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没有你们,我就去卖葱油饼了
 

本文是应邀写的文章。

1945年4月,张爱玲和炎樱喝下午茶。炎樱说,我想创业。

张爱玲说,做什么?

炎樱的创业项目,是开个服装工作室。张爱玲笑着说,那我也要当股东。

炎樱还没答话,炎樱的妹妹表示质疑:“爱玲能做什么呢?”

要创业,就要有核心竞争力。

张爱玲为了表达自己的能力,在《力报》上刊登了一则《炎樱衣谱》,用今天的话说,这是“炎樱服装工作室”的第一篇软文,推广的是“罗宾汉风格苔绿色麂皮大衣”和“有着穆时英提倡的能使人脸型变小如同心脏的墨绿旗袍”

衣服卖没卖出去,我们不得而知,知识分子如果创业,大概只能靠一支笔——啊,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内容创业。

张爱玲的创业软文才写了一篇,而一晃眼,距离我机缘巧合拿到了腾讯和华人的天使投开始创业,已经三年了。

时间真是杀猪刀,福桃九分饱进入第三年了。

不关注新媒体,不配称媒体人

这两年来,我们出了7本书,发了580次推送,出了故宫授权的清代宫廷饮食生活全书《皇上吃什么》,还进宫做了故宫下午茶以及别的好几场线下活动。但一直以来,不断还是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创业呢?

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在问我自己。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觉得自己不赶时髦,不能长袖善舞,面对陌生人常常不知所措。要是对照那些“什么人应该创业”的案例,我一条也不符合,最根本的,是我缺少狼性。

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是一个那么求上进的小孩,凡事一定要做第一吗?考试一定要做状元吗?我深知自己的舒适区,不过是读读书,唱唱曲,和知心的朋友们聊聊天。

▲  福桃故宫下午茶活动现场

我的新媒体旅程,似乎源自一顿火锅。2015年的夏日,北京忽然下了一场暴雨。雨量有多大?我只记得,我是脱了鞋,淌水回家的,水量最高处,已经及腰。但那天,比暴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和孟静老师在火锅店里的聊天,我记得那天的话题像锅里的鹅肠一样直接:为了不被新媒体时代抛弃,我们为什么还不开个公众号?我记得自己当时说了很多原因,比如自己是坚定的传统媒体人,我坚信纸张的力量,新媒体信息太爆炸……但说到最后,似乎只有一个理由:懒。

那天的聊天,最触动我的是一句看起来平常的话:“其实没有新媒体和旧媒体,不同的只是媒介。不关注新媒体的媒体人,根本不配称媒体人。”

这句话刺痛了我,这句话也直接产生了山河小岁月。“山河小岁月”的简介,出自周作人的一句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

而四年过去了,山河小岁月的简介依旧没有换,原因仍旧是:懒。

这样的我,真的适合创业吗?

食物与人联系在一起

这个问题,其实是永远没有答案的。因为更多的时间,其实都用在想选题写作策划改稿子起标题上了,有时候写完方案回家,已经是深夜,只想睡觉,连流眼泪的时间都没有。

比起多愁善感和崩溃,创作出好的内容更重要。

为什么做美食媒体,用一种自嘲的说法,“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三十年来,我的审美水平和相府老太太保持高度一致,看什么都看个吃。

比起宝黛爱情,我更关心芳官嚷着“油腻腻的谁吃”的那碟胭脂鹅脯究竟是什么味道;林冲风雪山神庙令人唏嘘英雄末路,但我念念不忘的,是之前荷叶包着的二斤熟牛肉,是油卤还是酱香;大名鼎鼎的“潘金莲大闹葡萄架”我也翻过,有功夫研究什么是勉铃,还不如试试宋慧莲一根柴火烧猪头肉的可行性呢!

奇怪的是,如果失去了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美食本身的趣味便又减了几分,孤零零的少了滋味。

食物是必须与人在一起的。

因为承载的是记忆。每次和读者交流,他们喜欢问我和大师们交往的故事,说来也奇怪,每一次的故事里,总有食物:给王元化先生念书,他总喜欢请我们吃和路雪;吴小如老师脾气不小,但是只要带红宝石奶油小方,他就会很高兴;在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先生家里,我们想请他吃饭,他说:“我不要出去吃的,不是客气,我们家老太婆烧得顶顶好。”……

人与食物的关系,总是如此奇妙。明明前一秒还是爱恨情仇,后一秒倏然插入一碗昏黄灯光下的赤豆糖粥,就多了许多柔情。

我们用我们的敏感和视野,把这种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你们体会我们的柔肠百转,体会我们的痛彻心扉,体会我们的温暖如春,而当你们说“好看”“看哭了”“写得真好”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便是作为写作者的成就感,而有这些,就足够了。

