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说《收获》| 王璞:敬《收获》

           

              

 《收获》与我

 

王璞

 


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事。从那以后,二十年来,我在《收获》陆续发表了十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我自以为得计的作品都是在《收获》发表的。我爱《收获》。爱催生、栽培和扶植了这些作品的《收获》编辑部。如今在中国内陆,这样的编辑团队不说是硕果仅存,也是凤毛鳞角了。

    

这当然与团队的带头人李小林老师分不开。在《收获》发表过作品的作者都知道,李小林细读每一篇终审稿,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从情节到细节,她那精准的指导和建议,往往令我有茅塞顿开之叹。在作品的修改和校对过程中,她还不断地追加校改意见,感觉上似乎她对作品比作者本人还要熟悉和爱惜。记得《我爸爸是好人》最后一校时,我在外地旅游,突接责任编辑王继军电话:“李老师说你小说引用的《囚徒》版本不是湖南社的。想跟你再核对一下。” 顿时我冷汗直冒。因为上一校时李小林就提出:冯尼格特的《囚徒》有两个版本,版本不同译文的文字也会不同,要我查找一下我是引自哪个版本。我当时正在忙着家务,便信口说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版本。现在王继军电话里却说:“李老师看最后一校时说不对,如果是湖南社的版本,书名就不叫《囚徒》叫《囚鸟》。”

    

不过令我特别感佩的还是她维护杂志的文学追求和独立精神的勇气。许多作家(包括我自已在内)的一些作品在其他刊物是发不了的,是她顶着压力才得以发表。我认为,这是《收获》五十五年来一直立于中国文学刊物之首的重要原因。

    

我至今只见过李小林老师一次,那是九十年代末在香港,那时我已很少写小说,精力都放在为稻粱谋上。对自已作品的信心又一次处于谷底。那天,由于在场的人多,又由于我不擅言谈,我没能跟她说上几句话,但其中的一句话,至今我仍牢记心中,每逢感觉自已又不行了,想起来这句话便令我奋起:“你是能写的,继续写。”她说。

     

我接触到的每一位《收获》编辑都秉承了李小林这种编辑风格,他们热爱文学,关爱作者,对作品精益求精,同时也都具有一流的编辑才能。程永新就不用说了,是他把我从创作的谷底一步步推上来。从《涨水那一年》到《猫部落》,我在《收获》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都渗透著他的心血。他从小说家兼编辑角度发出的极具专业水准的意见,总是令我绝处逢生;廖增湖是我第一部长篇小说《送父亲回故乡》的责任编辑,我不会忘记他在编发这部作品时付出的辛劳,那时还没有电邮,他多次写信来跟我提出修改意见。他那些手写的长信我保留至今,令我感动;王继军是我最近在《收获》发表的五篇小说的责任编辑,《沉默》这部中篇其实早在2005年就完成了,却一直没信心拿出来,是他的约稿鼓起我将之拿出来见人的勇气。2009年,也是他的约稿催生了《我爸爸是好人》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初稿也是一年前就完成的,并曾寄给另一刊物,泥牛入海无消息之余,自然不敢拿去给《收获》,是王继军鼓动性的约稿激起我修改的勇气。读过初稿之后,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来电话,把修改意见一一罗列:李老师怎么说,程永新怎么说,肖元敏怎么说,王彪怎么说,走走怎么说,我自已觉得应当怎样改……云云,那些电话犹如一针针强心剂,令我的信心指数节节上涨,令我受益无穷。后来的《猫部落》、《灰房子》、《捉迷藏》便在这种状况下得以出笼。

       

说不尽的感激!

       

不过,走笔至此,在对《收获》编辑部各位师友衷心感谢之际,我也想向他们顺表我的愧疚:对不起!我这些小说没给《收获》带来任何“光电”效应,而我由于人笨嘴拙,怯于社交,甚至都不曾跑来编辑部拜望你们当面说声感谢,以时下的价值标準来看,你们真的是太亏了!不过,我心中的敬佩和感谢却是真诚而深长的,希望我真诚深长的敬爱能和《收获》众多作者与读者的敬爱一起,在这文学的艰难时世里,坚守住这块文学净土。



       王璞,生于香港,长于内陆。上海华东师大文学博士。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后作过报社编辑和大学教师。二零零五年辞去大学教职专事写作。
  近年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沉默》、长篇小说《我爸爸是好人》(《收获》长篇小说专号2009年秋冬卷)、《猫部落》(《收获》2010年第二期)。长篇小说《补充记忆》获香港天地图书第一届长篇小说奖季军,长篇小说《么舅传奇》获天地图书第二届长篇小说奖冠军、第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

中国邮政网上订阅《收获》双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被一本65岁杂志庇护的人与文学
大家说《收获》| 一本杂志和一座城市(叶开)
程永新:铁凝·扎西达娃·洪峰
大家说《收获》| 张翎:文学的驿站
纪念《收获》创刊60周年|写作就是回家,文学就是家园
横扫年末文学榜单的90万字长篇《应物兄》是怎样一部作品,竟让评论家“掐”了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