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游戏不是“儿戏”

游戏,特别是“儿戏”,往往被喻为处事轻率,不认真。实际上,真正的儿童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方式。人们要改变世俗观念,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游戏精神。

3月16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回应教育热点问题,在谈到发展幼儿教育时,指出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他说,好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

这一“明确”十分重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自由与快乐,并从中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方面获得发展。对幼儿的教育必须与游戏相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模式为基本教育模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然而,由于盲目的竞争,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儿童教育上,家长与学校纷纷拉着孩子“抢跑”。低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小学中年级的课,中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小学高年级的课。三五岁的幼儿,则要把进了小学才要学的东西都学会。如此就如陈宝生部长所说,形成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

这就违反了幼儿的成长规律,成了“拔苗助长”,看来是想让“苗”生长得快些,反而损害了它的正常成长,甚至导致其萎缩枯槁。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基于幼儿离不开游戏的天性,其教育模式只能是游戏,“寓教于玩”,让孩子们在玩耍娱乐中,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出现,除了由于盲目“抢跑”以外,同时也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带过去了。”这说明,学业有专攻。加强幼儿教育,需要加强对幼师的专门培养。

不要小看“寓教于玩”,如何安排组织好各种自由游戏与主题游戏,既以趣味性吸引幼儿,又有启示性感染幼儿,是大有学问的。我看过一篇幼儿园的教学文章,讲如何让孩子在游戏里“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心灵得到畅游,心智得到成长,品格得到培养,深感幼教的水也很深,是需要专攻,而不可小觑的。幼教老师与大、中、小学老师一样,是值得尊重的。

实际上,游戏不仅对幼儿,对已经入了小学的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十一二岁以下的儿童心理都是向往游戏的。上海有一座小学鉴于孩子整天被学业、电视、电脑包围,体质下降,性格内向,特意开展了“唱童谣,玩游戏”活动,让跳皮筋、踢毽子、木头人、造房子、骑白马等民间传统游戏重新走进了小学生的生活,使孩子们增添了浓浓的童年乐趣。

游戏,让儿童动了起来,也让教育活了起来。孩子们在游戏中,伙伴多了,心境好了,自然而然地培育提升了他们的人格与情趣。

游戏,特别是“儿戏”,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喻为处事轻率,漫不经心,不认真,不严肃。什么事如果被说成“儿戏”,就不会被看重了。实际上,真正的儿童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游戏与童年、幼儿是“同义词”。

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发扬游戏精神,而人们则要改变世俗观念,不宜把儿戏看作“儿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教育不能重教轻玩
管一管“早教”,把游戏权还给幼儿
2016最新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多少危害?
幼教“小学化”有多少危害(图)
王振宇:游戏课程化——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