不关注新媒体,不配称媒体人

对于写作,我承认自己是有执念和野心的。

这也许就是我想要创业的初心。在投资人的会议室里,我还记得自己说过的那句话:“我只是想证明,好内容一定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当然也包含商业价值。”

▲  福桃创业以来合作过的品牌

过去两年多来,福桃编辑部做了很多美食报道,我们出过200w+的《救救光明》,也出过10w+的中国农业大学美食探访,但我们更珍惜的,是和每一个选题的一期一会:

对于总是挨骂的北京美食,我们致力于做一些尽量客观的探索,我们想说,美食无南北,只是口味不同罢了。

北京人:麻酱就是我的命

京城爆肚研究报告

北京烤鸭歧视指南

北京小吃被diss,早点被diss,现在连北京人也要被diss了??

那些第一次喝豆汁儿吐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315打假的时候去采访鲍师傅本人,拿到本人盖章的真假鉴定成果,这篇文章成为全网最靠谱的鉴定文章,也是福桃历史上搜索关键词最多的一篇。

喜茶第一次在三里屯开业的时候编辑一大早花三个小时排队,一出发就遇到大暴雨,经历种种意外事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与味道无关,排队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成为福桃第一篇热点爆文。

吸引我们的永远是那些辛勤劳作的小摊贩,一碗螺蛳粉一份烤串背后的人情冷暖,让年轻的我们感慨人间沧桑。还有北京老店秋云萍宣布闭店的时候,我们的编辑多次去蹲点试吃,终于获得了老板本家的信任,采访到了独家故事,成文的时候引发了无数北京人的儿时回忆,最让人高兴的是,因为这篇文章,秋云萍饭店最终还得到了特别的政府资助,有望迎来续上温情,再开业的那一天。

当然,我们也还在坚持做出和“福桃九分饱”气质一致的福桃系列丛书。我想要做的,是一个更鲜活、更接地气的专业美食内容媒体,我们也许不够成熟,但我们一定做到更有态度。

原动力:带着福桃去远方

一直以来,我想一直支撑着我和我的团队继续做福桃的原动力,都是渴望做好内容的执念和野心。凭着这一点,就足以支撑我们撑过无数个风雨排队的街头、屡遭拒绝的采访,为我们的读者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故事,更多好吃有温度的食物。

我从来不否认,福桃从出生一开始就必然带着我个人的烙印痕迹,但我从来不认为福桃的诞生是我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一次“转型”。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手机阅读的滑动模式,不会再像以前读者一样一本书翻来覆去的看。虽然也有人会觉得汪曾祺的文章如果现在放在新媒体未必会有什么流量,虽然好的内容在当今阶段,的确更需要资本环境和读者对它进行更多的支持。

▲  那些活泼的福桃编辑们

在我看来,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它们的内部逻辑是一致的、相通的,我也坚信能做好传统媒体的人一定能做好新媒体,反过来一样。因为目的都是要做好内容,一直以来,只有真正的好内容才会永久的吸引读者,这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觉得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去证明的东西:深度的美食内容,到底在新媒体环境下能不能获得生机?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福桃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都是些细小的问题,也最终都一一克服了过去,但就像是超级玛丽打怪兽一样,一个接一个,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怪兽永远打不完。困难总是有的,就像笔记本,写满一页划掉之后又会写满新的一页,慢慢去做,就好了。

在做福桃的这段时间我有学到很多,好奇心和时代驱使着我不断向前走,但即使是这样,我也曾经错过了平台的红利期,投资人也会偶尔抱怨说我们走得不够快。尽管有诸多不如意,但你们的每一句发自内心的“好看”和感动,都让我对做内容的信息增加了一分,都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价值。这不管对我还是福桃都一样,因为总有些东西要坚持,总有些东西坚持了才有价值。这些创作的原动力,就像《飞屋环游记》里卡尔老爷爷房子上五颜六色的气球,它给人力量和希望,带我抵达更远的地方。

我始终觉得,对于中国美食来说,最大的赞美是“镬气”;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温度。

我和福桃,都还在努力。

 如果你还没关注过福桃,现在就来关注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请查收你的2020年度美食回忆
两小时斩获762订单,比亚迪爆发式增长的原动力在哪?
你的书看起来很好吃!
传世原动力
照烧鸡肉牛油果三明治#百吉福食尚达人#
新媒体创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