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新生:麻花,不同寻常
userphoto

2020.04.16

关注

仲春时分,宅家避疫。开始习惯在下午品赏茶食。

茶,自然首选当年新绿。或许前生在江南一带生活,留下些许夙缘,很喜爱太湖之畔、茅山之上的翠芽。茶食,可根据感觉自备。大多以稻香村精致点心、北京小吃为主。那日,正感觉有些重复感,忽然接到天津文友快递来的十八街麻花。

于是,我在窗前沐着春阳之光,饱享麻花的甜酥脆香与绿茶的清馥微苦,像是品味人生的五味杂陈……

小时候,住家与护国寺小吃店相距不远。偶尔从父母手里接过几分零钱,总不忘去小吃店买一个麻花。

其实,北京麻花平淡无奇——长不足尺、一二两重,两根橙红色面条相互缠绕。吃在嘴里,无非是微甜微脆,略感油香。然而,在粮食受限的年代,在街上拿着小小麻花,便足显几分富足。

后来,北京多类食店繁锦起来,南来北往的风味小吃不胜枚举。食客芸芸,消费广泛。作为滋味单调、品相平俗的麻花,大家便不太关注。

那年仲春,我受邀去天津采写古街文化产品,由此深度了解十八街麻花的前世今生。品赏之余,再度引发我对麻花的“情结”。

天津麻花,最早也与北京麻花一样平淡无奇。令人感奋的是——19世纪20年代一个春天,天津东楼十八街响起清脆爆竹声。“桂发祥”麻花店店主——范贵才和范贵林兄弟俩潜心研制、以半发酵面搓条、夹入什锦馅儿的麻花摆上食柜。

由此,天津小吃文化一枝娇蕾怒放。不长时间,寒食代表作——十八街麻花之名传扬万里。从此,二人的经营之道,如制作麻花过程一般——坯条先分后合,先‘’较劲‘’,后相拥。二人先是各开麻花店,一店名“贵发成”,一店名“贵发祥”,相互竞争、各创新意。数年后,二人合为一处,定名“桂发祥”麻花公司。这时,十八街麻花的品相、口感、包装、品类,较日前又升了一档。20世纪70年代,轻则50克、重则1500克的、融入青梅、糖姜、核桃仁儿、青丝、红丝、桂花、砂糖的“天津十八街麻花”,展现在中国广交会,四海来宾为之惊叹。

桂发祥麻花,酥而不腻、脆而不坚,色彩点缀不多不少、不艳不俗,恰到好处。品相有大有小、包装有精有简。尤其是色彩有“蕴含感”,像是包浆琥珀……

麻花,在古时曾被称为“寒具”。初唐,长安美食大家韦巨源向唐中宗李显进献的御筵菜谱《烧尾食单》里,就有“酥蜜寒具,一款名食”之句。当寒具展现在宋代大文宗苏轼眼中时,便成了一幅精美的工笔:“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色浓于酒,压扁佳人缠臂金。”人们眼中无足轻重的小小麻花,竟然持有很高“辈分”,古老美誉……

追怀到此,我感到口中的麻花,有了特殊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者】麻花,是何滋味?
舌尖上的天津,津门小吃三绝,除了狗不理包子,其他2样你知道吗
大罗天十八街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天津三绝食品之一,获“百年老字号”、“中华
天津三绝和特色小吃【图文音画】
天津麻花为什么叫十八街麻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