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味蕾深处的平潭味道

我的家乡在福建东部的平潭岛。随着去岛日久,回乡无多,对家乡菜肴的念想也越来越多了。


在海峡大桥建成之前,从大陆到平潭需要经过一番摆渡,这使得平潭成为一个相当封闭的海岛。


封闭意味着与外界的隔离,隔离意味着有更多的特色。这种特色既包括语言,也包括饮食。


在外地较难吃到的平潭菜肴,主要有“咸时”(后取名“时来运转”)、“调薯粉”(后取名“八珍炒糕”)、“油茧”(后取名“天长地久”)、“蛎饼”、“油饼”等等。

上图左上为“时来运转”,右上为“八珍炒糕”,左下为“时来运转”,右下为“炒米粉仔”


“时来运转”是用“薯粉”(地瓜淀粉)包着海蛎、蟹肉、包菜、紫菜等食材并在蒸笼里蒸熟的特殊包子。“八珍炒糕”是用“薯粉”加蟹肉、花生等调制而成的稠糊状食物。这两样都是平潭仅有外地绝无的菜食。


“蛎饼”是平潭与福清共有的特色菜肴。它也是用“薯粉”包海蛎油炸而成的。而“天长地久”则类似于油饺,但配料不尽相同。

海蛎饼


所有这些特色菜,几乎都与地瓜粉有着分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可见地瓜在平潭的重要性。


我在家乡的日子里,这些菜都是在重大节日里才能吃到的。而海蛎饼在平时则有人售卖。小时候,我们的童伴们为了吃到海蛎饼,不时会到地里偷地瓜跟卖家交换“蛎饼”。


离开平潭到外地读书工作之后,每次到平潭,都要不断重温家乡的特色菜肴。我重温儿时味道的频密程度,估计让陪我吃饭的家乡亲友都“敢怒不敢言”。

平潭菜单


前年我从平潭回广州,王海先生通过家乡朋友在一个曲折小巷里买到许多“油饼”,把我的胃吃成了油锅。


去年路经福清,同学加战友的林述明先生买来20多个海蛎饼,让我们在动车上车动嘴也动,从福清一路吃到广州。


在广州的平潭老乡,有时也会从平潭带来一箱“时来运转”,或者呼朋唤友共享,或者“私相输送”分享。


我发现,在外工作年长一些的平潭老乡,几乎都像我一样沉迷于“家乡的味道”。


所谓家乡的味道,其实就是小时候想吃却被兜间(钱包)隔着、长大后能吃却被空间隔着的味道,是在胃里冬眠已久的味道,是根植于味蕾深处被重新唤醒的味道。


小时候食物匮乏,偶尔探访口腔的美味是如此深深地嵌入味蕾的根部,以至于再大的时光蛮力都无法将其撼动。


如果说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那么富裕则限制了人们的感知力。现在,人们已不必在重大节日里才能吃到这些家乡特色菜肴了,身在家乡的人可能会因为常吃而失去感知力,但对不常回乡的人来说,复习童年的食物功课则是对胃口的亲切慰问。


而且这不仅是“复习者”的感受。前年夏天,我带南方卫视潮流假期摄制组及一帮网络大V到平潭旅游时,曾小心翼翼地问他们平潭特色菜肴怎样。他们的回答都没有让我失望。


如今,平潭已成为国际旅游岛,以海岛风光闻名的平潭美景已渐为人知,但平潭的美食对外人来说或许还所知不多。现在我要告诉平潭游客的是,富裕已经释放了你们对美景的想象力,但不能压抑你们对美食的感知力。


来吧,在平潭能否看到“蓝眼泪”要靠运气,而能否畅享平潭的美食既不要靠运气,也不要靠“财气”——因为它们都好吃不贵!

看到平潭的“蓝眼泪”需要运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的手工煎饼 by 南冬铭
开渔了,福州人想吃便宜海鲜,且慢!所有真相都在这里
侨乡侨味 | 番薯丸:家乡烟火味,最抚游子心
福清美食看央视,《味道福清》全国联播!
赣州鱼饼
光饼夹、海蛎饼、地瓜丸、杂烩汤......跟着马语逛吃在龙田溜街夜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