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小蕙《协和大院》:百年协和的医院缩影、精神实录

《协和大院》
作者:韩小蕙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4月

9月16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散文家韩小蕙著述的纪实散文集《协和大院》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刘恒,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协和大院”是1917年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建立而修建起来的花园洋房大院,现在的地址是北京外交部街59号院,一百年来一直居住着协和医院的医生们。本书以第一人称的亲历、所见、感受、思考,记述和描写了一批曾在大院里居住过的协和医院大师级名医,如林巧稚、黄家驷、吴蔚然……在大院里的居住故事。这些名医皆中国第一流医学专家、教授,很多都是中国某医学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的人生精彩纷呈,很多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珍贵资料,更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写照。韩小蕙在协和医院出生,在协和大院长大,在“见面尽大医,往来无白丁”的环境熏陶下,铸成了写作这部作品的深厚基础。

▲  百年前的协和大院小楼

研讨会由北京市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联合举办。出席会议并发言的专家还有邱华栋、周明、何启治、孟繁华、贺绍俊、陆建德、白烨、梁鸿鹰、李建军、阎纯德、彭程、李林荣、刘琼、饶翔、王国平等。
以下,是与会专家们的精彩发言摘录。







贾平凹

韩小蕙的《协和大院》在《美文》连载一年半,共十八期,每期一万五千字左右。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版面,是《美文》创刊以来没有过的。每期我自己看,也推荐给朋友看。这是一部厚实的书,写得扎实,密实,有细节,有人物。容量也大,很充沛,最难的是把史实史料与今天的现实融汇贯通着写。这部书对当下的散文写作,有突破价值。

(贺信)

李敬泽

《协和大院》是一部引人入胜,又有丰富维度的作品。这部作品同时也是属于作者的生命之书,展现人生之百态、世事沧桑,展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命运,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书中,作者并没有摆出一副考据历史的姿态,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命感受,书中所讲述的故事都成为作者纷至沓来的生命感受的一部分。

这部作品是一部精神的自传,作者把现代以来构成我们复杂经验的人和事,内化为她的生命感觉。《协和大院》是我们近年来纪实性作品非常重要的收获。

刘  恒

《协和大院》一书显示出了文体的独特性,在强调时间之外,还强调了空间感,因小见大,虽然是在写大院,同时也在写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作品还展现了文体趣味性,讲述了大院里发生的方方面面,写了许多的名医、大医的故事,犹如一部小型的“史记”。特别是在“文革”的复杂历史阶段,知识分子命运发生微妙的变化,适度真实地记录这段历史的痕迹,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书是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记录,令人感到亲切。我在她的记录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同伴,看到自己的幸福感和痛苦感,这对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独特的价值。

邱华栋

作者以一种“画框式写作”的独创方法进行写作。

墙上有五六幅画,每幅画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景深,这幅画进去以后深入主题,这是作者结构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魅力。因为这种画框式的结构能够打破时间线索,打破我们理解的物理时间,也能够打破里面叙事的时间,把所有主题都串起来。每一章实际上是切入的是不同的景深,从这个景深进去以后,她的触角,前前后后的外延内涵等等都可以拓展开来。所以这么大的主题,以画框式的写作方式撬动了,给我们提供了极其精彩的文本。

从写法上来讲,本书会给当代很多写作者提供非常好的启示和经验。作者在写一个特别大的题材的时候,首先要想好怎么结构它,这对作家来讲是极其需要考验的,韩小蕙以她非常精妙的构思,在画框式写作的方式上,每幅画,每个框里面有一个景深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百年协和里面的这些层层叠叠的亮点、这些历史里面的积淀,一直延伸到当代社会。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才使这部作品具有多重魅力。



梁鸿鹰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给中国最高的医疗机构和里面的先进分子树碑立传,写史描画精神图谱。

同时,我特别喜欢里面对一些植物、动物、鸟虫的描述,我觉得不是自外于整个文本的,除了表现她对大院当中这些生命的认真观察之外,也体现她的一种博物的追求,这对散文家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它丰富了散文的文本。

关于那些楼、那些院落、那些户主们的变迁,关于花草、树木、鸟草等等,在时代大的风云裹胁之下,他们是如此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作者写出了这些,留下了一些,也消失了一些。她叹惋,呼唤那些纯净的、美好东西的存在,这是更重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是协和大院的命运史,也是这个大院的一个博物志,也是一种大医精神的展现。所以从多种角度可以探讨这本书的价值。


孟繁华

《协和大院》是一部简史,以20多万字书写了协和大院的变迁史,以及它与中国社会历史社会的关系。书中展现了中国现代医学开拓者们的医学成就、人格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另一方面,作品也是北京文化的地理志。作者对北京文化以及文化地标的熟悉,在不经意讲述当中表达出来了。带有文化地标性的这些文化地理的书写,使作品增强了芳华四溢的品格,也增强了可读性。

