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锺书:人生智慧 先苦才能后甜

文/文婕   来源/国学公开课


钱锺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代表作《围城》等。



【原文】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引申】

《世说新语》中记述了顾恺之食甘蔗的事,和钱锺书先生所描述的吃葡萄都是同样的道理:大画家顾恺之,除了痴迷画画,还喜欢吃甘蔗。但他吃甘蔗和别人不同,别人拿到甘蔗都是从最甜的根部开始吃起,吃到没味道了便丢掉,而顾恺之吃甘蔗,每次都要从梢端吃起,别人问他为什么要从不甜的梢端开吃。他回答:“从梢端吃,便会越吃越甜,渐入佳境。”


把美好的事物放在最后享用是一种人生智慧,是对奋斗历程最好的激励和回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年中的最后一天,很多家庭一年辛辛苦苦,只为了年终家人欢聚、共享快乐的时光。仿佛,为了那几天的欢乐,一年之中忍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


一个打工者获得了三天的年假,这让他十分兴奋,因为这样就可以回家了。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兴奋地对工友说:“过两天我就回家了,就可以看到老婆、孩子了。”可是,过了大半年,他还是没有回家。工友打趣道:“你这‘过两天’可真长啊!”打工者憨笑着说,这样才有盼头。读完这个故事,忽然感觉这个打工者真是有智慧啊!目标就像葡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着多为自己树立一些美好的幻景在前面,才能甘心享受身边现实存在的压力,并燃起生活的希望。


生活就像喝咖啡,开始入口感觉淡淡的苦涩,苦涩去后,才能尝到沁人心脾的甘甜。俗话说:“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一个人如果天生泡在蜜罐之中,从来没有尝到过辛苦的滋味,对于他而言,甘甜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他的生命中根本没有苦和甜的概念,这样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


美国曾有一个公益机构进行一份长期的观察——对比相同年龄的孤儿和正常孩子的人生。他们发现很多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并非像平常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缺乏关爱、人格不完整。相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拥有种比常人更加健康的心态。


他们怀着感恩的心,进入社会,他们愿意从事任何有价值的工作,不会挑肥拣瘦,不会好高骛远。多年以后,他们将会比那些正常家庭的孩子生活更加阳光,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当被问及为何会有如此积极心态的时候,很多孤儿回答,因为小时候的贫穷,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更加珍惜社会的馈赠。


人生如一条漫长的旅途,一个坎坷、苦痛的开始并非坏事,相反它会让人们]认清现实,更加珍惜以后得到的点滴快乐。雷锋出身贫苦,幼年就成为了孤儿,所以他的心中满怀对新社会的感激,主动将快乐建立在为他人服务的基础之上;海伦·凯勒身患残疾,比大多数人都不幸,但这种苦难反而更加激起了她生命的热情,让她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甜美的希望是人生的动力,路途中的苦难是生命的试金石。只有先感到苦,后尝到甜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才会得到巨大的成就。因此,我们不应该总是让最美好的东西触手可及,不妨将其放得离自己远一点,那样,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更加充满动力。



| 文章摘自 《国学公开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锺书语录
人生八品
让我们再次重温钱锺书先生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愿与君共勉
夜话丨钱锺书:人生的智慧,先苦才能后甜
?谁懂打工者的苦和痛?——致在外打工的朋友们
一首《打工好苦》唱出了打工者的心声,好听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