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晚年一帖:留给世人的书法启示

人生最大的吊诡,往往是不经意之间的一语成谶。

被贬于黄州的第三年,苏东坡写了一首词《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此后的命运,真的被自己说着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们乐道于苏东坡的乐天达观,其实,我们在他的诗词与书法中,或许能看到一个骨子里悲观的情愫。

日前北京故宫600年纪念活动,特展“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书法自媒体圈都挺嗨的。但是,展品中的苏东坡书法作品,其实还不是最精的。当然,这本身是一个文化展,而不是一个狭隘的书法展。

书法自媒体圈之所以自嗨,是因为实在搞不出什么有真知灼见的内容。尤其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呈现搞文史八卦、无原则蹭热点的趋势。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KPI数据考核的背后,是反映出书友喜欢阅读那一类内容的。所以,无聊的书法自媒体圈之所以这样,是编辑们与订阅者们密切互动配合的结果——谁也别赖谁。

苏轼《渡海帖》

苏东坡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认为,以早期的《寒食帖》、中期的《人来得书帖》、晚年的《渡海帖》为三个主要代表。字里行间,并不是表面的书风有什么重大的改变,(端明大学士没现代人那么无聊,整天想着怎么创新!)而是线条中线质的改变、所反映出来的用笔态度的改变,这本身也是人生态度的转变带来的。

所谓人书俱老,所谓世事洞达,所谓笔墨苍凉,在苏东坡晚年《渡海帖》中一一显现。不再和人们用书法讨论笔法,不再刻意表达书法态度,一切“以无法胜万法”。

《渡海帖》



【释文】: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苏轼《渡海帖》,亦名《致梦得秘校尺牍》,纸本,行书,28.6X40.2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书于宋元丰三年(1100),是年苏东坡六十五岁,被赦后,终于可以从海南岛返回大陆中原了。渡海前夕,想与故人见上一面,但不巧错失机缘,苏东坡有一种预感,“未知后会之期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难得一见苏东坡书法大江东去
苏东坡们的遗憾
东坡晚年二帖: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渡海帖》
苏轼书法名世一字千金,一字难求,有时一只羊腿就能交换。
苏轼《渡海帖》,晚年之作,妙不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