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安良 | 慈母若在


十一年前初冬的一天夜晚,我的老母亲平静、安祥地走到了她人生旅程的尽头,嘴角略带微笑,慢慢合上双眼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她为之牵挂一生的四个儿女及一手带大的孙男孙女们。屈指算来,她老人家若是健在的话,今年应该是八十九岁了,让我们晚辈落泪伤心的是:她终究没有能够等到这一天……以至在这十来年的时间里,我极少参加长辈或是朋友父母的生日寿宴,这倒不是对长者的不尊,而是我怕触景生情,不能自控。


母亲虽是位目不识丁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诚实做人、不沾便宜的品行给我们做儿女的树立了标杆。我们兄妹四人,小妹小弟又是一对龙凤胎,那些年父亲身体不是太好,我们兄妹年纪尚小,这样一个六口之家,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在那个凭力气挣工分,并据此分粮分草的年代,母亲累死累活辛苦劳作一年,生产队年终决分,不仅拿不到一分钱回家,反而超支(需家里补足相应的款项,方能领回所分得的粮草),日子之艰难超乎想象。尽管如此,母亲日复一日超负荷地出工劳动,对家人、对邻居从无一句抱怨之言,更绝对不会去沾别人或集体的半点便宜。

每到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节,不得已从邻居或亲友那儿借个三斤两斤或米或面(那个时期大多数人家口粮都十分紧缺,没有隔夜粮应该不是一家两家),而一旦有米(面)加工到家,那怕再少,母亲总是匆匆忙忙,吃不成饭也要先将所借还上,给人家连声道谢,每次都要多还上一把米或是一勺面粉,她这才心安而归。我见家中还剩不多的米(面)很是不解,母亲总是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谁家过日子都不容易,碗里饭食不够,多往锅里加一瓢水,饭烂一点、粥浠一点,肚子有个六七分饱也就差不多了,借了别人家的东西总得及时主动归还才对。


母亲常常对我们讲,不是自己的东西那怕再好,也要眼不红、手不痒,不能动半点贪占之心。记得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由团宣传股长调任军政治部给主任做秘书,秘书这个职位也许对母亲来说并不是真的很清楚,但她眼见着我跟随将军前后,同车出入,心中也明白八九分。一天我下班回家,母亲没了往日的欢喜,满脸凝重,叹了一口气说,儿子你知道吗,妈这几天真的是高兴又有些不放心啊,高兴的是你工作在大单位,跟着大领导,你有出息妈高兴,但又不是很放心,你得凡事处处小心,不贪不沾才对,农村出来的能有个一官半职很是不容易,也算老黄家的祖坟上冒青烟了,一定要知足啊!

那几年每到除夕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时,她老人家总是重复着这句话。她哪里知道,其实当秘书的并不负责人事调整安排,也不经手财物调拨发放,只是服务领导,看着虽是风光,然而实惠真的并不多。但因为整天跟着领导,人脉资源不能说是没有,若要为一心想着提拔高升走捷径的人牵个线、说句话、托个情,从中为自己谋点私利,捞点好处,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然而,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回转方,从一般干部到班子成员乃至部门主要领导,母亲的话语我是时时铭记在心的,始终伴随着我的人生而警钟长鸣。现在离岗休息闲赋在家,心里到也十分坦然和平静,并无半点担忧与不安,吃得饱睡得着,带孙女做家务,算得上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偶尔还要小酎一杯,过着这样滋滋润润的小日子,真的要感谢母亲那么些年的叮嘱与提醒。


也许母亲一生并不知道'伟大'一词之寓意,但她始终在践行一个伟大母亲,一心只为子孙的前程和幸福,全然不顾自己身休、心理的最大承受,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在肃然起敬的同时,又深感愧疚和不安。

我1976年高中毕业,两年的高中时间,开门办学、学工学农竟占去了近一半,高考落榜当是必然,但我真是心不甘情不愿,一心想着出去闯一闯。第二年冬季征兵开始了,我的内心矛盾极大,既想参军入伍,又考虑到自己生为长子,不能全然不顾家中的困难和父母肩上的重担,一心只为自己。母亲似乎有所察觉,鼓励我说,男孩子总是窝在家里头,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的,部队是个培养人的好地方,好男儿就应该当兵去,即使入不了党、提不了干,练练身体,见见世面也是好的。在母亲支持下,我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步入了军营,成了一名光荣的守岛战士。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离家时母亲对我说的那句话,老大,到部队后好好干,家里的事别常挂在心上,弟妹们都大了,日子会越来越好。事后我还听说,母亲当时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和亲友长辈(我的外婆便是其中之一)的指责而支持我参军入伍的。


弟弟小我整整六岁,到了他符全征兵年龄时,我已在部队入党提干,这对他触动很大,当兵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可谁知事不如愿一一在车床加工零部件时,右手无名指被压断一节,当兵自然成了泡影。我有一远房表哥在江西某地任职,弟弟有意投他而去,以此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但那时我在部队提干不久,没十年八年恐难解甲归田,弟弟很是犹豫开不了这个口,母亲却坚定支持,去!为什么不去?人就应该往高处走,你们俩兄弟一个在浙江,一个在江西,我和你爸两地走走看看多好,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那时你哥也回来了,我们老有依靠不碍事的。

就这样,在母亲的鼓励和催促下,弟弟到江西有了一份较为不错的工作,并在那儿落户安家、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很是不错。我的儿子出生后,母亲更是喜不自禁,照顾儿媳妇做月子,为孙子把屎把尿,换洗尿布,忙里忙外,真的很不容易。大妹妹的儿子出生不久,她的婆婆便去世了,母亲便把小外孙抱到自己家中,管吃饭管穿衣倒还好办,关键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那可把老母亲急坏了,如同天塌下来一般,生怕有半点闪失,不好向女儿女婿交待,就这样在焦虑不安和担心受怕中熬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外孙他从村里小学毕业,初中在镇上住校方才告一段落。


此时,母亲理应休息休息、调理调理,好好恢复一下体力。不巧的是,那个时候小弟的儿子快到了上学年龄,他们夫妇又遇上双双下岗,外出打工真的脱不开身,很是一愁莫展。小妹俩口子忙于生计,接送女儿上学放学竟成了一大难题。见此情景,母亲只问了小弟、小妹同一句话,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不放心?就这样,在母亲的一再坚持下,他们将各自的儿子和女儿一前一后送了过来。打那以后母亲每日往返四趟将两个小孩送至学校,接回家来,且是风雨无阻,辛苦劳累可想而知。现在我常想,如若母亲不是为儿孙们如此这般过度操劳,拼命付出,承受着身体、心里的双重压力,也许不会走得那么早,这才刚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还没几天啊!每每想起这些,我都不禁流下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母亲 连载 五(任喜娟)
我的家族创业史
我60岁,照顾母亲30年,她把房子和钱都留给我弟,还把我当仇人,太气人
王爱能|大樟树
小说类:《兵临城下》56 第56回 帮女儿母亲劝老伴 报恩宴婚事将玉成
刘向军:再读“关特”——读关双全先生《敝帚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