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樟柯:黄河的水声也是一种方言

        黄河的水声也是一种方言
                     ——纪念恩师田东照先生
文/贾樟柯
                          
七十年代末,县城凋敝,街上行人稀少。

我的老家山西汾阳,地处晋中边缘,背靠吕梁山脉。城外唯一的公路弯曲西去,呼啸而过的卡车直奔公路的终点军渡。军渡,回家问父亲,父亲说军渡是黄河边的一个渡口。省城的物资经汾阳转运到军渡,再把黄河两岸红枣、小米等物产运回到省城。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听说黄河,也是第一次知道家门外那条公路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那时候没见过河流,就像我很长时间不知道火车为何物。黄河只是一个名词,无法亲见,无法想像。
八十年代,每天背书包上下学。县城街巷每盏路灯下都安了一个广播喇叭,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准时播放评书。从《岳飞传》到《杨家将》,孩子们聚集在电线杆下,听刘兰芳、袁阔成说书。转眼到了骑自行车上学的年龄,喇叭里那些说古的评书终于讲完,预告第二天要换新节目了。一堆自行车照例聚集在电线杆下,一群少年洗耳恭听。喇叭里一个宽厚的男中音传来,评书节目换成了“小说连播”,小说的名字叫做《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我清晰地记得播音员是任志宏,那个平常在电视里播山西新闻的播音员。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因为一部小说记住了一个名字——田东照。我也不曾想到,这个名字会影响我的一生。
《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是田先生的代表作,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之时,国家经历“文革”到了思想解冻的时代,文学被举国关注,蔚为热闹。国人巨大的倾诉欲望转化成无数篇小说和诗歌。《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在“寻根文学”的后期横空出世,揭示着文学更为现代化的转型。田先生的小说扎根土地,尖锐并先见性地提出了个人现代化的命题,中国的转型之难,历史及传统道德负重之累都在田先生的笔下表现了出来。这一命题也恰中中国要害。时到今日,晚清以降的国人不就在一直破解此题吗,因为这部在喇叭里听来的小说,黄河在我心里变成了一条有故事的河流。我曾幻想离家远行,沿公路西行两百公里,去找寻黄河拐弯的地方。《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让我知道脚下的这块土地如此古老,又如此生生不息。这小说像一道光照来,让我洞悉尘土的灿烂,学会听旷野来风,体会风带来的大地的呜咽。不久,由金音导演的同名电影开始在电影院放映,我在银幕上看到了黄河,听到了涛声。在青春的日子里,很多事随风而去,逐渐消失在成长的喧嚣之中,但《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却一直留在我心里。
九十年代初,我高考落榜。我父亲安排我去太原一个美术培训班学画复读,因为考美术院校不用考数学,那似乎是我通往大学的唯一可能。我离家远行去了省城,寄居在太原南郊的一个农家的小屋中。白天画画,夜晚则是漫长的孤灯长夜,我拿出纸和笔开始写我最初的小说。那篇小说的名字叫《太阳挂在树杈上》,这几乎是我每天推门而出看到的景象:太阳通红,四周颜色清澈。太阳挂在冬日的树杈上,离人如此的近,那样的公平、温暖地照耀着大地万物。它让我理解自然之中蕴藏着公平的法则。就像古庙的墙,没有阳光的时候一片灰色。阳光洒落,古庙便像有了血液,呈现灿烂的光彩。这样的某一刻,我突然想起田先生的名字。太阳东照,我想去找他,没有理由只有直觉。因为自然的法则中,从来都相信“缘由天定”。
今天看来,我的那篇小说写得非常幼稚,讲毕业分配到中学做老师的一个年轻人,对现实的不满。华丽辞藻堆积之下,无非是青春冲动中对爱情的憧憬。人无法超越自己的年龄,那时的我一会儿因为这篇小说而燃烧,一回头又彻底的心寒,觉得自己没有才情。一分钟前觉得自己写出了一篇旷世之作,一分钟后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文字是我最熟悉的媒介,也是相伴最久的表达方法。但除了表达的热情,我的文学梦中也包含着某种安身立命的私心。也许吧,我也曾寄望写作能改变我的命运,让我有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我自认为千里马,总希望能及早遇到伯乐,以结束一事无成的内心动荡。那个时代似乎比今天更允许做梦,我这样一个流浪省城的落榜学生,只因为田先生是兴县人,和我的老家汾阳同属吕梁,便莽撞地闯进山西省作家协会的大门,以小老乡的身份去打听已是作协副主席的田先生的住址。那时人与人也没有防备,门卫告诉我田先生家的地址,我便爬上一栋居民楼的二层。
脚步当然沉重,人也有些犹豫,我还是鼓足勇气抬手敲门。骨节碰撞铁门的声响如此清冷,衬托着我的呼吸越发急促。敲门声后的寂静是世界上最长的等待,在我想要转身逃离的时候,一扇门从里面打开。那天出现在我面前的先生犹如一幅标准的父辈肖像:一身深色的西装,里面是手打的毛背心和一件白领衬衫。田先生显然被我这个不速之客打扰,眼镜片后的目光有些疑惑。我一时紧张,说话也结巴起来,自称老乡,是个文学青年。田先生一听我是来自吕梁的老乡,便把我迎进室内。
