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纯洁的友情是稀少的
薇依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本文选自她的书信及文集《在期待之中》,题为《内心爱上帝的几种形式:友情》。

在她看来,友谊应是一种无用的快乐,就像艺术或生活给人的快乐那样。友谊的基石是平等,如果双方之中有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自主性,友情就遭玷污。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并无友情而言,而纯洁的友情总是那样稀少。

有没有让你想起哪位朋友呢?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欢迎分享给你的好朋友。

▲ 西蒙娜·薇依1909年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进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研究。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为对世上的苦难有切实的体验,1935年她到阿尔斯通、雷诺等工厂像真正的工人那样从事重体力劳动。从1940年到1943年,这是薇依著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几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8月24日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年仅34岁。


Valuska Mihály Víg - Film Music From the Films of Béla Tarr


有一种具有个性的人类之爱,它是纯洁的,并包含着神圣的爱的预感和反映。这就是友情,它应从这个词的严格的本义上去理解。

对某人的偏爱是完全不同于仁爱的另一回事。仁爱是一视同仁的。倘若仁爱偏向于某方,那么,不幸的偶然性就是唯一的原因,正是这种不幸引起互相之间的同情和恩爱。仁爱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只要不幸能在所有的人之间引起这种相互的同情和恩爱。

个人对某人的偏爱可能有两种性质。或者在他人身上寻求某种好处,或者需要他人。一般来说,各种可能的依恋分别属于这两种类型。人们倾向于某事,或者因为在其中寻求好处,或者因为不能缺少该物。有时,这两种动机同时起作用。但是往往不是这样。这两种动机在其自身是有区别的,各自完全独立的。倘若人们别无它物可吃,就会吃变质食物,因为别无选择。一个并不贪食的人寻求美味佳肴,但他很容易就放弃享用美食。倘若没有空气,人就会窒息;就会挣扎寻找空气,这不是因为人们在等待某种益处,而是因为人们需要空气。人们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并非出于某种必需,而是因为这是一种乐趣。随着时间流逝,第二种动机往往会自动继承第一种动机。

有人抽鸦片,因为这使他进入一种他认为是超脱的特殊状态;随之,鸦片就使他进入痛苦的境地,他觉得每况愈下;但再也离不开鸦片了。阿诺夫花钱将阿涅斯从她养母那里买来,因为他认为家里养一个小女孩是件好事,将来可以使她成为一个规矩的妻子。后来,她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耻辱。但是,随着时光推移,他对阿涅斯的爱恋已成为一种生命攸关的大事,他居然说出了这样的惊人之言:我觉得我必死无疑……


阿巴贡起先把黄金看作财富。后来,黄金对他来说成为一种使他心神不宁,日夜操心之物,失去黄金就会使他丧命。正如柏拉图所说,必需之物和财富之间,在本质上有着巨大差别。

从某人那里寻求好处同希望某人得到好处之间,并无任何矛盾。鉴于此,当推动人们接近某人的动机仅是寻求某种好处时,并没有具备友情的条件。友情是一种超自然的和谐,是对立的结合。

当一个人处在某个必需阶段时,人们不可能希望他得到好处,除非人们不再追求自己的好处。哪里有必需性,哪里就有强制和统治。人们受自己所需要之物的支配,除非人们是所需之物的主人。对每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财富是自由地支配自己。或者,人们放弃这种自由支配自己的权利,这样做就构成祟拜偶像之罪,因为人们只有在崇拜上帝的情况下才有权放弃这种权利;或者人们希望自己所需之人的这种权利被剥夺。

各种各样的机缘都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建起感情的纽带,这种纽带具有必需性的铁一般的坚实。母爱往往是这种性质;有时父爱也如此,正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情形;最激烈形式下表现出来肉欲,如《妇人学堂》和《费得尔》;由习惯而形成的极常见的夫妻之间的恩爱;较少见的是忠孝和兄弟间的爱。


在必需性中有各种不同程度之别。一切引起生命力减弱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生命力是从这个词可能具有的准确和严格的意义上讲的,如果说我们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同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研究同样深入的话。剥夺极其必需之物,就会造成死亡。当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力同另一个人休戚相关时,就是这种情况。剥夺次要程度上的必需物,或多或少会引起严重的削弱。因此,完全剥夺一个人的食物会引起死亡,而不是部分剥夺。部分剥夺只会削弱一个人的身体。然而,达不到某种限量的食物,就会引起身体削弱,人们把这个限量称为必需品。

情感纽带中的必需性的最常见的因素是同情和习惯的某种结合。正如吝啬或堕落这类情况,起初是寻求某种好处,但随着时光流逝,这就转化为一种需要。但是,同吝啬、堕落和一切邪恶不同之处在于:在情感的纽带中,寻求某种好处和需要,这两种动机能够和谐共存。它们也能分开。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恋仅仅出于需要时,那是一件残酷的事。世上很少有如此丑恶和可怖的事。每当一个人在寻求好处而得到的仅仅是必需物时,总有某种可怖的事。在一些故事书中,一个亲爱者长着一颗骷髅突然出现在眼前,就是活灵活现的形象。确实,人类灵魂拥有一大堆谎言以对付这种丑恶,并在仅有必需物之处给自己臆想出某些虚伪的好处。由此,可以说丑恶是一种恶,因为它迫使人撒谎。

一般来说,每当必需性——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使人如此强烈感受到它以其强烈度超出了经受冲击者的撒谎能力时,必定会出现不幸。因此,最纯净的人也最容易遭到不幸。那种自我保护的自动反应会在灵魂中增强撒谎的能力,对于有可能阻止这自动反应的人来说,不幸并非是恶,尽管它始终是一种创伤,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衰落。