同时,在记述大师名医之外,这部书还写了作者自己的成长史,以独特的散文笔触展开,读来十分亲切,有强烈的怀旧感。

孙  郁

感谢巴金、冰心那一代人,他们经历过五四,他们把人道主义、科学、反封建思想带到八十年代启蒙,所以才会有作者韩小蕙这一代以朗健的、开阔的、非民族主义视角来看待我们的民族历史,它有这样的精神在里面,这是这本书里最感人的地方。作者绝对不是狭隘的泛道德化和泛意识形态化的书写,她是颠覆那种东西的,虽然她以一个女性的柔软的、孱弱的,甚至有时候觉得过于自言自语的方式,但是她在抵抗现在流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是这本书闪光之所在。

何启治

《协和大院》的真实感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真实感不是虚构艺术的真实感,不是虚构的艺术的真实感,而是散文的、报告文学的、纪实文学的真实。


穆  涛

《协和大院》里面细节的东西、人物的东西、纠结的东西、文学性的东西很充沛,它在今天的散文怎么写得好看、怎么写得复杂、怎么写人物、怎么写细节方面是一个突破。

这本书里谈旧的东西并不想着旧,写新的东西也想着深度的东西,这两个融汇得很好。

周  明

首先这是一本厚重的纪实文学,一本构思巧妙的容纳中国协和医学大学、协和医院、协和医院专家学者教授们居住的协和大院的百年变迁发展历史。它既是一本优秀的纪实文学,又是具有医学界史料价值的著作。

作者以流畅的笔触,以一个大院中小孩子的视角,对大院中发生的一切,对大院中大人、小孩们的所作所为娓娓道来,打动人心。这个大院就在东单外交部街东头,整整毅力了百年,百年的变化、百年的沧桑、百年的迅猛发展,她是见证者。
陆建德

中国在现代化转型的时候,医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个过程里,书中充斥着现代史的细节。希望作者辛勤耕耘。《协和大院》再出续篇。

白  烨

这是以“我”为主的史记性的写作,而且写得有温度。

在某种意义上讲,作者写出了协和大院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而且写出每个人的追求和命运。通过这样一些人物形象,写出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追求,也写出了协和精神——那种崇尚科学、追求知识,通过知识的追求把控自己的命运,而且把自己的理想跟救死扶伤结合起来的家国情怀。

贺绍俊

第一个感受是它的文体,这是一个纪实文学和散文的合体,一种交响。作者写的时候没有文体上的约束,完全是因为需要就这么写。

第二个感受,全书贯穿着对知识和精英的敬畏,这个始终管贯穿在她的叙述当中。她通过对知识的抒情来表达她这种敬畏,这跟她高贵的向往和表达的敬意是相同的。

第三个感受,她的娓娓道来的风格也给我印象非常深。

第四个感受,这是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写作,所以读起来会被她的文字所打动,被她那种真挚的情感打动。

李建军

我觉得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书写了成长和进步的艰难。成长是作者自己以及她那一代人的成长,进步是整个中国社会进步的艰难。在作品里面将史诗风格和细致的细节呈现,结合得非常好。

另外,整个书里面体现出了非常自觉的,或者说非常热情的仁爱精神、人道主义精神。


刘  琼

我们看到很多非虚构作品或者纪实作品、散文作品,特别是对这样集中式的写作会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像作者这样的角度和她的独特身份,也写不成这样。她在写这个素材的时候,有远景扫描,但更多是近景特写。这种近景特写包括她的议论的东西,一方面从文体结构上比较跳感的东西,另外她还有独一无二的角度。她其实是一种“女儿式”的写法,协和的女儿,协和的子弟,有情感的东西在里面。但她又是从童年开始,因为它有历史的纵深感。从童年开始写,所以这个“女儿”还有儿童的视角在里面。所以最后决定这个文本的一定是有态度的写法。

另外她还有一种清澈的态度在里面,这本书可以叫做协和大院的人和事。同时也有成长性的阳光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这是独一无二的写法。


李林荣

这个作品放在今天散文创作格局当中,最重要的特点,除了历史的叙事,对医学题材,特别是西医的职业道德带来的人格分化在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的重要表现和一路被淹没的价值,没有话语加以表达、没有文学作品加以对应的空白,做了很充实细腻的填补,而且表达非常到位,因为她就是深在其中的,协和大院的一个子弟。

除了这个维度之外,我们当代城市生活的形态,建筑与文学,实际上是很重要的课题。在表现复杂的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方面,《协和大院》也有一些探索性的表现。

田  鹏

作者挖掘大医、大神之大,精神之大,她又是从小我的角度出发的,站在不断成长的自己,有时候甚至是很小的自己,从这个视角来观察、感悟。可能有些感受不是那么深刻和全面,但是是非常纯粹的、非常清澈的感悟,不掺杂任何功利的解读或者其他方面的描述,所以让这部作品又有了很多温情的成分。她写的大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医术怎么高超,她写的是怎么对小孩平易近人,怎么去院里给大家义诊等等。这些处理方法,这种大和小的结合,让这部作品增加很多可读性,也有很多人情和人性的感动。















韩小蕙,女,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光明日报社原高级编辑。中国作协第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北京东城区作协主席。南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出版《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30部作品集。主编出版《90年代散文选》《当代女作家散文选》及1998年以来历年《中国散文精选》等64部散文集。

本期微信编辑:qx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协和大院》的守望与寄托
百年协和大院里的故事——读韩小蕙的《协和大院》
阅读,在静默中走近作家
散文百练:我的大院,我昔日的梦(韩小蕙)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