室内只田先生一人,一张书桌对着一面白墙。烟灰缸里烟雾弥漫,桌子上一摞稿纸,稿纸上几行墨迹,我知道他正在写小说。这是多么感染我的场景,盛名背后的劳作被我看到了。我把自己的小说交给他,求他指点。田老师说他看完会联系我,我说不多打扰了,便转身离开。下楼时我告诉自己,如果田先生不来找我,我不会再主动去打扰他了。对我而言,把稿子交到田先生手里似乎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责任。这次拜访不奢望结果,只为不留遗憾。自己为自己尽了力,回到命中注定的生活就会坦然。找田先生看稿,其实是想让自己的梦破碎得早些。
往我住的南郊许西村走,一路看两边游商小贩,士农工商无比温暖。我知道这将是我未来的生活,我为我的未来感动到落泪。只是青春像一堆柴火,刚刚燃烧,便不得不节省一些以备漫长的未来,那些称为日子的时间在等待我们。我在回去的三路电车上,发现没有给田先生留下我的联系方法。
回到学校继续学画的生活。有一天正在画素描,一个老师进来说省作协的田东照老师让你去他家一下。仔细一问,才知道田先生找不到我,他打电话到吕梁群众艺术馆找他的画家朋友,画家朋友又找到山西大学开美术班的老师,辗转捎了口信给我。我怀着忐忑之心,第二次走进田先生的家门。他见我来,坐在椅子上翻看着我的手稿,然后开始表扬我的小说。他说:文字能力很好,节奏也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得到作家的指点,对那时候我在文学方面的自信心有着无比强大的推动。他淡淡地说会把这篇小说推荐给《山西文学》,我的心狂跳不已,兴奋到连感谢的话也不会说。他告诉我省作协将要举办一个青年作者的读书改稿班,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他会把小说推荐给作协的其他同事。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连连应允。
不久读书改稿班开课,在田先生的引荐下我参加了学习,当时的省作协主席焦祖尧先生对我也鼓励有加。改稿班的生活让我眼花缭乱,不时有声名显赫的作家前来授课。这段生活确实帮我建立了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信心,如果说这方面的兴趣来于自己的天性,而信心却来自田先生为我创造的机会。在我成长最关键的时刻,他提携了我。读书改稿班结束后,我又回到了美术培训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在那部电影里我又看到了黄河。我开始迷上了电影,想当个导演。而田先生还在关心我的写作,不时问我有没有新的创作想法。我觉得不能再隐瞒他了,要把我的改变,把我想从事电影工作的想法告诉他。记得告诉田先生的那一刹那,他的微笑一下凝固了,那是一种极大的失望。他说你在文学方面已经有些基础了,为什么不做文学了。我沉默,无言以对。田先生又说,文学没有电影热闹,是清苦的生活,是不是,他犹豫一下,接着说:是不是吃不了这个苦,我理解田先生的忧虑,一席长谈之后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怅然送我出门。我知道我并没有说服他,就像电影在我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文学在田先生心目中一定是至高无上的事业。只是作为长辈,他宽厚地接受了一个年轻人的改变。在下楼的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让他失望。
之后,之后就是“曾经年少爱做梦,一心只想往前飞”的岁月。几乎很少和先生联络,每年元旦寄一张贺年卡倒是我例行的问候。也会内疚,其实拐个弯去先生家一看,也并非难事。但我在电影上一事无成,远没达到心目中的成绩,多少有些羞于见他。2006年,我的第五部故事片《三峡好人》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同时拍摄的《东》也获得了威尼斯的两个奖项。承蒙吕梁父老的抬爱,要帮我在临县碛口办《东》的首映式。临县碛口正是田先生写《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的地方。我想也到了该回拜恩师的时候,我给先生打电话,邀请他参加首映式也正好叙旧。我们在黄河转了个弯的地方,在碛口见面了。夜晚时分,黄河水拐弯而来,浪声巨大。顺河漂下的一盏盏河灯,将黄河染红。先生静静地望着黄河,我望着先生。我的思绪一下又回到多年之前的那个午后,一个初出茅庐的莽撞青年敲他的房门。那一天,要是先生不在家,要是先生没有开门,要是我在他开门之前就转身离去,我的生活会是怎样,此刻,为我开了门,把我带进创作之门的先生就在我身边。他依旧沉默,像听得懂黄河的声音。是的,黄河的水声也是一种方言,先生听得懂。
前些天,我正在比利时出差,收到短信说先生突然故去。我无法接受这一噩耗,一个人下楼在异乡的土地上徘徊。比利时已是冬季,街上开始有圣诞树,一种年关将近的感觉。每到元旦,我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给先生寄一张贺卡,可现在收件人已经离我们而去。先生走了,留下他不朽的作品、永远的微笑,留给我永远的思念。
2013年10月30日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巨野 / 田素汉 【诗歌】/《黄河畅想曲》
心路遥遥忆当年(原创)
「周日分享」: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吕梁瀑布,瀑布从高而下,水声潺潺。
【引用】山西碛口
什么是山西?06
渭南澄城籍作家、画家老村先生作品《骚土》被81岁日本著名学者、东京女子大学名誉顾问多田狷介译成日文,并自费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