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谁无《芳华》?中国难得小刚!





很久不写影评。因为作为一个有证无作品的编剧,我写影评很业余。

 

在影院里踩了几年雷之后,在看电影这件事情上,我变得越来越鸡贼:我习惯了在电影下线之前才决定要不要看,口碑好的就去院线看。口碑一般的,就在电视上花5块钱瞄一眼。

 

不为烂片贡献票房,是一个影迷能为中国电影所做的最大贡献。在看电影这件事情上,我是认真的。我一直认为,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会频繁出现质量与票房倒挂的情况,观众应负第一责任。啥样的地种啥样的粮,啥样的观众就会有啥样的电影。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无脑随意的支持,就不会有烂片泛滥的局面。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一直带着拯救中国电影的使命感在看电影。对中国电影的票房贡献也越来越小。但在我的电影消费里,贾樟柯和冯小刚是两个例外。无论他们拍什么我都会看,并且会在第一时间看。

 

痴迷贾樟柯是因为气质契合。他的电影,会让我这种小地方出来的青年觉得熟悉。他的电影像一场雪,所有的脏乱差,小穷坏,都在艺术的覆盖下,呈现出一种净肃的审美。

 

痴迷冯小刚则是因为商业上的信任。花60块钱,看一场冯小刚的电影,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从《非常勿扰》到《集结号》,再到《老炮儿》、《潘金莲》、《芳华》。除了《私人订制》,冯小刚的每一部电影都对得起我的那张电影票。

 

评价导演,我主张以最高分评,因为我们评价运动员时也是看他最好成绩。在商业环境里,我们不能要求导演的每部作品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做取舍,不得不在观影水平参差不齐的观众中去求最大公约数。

 

所以,评价导演,看他最优秀的作品就好,他证明过自己可以达到的高度,我们没必要要求人家反复证明。但是,这些年冯小刚的电影一直看下来,我改变了评价标准。也许,以平均分来评价更合理。因为平均分更能体现导演的艺术底线和综合水准。

 

说冯小刚是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可能会有非议。但如果说冯小刚是中国平均分最高的导演,估计不会有太大争议。因为在中国,没有哪位导演可以像冯小刚一样保质高产。我们可能会不喜欢他某部电影的选材,但仅就电影质量而言,他的每部作品都是良心之作。

 




2015年,看完《老炮儿》,我热泪盈眶。我说这是冯导演最好的作品!

身边的哥们说:傻X,别煽情,《老炮儿》是管虎的作品!

我说:我不管,我一直都把《老炮儿》当作是冯小刚的电影。

 

之所以推崇《老炮儿》,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冯小刚的感恩之作。每个搞艺术的人都欠故乡一部作品。冯小刚用《老炮儿》为自己的故乡立碑,你是否喜欢那个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冯小刚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他有能力为他们立碑。

 

《老炮儿》让我感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做到了完美平衡。在价值观丰富多元,审美高低不齐的当下。搞艺术的人随波逐流不好,过于坚持自我,落个曲高和寡、孤芳自赏也不好。

 

时代不是围着艺术家在转,他们必须找到一条路径,和这个时代达成和解。《老炮儿》就是这种和解的产物。情怀有,思想有、鲜肉有、当下性有。他能把这些复杂的需求完美糅合,并最终塑造了一个气质鲜明的人物,非常难得。

 

 

如果说,冯小刚用《老炮儿》为故乡立碑的话。那么,《芳华》算是他为自己的青春写传。

 

《芳华》的故事背景是70年代的文工团。文艺兵们每天跳舞,唱歌,弹琴。健美的身体,最美的年华,再加上艺术的熏陶。这里成了乌托邦,成了伊甸园。但是很快,他们就将面临时代的冲刷。

 

战争和开放把他们的人生带入动荡。他们的芳华,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革命时代的消退和集体的离散所带来的理想主义失落,成为整整一代人无法遗忘的创痛。

 

活雷锋在战争中,以自杀式牺牲来洗刷自己因为爱情留下的耻辱。但硝烟散尽,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衡量英雄的标准业已改变,对于光荣与耻辱的判断不再重要。曾经集体里的活雷锋,成为了一个卑微的个体户,苟延残喘度余生。

 

影片结尾,人过中年的他们,依偎在墓地旁的长椅上,疲惫、困惑、茫然。在追寻理想和荣誉的道路上他们耗尽精力,而时代的突然扭转把他们从历史车轮上抛下。芳华已逝,剩下的只是平淡。

 

有人说《芳华》的故事离我们太远了,看不懂。我觉得很奇怪,好莱坞科幻大片我们看得懂,穿越清宫戏我们看得懂,父辈们的青春我们就看不懂了?

 

你不是看不懂父辈们的青春,你只是缺乏对青春缺乏敬意!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转瞬即逝,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回忆它时,尝到的是什么味道?有些人的青春值得立碑刻传,而有些的人的青春只有碎碎念。

 


 


《芳华》是一部忧伤的电影,但是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我却笑了。朋友问我为什么笑?我说:于电影而言,冯小刚已经成妖!

 

一场散伙饭,他能让观众热泪盈眶;一段舞蹈,他能让观众觉得镜头还不够长;一个拥抱,他能让你觉得力度正好。他懂中国,懂市场,更懂自己的青春和电影。镜头语言在他那里,已经到了驾轻就熟、登峰造极的地步。

 

看过《长城》,发现张艺谋又做回了摄影师;看过《道士下山》,发现陈凯歌已经错乱;坚守在一线的50后导演里,唯有冯小刚,还在认真地讲述中国故事,还在各种平衡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支点。

 

据说,《芳华》的上映历经磨难。但我觉得冯小刚应该感到幸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有才华和机会为自己的青春立传。

 

于我而言,冯小刚导演已经不能再带给我太多惊喜,因为他带给我的惊喜已经够多。我不确定年近花甲、功成名就的冯小刚,还有多少创作激情和欲望,作为普通影迷,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珍惜他带给我们的每一部作品!

 


最近有没钱吃饭,请扫码打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过亿投资拒绝整容脸,冯小刚新片要更任性
冯小刚 -- 以芬芳年华致敬纯粹人生 听云说
冯小刚中秋节凌晨悲怆发文,网友纷纷送上安慰
《芳华》几经波折即将上映,冯小刚:一刀未剪!这说明了什么?
【影视评论】《芳华》:青春故事何以徘徊在艺术与现实之间
《芳华》是冯小刚的拧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