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北京沦陷时期的话剧 | 李云子

《北京人》剧照

“七.七”事变后,北京的话剧活动被迫处于停顿状态。部分从事话剧的青年多奔赴延安或内陆抗战;滞留下来的也在观察,寻找机会在北京重新恢复话剧活动,以期在祖国的土地上耕耘民族的文艺,为广大沦陷的北京群众提供精神食粮。这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据记忆所及略述片断,借以弥补这一阶段的空白。

石挥

·北京剧社成立·

一九三八年夏,由蔡方、马进等从事话剧的青年率先在北京成立了业余话剧团体,定名为“北京剧社”,为活跃北京话剧活动奠定了基础。

北京剧社于七月二十三公演《干吗》(陈绵译,公演时改名《天罗地网》),标志着话剧活动的起点。为了使话剧遵循严肃认真的艺术道路,当年冬剧社迁入六部口的一所小楼,推选画家魏赓为社长。剧社的社员是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和一般职业青年,都是热爱话剧的年轻人。

剧社选定以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为相继演出的剧目,陈绵亲自导演。每次公演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为后来纷纷成立的业余话剧团体做出了榜样。

每一个演员接受分配的角色之后,就开始了塑造人物的过程。例如石挥为塑造《雷雨》里鲁贵这个角色,几乎走遍了全北京城,观察在树荫下、门前、街口躺在藤椅上,一边挥扇一边喝茶聊天的人们,寻找剧中人鲁贵的类型,所以石挥扮演的角色有“活鲁贵”的声誉。

北京剧社自一九三八年成立至一九四五年停止活动的七年间,共演出《干吗》、《雷雨》、《日出》、《原野》、《茶花女》、《北京人》、《云彩霞》等剧目。

曹禺

剧社当时集聚了许多志在话剧艺术事业的青年,如石挥、马进、杨师香、侯景夫、陈光、舒润华等许多人。他们为沦陷区的北京群众观赏中国自己的话剧贡献了力量。现在,他们都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除谢世的以外,许多人仍坚持在戏剧和电影阵地上,继续贡献自已晚年的精力。

·崛起的四一剧社·

北京剧社成立后,有的学校也成立了话剧团,如“育英剧团”、“晨钟剧社”等等。由于租赁影剧院困难,他们主要是在学校演出,对社会上没有多大影响。北京剧社的每个剧目均精雕细刻,决不轻率演出,所以公演的机会也不多,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迫切愿望。因此,顾嘉恩、范映、陈光等酝酿再成立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打破北京剧社孤军奋斗的局面。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成立了“四一剧社”,宗旨主要是“推进话剧运动,谋多次的上演”。剧社成立后,即积极筹备公演曹禺的《北京人》,并在北京饭店首次演出。第一晚向隅的观众纷纷要求购票站着看,幸有一位不相识的观众借来百把折叠椅,满足了观众的希望。这说明北京的平民百姓是盼望着欣赏中国人自己演出的话剧。《北京人》得到广大观众的拥戴,增强了大家的信心,相继演出了《雷雨》、《日出》、《原野》,既争取了观众,也锻炼了社员。

剧社成立后,经过努力,实现了多次公演的宗旨。一九四三年夏,与“仙宫电影院”签订了长期公演话剧的合同,企望由此把业余改变为职业的话剧团。原计划自七月四日起连续公演《日出》、《雷雨》 、《原野》、《北京人》、《干吗》等剧目,并成立了剧社的职业部,将每晚演出所得,平均分配。只是天公不作美,第一场演《日出》正遇上大暴雨,颶风刮断了输电线路,剧场停电,仅有的二十多位观众不肯退票,就用蜡烛演出。此后阴云密布了半个月,雨下下停停,影响了演出。剧场不愿再继续下去,剧社创办小剧院以实现职业化的美好愿望也破灭了。

四一剧社是热爱话剧艺术事业的集体,并没有因职业化受挫折而气馁,又继续排练了有序幕和尾声的《雷雨》、曹禺的独幕喜剧《正在想》和意大利名剧《未完成的杰作》。还受聘赴青岛公演《原野》、《名优之死》、《干吗》 等剧目。返京后即筹备排演《家》,由于电影《家》的禁演,波及话剧也遭禁演。后虽开禁,但影片不受观众欢迎,话剧的公演也观众无几,剧社濒临关闭的危险。

前排左二为白玉薇

一九四四年,四一剧社为了开展话剧活动,争取自己的存在,决定约请京剧著名演员演话剧。这个设想得到了李世芳、白玉薇、张玉英的赞同,经商妥共演三个剧目:李世芳饰演话剧《秋海棠》剧中京剧名旦吴钧;白玉微饰演《云彩霞》剧中京剧女伶云彩霞;张玉英饰演《一代女伶》剧中红女伶。后因李世芳赶沪演出返京时飞机在青岛失事,剧社只得积极筹备《云彩霞》一剧,除约请京剧女伶白玉薇串演话剧外,还约请电影名演员王元龙担任导演,于一九四五年三月公演。场内座无虚席,是话剧演出的一次盛况。

·年轻的话剧爱好者没有虚度青春·

四一剧社成立后,主张社员们广泛地团结热爱话剧的青年,有能力的可以自己成立剧社展开活动,期望能够占领话剧舞台,演出有价值的文学名著。在此期间,陈北京剧社、四一剧社外,相继成立了许多业余话剧社,其中成绩显著的是:甲申剧社、晨钟剧社、古城剧社、艺生剧社、北法剧团、北电剧团等。以一九四四年为例,全年演出的话剧团体十二个,演出剧目二十三个,共在剧场演出二百五十场以上,被称作“话剧年”。

由于在北京的土著剧团提倡和普及话剧这一重要剧种的作用,既培养了话剧人才,又培养了话剧观众,能够与京剧平分秋色。由于北京有广大的话剧观众,吸引了上海的若干剧团,如中国旅行剧团及银星旅行剧团等来京公演。

从一九三八年北京剧社成立至一九四五年抗日胜利这七年的时间中,在沦陷区的恶劣环境下,以北京剧社为榜样,所有的业余话剧团体都坚决顶住一切压力,坚持演出文学名著,《雷雨》、《日出》、《原野》成了各业余话剧团的保留剧目,形成在政治上不屈、艺术上严肃的作风,争取了观众、占领了舞台。这一群热爱话剧艺术事业的年轻人,现在都届耄耋年纪,回忆过去这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青春没有虚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岛与话剧有缘
一道城市文化风景:为什么是人艺?
北京人艺,如今怎么了?
赵光发:曹禺【1929】——话剧教父(2021年9月30日)
细数天津人艺走出的22位老艺术家,好多都是电影明星,其中一对是夫妻
天津人艺走出22位老艺术家,还有好多电影明星,其中一对是夫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