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仰望星空|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1)

△原文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18年第11期

点击购买

2019年4月,本刊纪实版刊发了王宏甲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甫一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该作系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时代楷模”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报国70年”创作项目。由王宏甲亲自担任总编剧的《中国天眼》也于2019年4月在贵州平塘天眼基地开机拍摄。为创作这部作品,王宏甲赴南仁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深入采访,历时一年有余,在南仁东生前的同事、学生及亲朋好友那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翔实生动,细节充沛。作者将南仁东的功业与贡献,放在整个人类天文历史上考察,视野开阔、纵横捭阖,使得该作品成为一部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长篇报告文学,感人至深。我们从中精选四部分内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南仁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也深刻再现了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杰出风范,以飨读者。 

 ——小编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写在前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中却看不见空气,也看不见电磁波。距今一个半世纪前,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论述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有人发明出无线电。它能穿过枪林弹雨,能飞越高山大海,能在所有的自由空间里传播。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第二十四届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专家们讨论着,该如何把无线电更充分地用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就在这个大会的一个会议厅里,另有一些人在讨论,由于地球上无线电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电波干扰了接收外太空信号,再这么下去,人类会被自己发出的无线电波封锁在地球里,无法对浩瀚宇宙做更深入的探索。于是提出:要抓紧建造新一代功能超强的大射电望远镜。

这些人是谁?

他们是这个大会“射电天文专门委员会”的天文学家。什么是射电天文?我想可以这样表述,人类天文学可分作三大时代:用眼观天的第一时代,用光学望远镜观天的第二时代,用射电望远镜观天的第三时代。

天文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超出很多人的认识。

天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因掌握天时才有农耕时代。中国因古代天文学发达而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农业文明。直到大航海时代,凝聚着中国天文智慧的罗盘,仍指引着郑和、哥伦布去打开大海之门。

哥白尼、伽利略用光学望远镜观天,由此催生的科技进步竟推举出工业时代。若不信,再看看牛顿,他写过《光学》,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从天文学分娩出来的。

今属第三时代。世界各国的射电天文是怎样的状况?

英国的射电望远镜最早发现了脉冲星,有人因此获了诺贝尔奖。德国有100米口径的可转动射电望远镜。美国35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评为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难道它比原子弹、氢弹更厉害?它的重要性被认为超过阿波罗登月。为什么?这里说明的正是:它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影响,是其他一切发明所不能相比的。

在上述讨论中,射电天文先进的国家,声音就大。中国的声音较小。1993年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印度的声音都比中国响。印度在赤道附近建造的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由三十台45米口径的旋转抛物面天线组成。欧美天文学家在说:“如果不抓紧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将来就只有到月球的背面去建造了。”

大家都认为,造这样的超级大射电望远镜,一国难以实现,要多国联手,于是决定成立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由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印度、荷兰、俄罗斯的十国代表组成。

南仁东没有参加这次国际大会,他在北京。得知情况后,他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把“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这可能吗?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二十多年后,一个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它标志着中国在天文第三时代又挺进到世界天文的前沿。南仁东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换来了它。当然,缔造它的还有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工人和中国悠久的文化精神。

看不见的宇宙

每个童年,都会对星空感到惊讶。也许,星空正是开启我们“想象”的启蒙老师。

我们自幼就看见了星空,但星空里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今日科学领域出现了个新词“暗物质”,南仁东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也包括“暗物质”。

现在,距离“中国天眼”和南仁东的出现越来越近了。此前讲的都是“天文望远镜”,现在要换一个名称了——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就属于射电望远镜。

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出现,天文学家现在把从前所称的“天文望远镜”称为“光学望远镜”。二者之间在波长上也有很大差别。“中国天眼”工程的副经理、天文学家彭勃曾这样说:“电磁波的波长比光学的波长,要长几十万倍到几千万倍不等。”

南仁东说:“如果你只是从光学波段去观察,去研究宇宙,肯定是片面的。不同的波长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文信息。”

这种不同是如此惊人——这无异于打开看不见的宇宙!千万年来,人类从星光灿烂中看到的是天体的光学形象。可是,光波透不过宇宙中的尘埃。无线电波则可以穿透尘埃。射电望远镜诞生后,星际尘埃遮蔽的广袤宇宙,才第一次在人类的认知世界里展露出它更多的“奥秘”。

“讲射电望远镜,我们不能忘记卡尔·央斯基。”南仁东曾多次这样对学生们讲述。

卡尔·央斯基,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1931年,央斯基在使用巨大的定向天线研究越洋无线电话的声音时,注意到一种来源不明会重复的信号。起初,他怀疑这种干扰的来源来自太阳。持续的追踪观察,发现干扰源并不随着太阳的出没而变化。经反复观测分析,央斯基在1932年发表论文断言:这是来自银河系的无线电波。

南仁东说,卡尔·央斯基虽然没有发明射电望远镜,但他发现了宇宙中无线电波的存在。人类由此开始了用射电波来研究天体的新纪元。

接下来的故事,是一个名叫雷伯的美国人走进射电天文学了。他在1937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是一台9.6米口径的抛物面蝶形射电望远镜。它要是竖起来,有两三层楼高,当时没有人觉得它小。1941年,雷伯用它进行第一次射电巡天,发现了天鹅座、仙后座和人马座中的三个很强的射电源,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银河系射电天图。这些成就,被认为标志着射电天文学诞生。

