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安平:最 后 一 根 稻 草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岛内是个热心的知音大姐,有位未婚女职员心情黯淡,给她写信求教生命的意义何在,大有厌世之感。
        

三毛很认真地回了那位“不快乐的女孩”一封信,帮她分析人为什么会心情不好,然后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教那个女孩怎么用心去布置房间和花时间学习,以获得和享受生命中的快乐。
        

我想那位女孩收到三毛的回信一定很快乐。
        

但是三毛自己呢?这位经常给别人带去快乐的知心大姐,却在自己48岁时,因为一个并不严重的妇科小手术引发抑郁,在手术后的当天夜里,用丝袜将自己吊死在冰冷的浴室挂钩上。
        

美国大作家海明威,年轻时做事就很特立独行,放弃大学选择就业当编辑,以便继续他的写作追求。然后去了遥远的欧洲战场当战地记者,在战争临近尾声时被炸伤,成了第一个在一战中负伤的美国人,回国后成了名人。
       

海明威将战争中的亲历体验写进他的作品。我曾买过薄薄的一本《永别了,武器》,那就是根据他的经历写的。他的作品,很少花笔墨描述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在战争与死亡面前,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那样苍白无力,在人生的痛苦面前何尝不是?他在小说《老人与海》里说,人可以被打倒,但绝不能被打败。他的风格里透着个人的倔强。美国人评价这位诺奖得主是一位顽强的战士,是美国人民热爱的英雄、硬汉。
       

但就是这么一位美国人心目中的钢铁男人,在一个抑郁难解而又安静的早晨,在他的居所里向他的六趾猫告别后,将双膛枪口放进嘴里同时扣动两个扳机饮弹自尽。
          

三毛和海威明威两个人有太多的相同点了,不止是半生抑郁,不止是选择死亡。
          

三毛年轻时有个意中人,准备订婚前未婚夫意外猝死。痛苦中她再返西班牙,遇到以前认识的荷西,成婚了,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六年时光,丈夫荷西却又遇难了。她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来大陆拜访“西部歌王”王洛宾和“三毛”张乐平,到世界各地不停地旅行,写作……通过这些经历,可以看出三毛决心要做一个想了就要去做不想留下遗憾的人,哪怕经常得到的仍是遗憾。
        

海明威也是一样阅历丰富,去欧洲战场见证过太多的死亡,死后余生里打拳击,打猎,赌博,斗牛,捕鲨,争抢女人……还有四次婚姻,这个满身荷尔蒙喷发的男人活得像个恶棍,一生都是在不断地折腾之中,与天斗,与人斗,与自己斗。
        

你说像他们那样全身装满能量,对生命了解如此透彻并执着追求生命意义的两个人,怎么就都会自杀呢?
        

但偏偏就是像他们那样的人,都自杀了。
        

他们活着,都太在乎人生的意义,较着真地奋力去追寻意义,率性程度超过一般人,经常到了不顾身名的地步。他们活着,都执意按自己的愿望去活,表现出以个人意志为中心的执行力很强的倾向。两个都荷尔蒙过剩的人爱过很多异性,他们都不甘于在世上无意义地平静过一生。
        

他们都享受过人生的荣光,但是后来活着如烟花渐冷,只能依赖精神中仅剩的那点余光斜照,依赖对写作的那最后一点寄托。等到头脑枯绝,再也写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来了,该写的东西都已经压榨干净了,他们的脑子里就再也没有光了,人生骤然一片黑暗。如同海明威痛苦而悲哀地说“我一点也写不出来了,我不行了”;三毛也说“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预告着她的告别。
         

一个人生目的性太强的人,把自己陷入太自我的境地,何偿不是对生命的孤注一掷?
        

他们对于活着的意义一旦感觉消失,生命的支柱只差那最后一根稻草,就会倾刻压垮崩溃。他们心念中一旦升起死的希望,还有什么能阻止他们执意按自己的愿望去死?
        “还有什么该做没做的吗”,这个问题也许在那两个长年陷入抑郁症中的人的心里早已问过无数遍,等到有一天觉得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一丁点欲望和留恋的时候,再也没有一个想说话的人的时候,世界变得和冷战一样特没劲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一切。
       

 他们明白该走了,该告别这个世界了。男性的刚强,女性的柔韧,都没能挽留海明威和三毛。
        

玩自杀,也许就和他们玩其他的项目没什么区别,如果有,那这是最后一次玩。
        

海明威死的前一天说, “我们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的明年就不必等死了”;三毛很多年前就说,“荷西,过几年我再来赴你的约会” ,他们对于死亡的考虑如此清晰,并非糊涂。这两个人都是文学的感性细胞发达,数学的理性细胞弱智,不懂得计算人生。
       

其实他们在成功自杀之前,就早已经在某一天里死去了,只是以前的多次自杀都缺点时机没有成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懂。所有人们看到的灾难,其实都源于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风险。
       

越是内心强大、想寻找到自我的人,越危险。因为这是神的安排,神永远不想让人寻找到自我。
        

人活着不仅要追求生命之意义,还要接受生命之虚无,那是生命的另一面,甚至比有意义的这一面更强悍。接受了人生的虚无,才不会违背人的能力刻意追求,才不会孤注一掷。
        

“人生皆苦,唯有自渡”,这话人们每天都在口边念叨,如木鱼声敲,悟者自悟。
       

还记得金庸先生的那句话吗,“它强任它强, 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 ,明月照大江”,其实这就是回应人生皆苦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来源于心理学开山之作的素材,小众而精彩,熬夜整理,建议收藏
好的生命是“值得”
人生哲理探索:除了活着,人还得有其他更高的精神追求!
旅游真的是“人傻钱多”吗?旅游的意义究竟何在
人生是一场追求,也是一场领悟
三毛: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