家庭陷入窘迫。


  我把伟大的文学梦搁置起来,投身到水深火热的现实中去。我开始参加计算机、普通话等各种培训,并通过各种方式求职。求职的路是辛酸的,偶尔有一两个学校需要教师,要不就是在郊区照顾不了娃儿的生活,要不就是认为南方人普通话不标准,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有些单位不招三十岁以上的员工,更有甚者,个别公司使手段坑人,只收取报名费却不录用,或者录用后试用期满便打发你走人。我有次被聘到北京虎坊桥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起早贪黑熬夜加班写广告软文,几个月下来分文无收,多次找老板要工资,他却杳如黄鹤,后来只好作罢,留在心里的是久久的不平与屈辱,还有无可奈何。


  回想读书期间,自己一直品学兼优,书画和文学创作还得过奖。毕业后,在家乡任教,一教就是十余年,也算是桃李满园。我一直不敢有所松懈,唯恐落后于时代,担心被淘汰。到处碰壁后,感觉北京并不需要我,没了工作的我甚至成了家里的累赘、北京的累赘。彷徨与失落使我先前的价值感荡然无存,一时间陷入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深夜里,我辗转难眠,常常对着天花板叹息,叩问自己选择了北京是不是错误,难道就这样早早地被淘汰出局?我知道北京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自己竞争力有限,但我依然不甘心。


  就在感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时候,一则社招信息如救命稻草般让我绝处逢生。那天娃儿又跑到邻居阿姨家玩去,我在网上捕捉各种招聘信息。突然看到某区文化委向社会公开招聘文化干部,要求有艺术专长并热爱文化事业,先要提交本人近期作品,再等笔试通过了才能进入面试。面试内容丰富,既有答辩又有现场才艺展示。这不正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激动得心儿一阵狂跳。慎重填写完报名信息后,立马就把从老家带过来的画具一应找出,几个月没碰过的画纸都蒙上厚厚的灰尘。


整整用了半个月时间,完成了《夏荷》和《两只小花猫》两幅工笔画,自我感觉良好。然后兴致勃勃地从书店买回有关文化服务方面的书籍开始进行恶补。成绩很快公示在新世界商场北侧的人才服务大厅门口。当我从名单里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成绩时,心情反而变得异常平静,我觉得收获和付出是相符的。面试在区文化委进行,答辩很激烈,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现场才艺展示那个环节。真的太坑了!考场上准备了笔墨纸砚,纸是“生宣纸”,墨是“一得阁”,笔是一支没有笔锋的羊毫,简直是袖珍版的笤帚嘛,不知道是临时找不到好毛笔呢,还是故意为难我们。当时我果断地选择了写意——乱石中的兰花,虽然运笔不流畅,落笔无神韵,但笔法和物象还是十分可取的。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


  后来因工作需要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根本与文化不沾边。不过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我都把处女座的严谨和苛刻发挥到了极致,又幸运地遇到了亦师亦友的好同事、好领导,取得了成绩,赢得了赞誉。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我与同事一起值班两个月,做好地区维稳工作,还组织群众到奥运中心为奥运健儿加油鼓劲,终于实现了“为这个城市、为奥运尽微薄之力”的梦想。但梦想是没有终点的,我一直在路上!


  回顾这段心路历程,在曲折中留下了足迹,在挫败中丰富了灵魂,在平凡中懂得了随缘自适。特别赞赏东坡先生“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旷达与乐观,“有梦无悔十六年,此心安处是吾乡”便是我此刻心灵的回响。


记录追梦者的足迹,留下奋斗者的身影——

《北京文学》“北漂故事”征文启事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非北京户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万,其中租房人数占比约37%,为802万左右。啥概念?差不多相当于瑞士举国租住在北京(2015统计数据:瑞士人口809万左右),这个数量庞大的在京租房者就属于北漂一族。

  多少年来,一茬茬的北漂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追梦,他们绝大多数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承受着拥挤的交通、高昂的房租和物价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的夹缝中努力寻求发展机会,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斗拼搏,在挥洒热血与汗水的同时书写着色彩各异、精彩纷呈的不平凡人生,他们为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首都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热血,他们是当代中国一代奋斗者和开拓者的缩影。

  为真实记录当代北漂者的生命足迹,为当代追梦者和奋斗者留下色彩各异的人生缩影,《北京文学》从2017年第1期起发起“北漂故事”征文,将每期开辟专栏,择优发表应征的优秀征文,稿酬从优。热忱欢迎广大北漂者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北漂故事投寄给我们!