1945年2月,南仁东在吉林辽源出生了。他的父亲是辽源矿务局的一个工程师,父母生养了六个孩子。南仁东在姐弟中排行第二,在兄弟中排老大。

辽源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这里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清代被划为“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1902年开禁后设立县制,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南仁东是满族人,6岁上辽源中兴小学校读书。

当地有座龙首山,今日它所在的区域叫龙山区,南仁东少时就居住在这地方。他少年时的伙伴张平回忆说:“南仁东读小学的时候就喜欢到龙首山上去看星星。”我听着感觉像听一个童话,心想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欧美一些科技人员开始把雷达技术应用于天文观测了,由此把天文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可见光之外一切种类的电磁波,这是天文学领域划时代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展开了。

“去探索看不见的宇宙。”这句话在那个年代激动人心。

1957年,英国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76米口径的洛弗尔射电望远镜,它高达89米,坐落在一个外直径达107.5米的环形轨道上,可转动观测天体。第二年投入使用,此后陆续发现了类星射电源、引力透镜现象,还在球状星团中寻找到毫秒脉冲星,并成功地为美国寻找到失去联系的火星空间探测器。 

△洛弗尔射电望远镜

1957年,南仁东上中学了——辽源四中。

少年时的伙伴张平与南仁东是邻居,他说南仁东从小就对星星感兴趣是真的。读到地理课程的时候,南仁东还关心过:“南半球看到的星星是不是跟我们看到的一样?”

张平还说:“南仁东记忆力超强,他解题的方法很独特。”

南仁东的弟弟南仁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擅长画马。他回忆说,父亲对他们姐弟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他们姐弟几个都没少挨打,但哥哥南仁东总能靠一张好成绩单换来父亲的笑脸。

△ 南仁东上学时期的素描作品

“我哥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有了钱就去书摊。最后,摊主见他来的次数太多,索性让他免费看。”南仁刚提供的这个细节,很重要。一个小时候不会阅读的孩子,不仅眼界不够开阔,情怀也是未经熏陶的。

“我哥小时候虽然玩心也重,但他几乎是带字的东西都看,他喜欢美术和文学,经常在课堂上画画和偷看小人书。”

南仁东虽然成绩一向不错,但直到上了初中,也只是还好,并不很突出,直到辽源四中有一位老师发现了南仁东……南仁刚回忆说,哥哥读清华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带他一起去四中看望恩师,哥哥对他说,没有这位老师,就没有哥哥的今天。

南仁刚比南仁东小五岁,那时还听不懂那位四中的老师对哥哥为什么这么重要。哥哥说过,那时老师把他叫到家里,那天在老师家吃饭,老师跟他谈了一天。老师说了什么,南仁东没有具体说。南仁刚说,很遗憾,他记不得老师的姓名了,只知道那老师给南仁东“谈了一天”,是谈思想,不是传授知识。

细想南仁刚回忆,老师那一天非传授知识,那会谈什么呢?我相信,那个年代的老师不会对学生说“你要为自己好好读书”,而会鼓励南仁东将来可以去为国家做大的贡献吧!南仁东自己说,如果没有这位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如此看来,老师大约是打开了南仁东的志向。

△南仁东在清华学习期间的照片

这件事发生在南仁东初三的时候,那一年他十五岁。

我一直以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在十五岁左右心中有没有“志”这个东西,是极重要的。爱因斯坦十五岁的时候,毅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德国国籍,独自到意大利的米兰去见父亲。虽然这时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人预见到他有一天会属于世界,也没有任何保障来代替他正在放弃的国籍,我以为有一种“志”,在他身上出现了。这种东西就是他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这种需求,虽然不需要通过谁批准,但不是谁都能有的。拥有心无旁骛的独立思考,才可能见出更为深邃的宇宙奥秘。十五岁,爱因斯坦已经感到,自己对于独立思考重要性的信任,要远大于对自己智力的信任。当他相信自己精神的独立性已经可以迎接命运,当他相信自己的成长需要从种种束缚中挣脱出来,他就以一个坚定的动作放弃了自己的国籍。

如果我上面没有讲清楚,可以再看看马克思……马克思中学毕业的时候十七岁,他在毕业作文中写下自己未来的人生选择是——为人类而工作,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完美。其志已经在了。毛泽东十六岁的时候,在对未来的人生选择中与父亲发生了严重冲突,父亲要他专心来经营自己一家人的事业,但毛泽东已经做不到从此只为一家人的事业去奋斗。其志也已经在了。

汉字以“士心”为志,勇士、猛士、壮士、战士、烈士,都是可以执着自己的心去为众人之事奋斗的形象。人而无志,玩物丧志,或如今人诟病的“娱乐至死”,人生有什么意义!南仁东如此感激他初中的一位老师,必是老师打开了他的心志。

-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

王宏甲,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全军新作品一等奖等。所著《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对中国新世纪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总撰稿。

✒️

责任编辑 / 张冰 商晓倩

视觉设计 / 李羿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天眼》参观记
历史将铭记今天:2016年9月25日!中国!贵州!FAST!||新闻~首页
对话李菂:“我们希望能让FAST更强大,能为全世界天文学家所用” | 科学追梦人
当你仰望星空时,请别忘记他的名字
我国新开工建设的奇台射电望远镜,为何能媲美“天眼”?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 正式开放运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