当一个人通过包含某种程度必需性的情感纽带同另一个人紧密相联时,这个人不可能希望同时在自身和他人身上保持自主性;根据自然的机缘也不可能作到这一点。但是,通过超自然的奇迹的干预,则有可能实现。这个奇迹就是友情。

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友情是一种由和谐构成的平等。”有和谐是因为在必然性和自由这两个对立物之间有一种超自然的统一,这两个对立物是上帝在创造世界和人类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有平等,则是因为人们渴望保持自身和他人的自由意愿的能力。

当有人愿意从属于他人,或者同意从属于他人时,便无友情可言。拉辛悲剧中,比拉德并不是奥雷斯特的朋友。在不平等的关系中无友情而言。

某种相互性对友情来说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如果双方之中有一方完全缺乏善意,那么另一方出于尊重,他不应试图伤害自由意愿而消除自身的情感。如果双方之中有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自主性,那么,另一方出于自尊,应当断绝双方关系。同样,自愿卑躬屈膝者不可能获得友情。但是,包含在情感纽带中的必需性可能仅仅存在于某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友情只是单方面的,如果我们从这个词极准确和严格的意义上说的话。


一旦必需性哪怕在一瞬间压倒了双方都保持自由意愿的愿望,友情就遭玷污。在人间一切事物中,必需性是不纯洁的原则。在友情中,即使有一丝讨好对方或相反的愿望,一切友情都是不纯洁的。在完美的友情中,这两种愿望都不存在。两个朋友完全接受作为两人而不是一人的存在,他们尊重作为两个不同人而存在于他们之间的距离。人有权利欲求直接与之结合的,唯有上帝。

友情是一种奇迹,由于这种奇迹,人同意保持一定距离,注视另一个对于他来说像食物一样必需的人。夏娃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然而,她并不需要果子。如果在她看着果子时感到饥饿,如果她尽管饥肠辘辘,还是茫然地望着果子而不向前迈出一步,那她就会实现与完美的友情类似的奇迹。

从尊重人的自主性这种超自然的德行来看,友情类似由不幸引起的同情和感激的纯净形式。在这两种情况下,对立物即和谐的两方面,是必然性和自由,或者可说是从属与平等。这两对对立物是等同的。


鉴于纯净的友情里并无讨人欢心的愿望或相反的愿望,在友情里有某种与情感并存的类似漠然的东西。尽管友情是联系两人的纽带,它具有某种无个性的因素。它并不会损害公正性。它丝毫也不阻止人们仿效天父的完美无缺,天父把阳光和雨露普洒人间。相反,友情和这种仿效是互为条件的,至少,在很多情况下如此。因为每个人,或是说差不多所有的人,是通过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必需性的情感的纽带同他人相联系的,只有把这种情感改变为友情,人才可能接近完美的境地。友情含有某种普遍性的东西。友情在于爱一个人就像人们要  爱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那样。正像几何学家研究某个个别的图形以便推断出三角形的普遍特性那样,爱人的人将普遍的爱移植在某个个别人身上。自愿保持自身的和他人的自主性,从本质上来讲是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当人们要在不止一人身上保持自主性时,也就想在所有的人身上保持自主性;因为人们不再使世界秩序环绕尘世这个中心。人们把中心移到九重天之上。

如果两个不正当使用情感而相爱的人,以为能结合为一体,友情就失去这种功德。同样,也无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可言。这可以说是一种淫乱的结合,即使这种结合发生在夫妇之间。只有在两人之间的距离得到尊重和保持之处才会有友谊。

喜欢想像在某一点上自己的想法同所爱者一样,或是渴望这样一种看法上的一致,这事实本身就损害了友情的纯洁,同时损害了智慧的诚实性。这种情况经常可见。同样,纯洁的友情是稀少的。


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必需性的纽带并没有超自然地改变为友情时,不仅情感是不纯净的和低级的,而且情感中还混杂着憎恨和厌弃。在《妇人学堂》和《费德尔》中体现得很清楚。在肉体的爱及其它的情感中,机缘始终是相同的。这很容易理解。我们讨厌我们所依附之物。我们厌恶依附于我们之物。有时,情感整个地转变为憎恨和厌恶。有时,这种转化几乎是即刻发生的,以至几乎任何情感都来不及表现出来;当必需性几乎立即被揭露时,就是这种情况。当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的必需性不是情感型时,当这种必需性只取决于境况时,敌对性往往从一开始就出现。

当基督对他的门徒们说:“你们相爱吧”,他并不是嘱咐他们要爱恋。因为,事实上,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由共同思想、共同生活、习惯所缔结起来的纽带,基督要他们把这些纽带转变为友谊,以免这些纽带蜕化为不纯洁的爱恋或憎恨。

基督临死前说的这句话是对爱他人、爱上帝训戒的新补充,我们可以设想,正像以仁爱待人一样,纯洁的友情包含着某种类似圣事一样的东西。基督说:“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哪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他说这些话时也许是想指明同基督教的友情有关的东西。纯洁的友情是原初和完美的形象,即三位一体的形象,也就是上帝的本质所在。两人合二为一是不可能的,如果上帝并没有在他们之中每个人身上显灵,他们就应当严格保持他们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相交之点在无限处。

文字丨选自《在期待之中》, [法] 西蒙娜·薇依 著,杜小真 顾嘉琛 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6月版

图片丨网络及《生活大爆炸》《老友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友情|1200字以上优秀作文
【梁晓声】人生的情感纽带:参透爱情、友情与亲情的缘分
说“性”是男女之间的爱的纽带,是两个人感情的升华,说法正确吗
《纯洁的友情赶走了寂寞 》
陈果: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洁的友情?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洁的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