 

     【征文要求】每篇征文篇幅以2000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3000字。

  投寄时请标注“北漂故事”征文字样。

  【征文地址】电子信箱:bjwxjcyd@vip.sina.com

  邮寄地址:(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编辑部“北漂故事”编辑组 收



新刊目录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7年第11期


现实中国

中国创新之问(报告文学)/陈芳  余晓洁/4

 

作家人气榜

围猎现场(中篇小说)/姚鄂梅/54

谁是猎手?(评论)/刘琼/82

 

王安忆专栏

纽约四重奏(之四)/王安忆/84

 

好看小说

微居客(中篇小说)/邱振刚/94

歪脖子病不好治(短篇小说)/王方晨/123

蓝辛的抗争(短篇小说)/王海滨/135

红灯笼(短篇小说)/李云雷/148

叶骑小小说两篇/157

 

天下中文

维吾尔人(长篇散文)/王蒙/160

一个西晋文人的首丘地/蔡勋建/182

 

真情写作

蔷薇花开夜未央(散文)/浇洁/188

红柳无言(散文)/申尊敬/193

旗帜,梦的组合与交响(组诗)/商泽军/196

涌出心间的祝福(诗)/马万里/198

虫壳(外一首)/邬娟/187

 

北漂故事征文选登

我的城土,暴烈又温柔/幽乔/200

主动讨苦吃,人生才够味/赵春善/202

北漂十年/白丽丹/204

一个文青的北漂岁月/冬惊/206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7年第11期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石黑一雄小说精选


低吟歌手

小夜曲

每次都能建造一个新世界——石黑一雄访谈


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籍作家石黑一雄。授奖词是:“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石黑一雄与拉什迪、奈保尔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他的小说结合了日本文学中“物哀”和“幽玄”的美学风格,将东方和西方的文学传统嫁接起来,创造出一个既属于他自己,又具国际性的文学世界。


化城

【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10期】 计文君

有人为出人头地,不惜一再降低底线;有人给人灌“鸡汤”自己饮苦酒,却甘之如饴。新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读读吧,这就是你我的“化城”。


永生医院

【原载《山花》2017年第10期】  郝景芳

当你发现母亲是假的被置换过的,生母早已过世并火化,你该怎么办?如果连你自己也是假的呢?好的科幻作品不仅仅是开脑洞,也不是某种类型文学,而是换个角度思考生命:“永生”是否可以实现?假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接受?深层伦理的方向在哪里?


隰有荷华 

【原载《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10期】 小 岸

她被抗日组织改造成女特务,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可是再传奇的岁月,一段一段剥开,也不过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喜怒哀乐。


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 

【原载《花城》2017年第5期】  孙  频

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小男孩——一个忍着悲恸冒领已逝母亲的工资,一个相信爸爸去了澳大利亚,当他们走到一起,一颗苦泪与另一颗苦泪相碰,不容于世,也要寻找慰藉、心存幻想。

 

暗红色的云藏在黑暗里 

【原载《十月》2017年第5期】  文  珍

她是出身名校的油画新秀,他是半路出家、漂在宋庄的画坛小卒。迥然不同的两人,是敌手还是朋友,是友情抑或爱情?而身为女子,她是否准备好独自泅潜前方那黑暗大海?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国内邮发代号:2-85  国外邮发代号:M428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国内邮发代号:82-186  国外邮发代号:M1780

刊社发行部电话:010-66031108

线上订阅:官方微店、中国邮政、杂志铺

电子版合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征文选登 | 雪归:未曾懈怠,也将不遗余力
探访老舍先生曾住的四合院
作家人气榜 | 梁晓声《哥俩好》(短篇小说)
新刊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年第4期目录及导读
30个最经典外国文学典故,帮你加强文学储备!
“文学经典,怎样影响你的人生”征文之十一(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