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藏在《劝学》中的大秘密

一篇好文字,正如一座园林。我们徜徉其中,不仅要看园中花花草草,更要懂得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的布局,明晓其苦心孤诣之处。我们读《劝学》亦应如此。这篇经典的论说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和鲜明的对比论证,固然弥漫着经久不散的芬芳,而其通篇洋溢着的强大的理性光辉则更是烛照古今,耀人眼目。在阅读中,我们若顾此失彼,那也就应了买椟还珠这个成语了。

我们看到的《劝学》这篇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开门见山,道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恐怕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了。可以说,古人的信息量、知识量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天壤之别。钱钟书说:“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而实际上,古人的见识并不见得比现代人差,甚或是现代人的见识倒是远远不如古人的了,不信你看近现代以来,我们出了几个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呢?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历史好似并没有显出进步,或许还稍稍退步了些呢!话说得有些远了。荀子在他那个时代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而这个观点放在现代来看,不仅不显得过气,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其非凡的意义,可见荀子老先生的目光之深远了。在荀老面前,我们都是小孩子。对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疑问的人来说,对于一个求知若渴、求智若饥的人来说,学习的确是不能一刻停止的,不然,怎么对得起他有限而美好的生命呢?

光是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显然并不足以服众。接下来的两端,荀老又拈出两个分论点,一语道破学习的好处来佐证前面的观点。这两个好处,一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学习既可以变化学习者的气质,又可以弥补他的不足增强他的能力。

为何说学习能变化学习者的气质呢?荀子先给我们列举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蓝草经过提炼而成靛青这种颜料,液态的水经过冷冻变成了固态的冰,直溜溜的木材经过輮这道工序就成了圆圆的车轮,成块的金属经过磨刀石的磨砺就成了锋利的刀斧……所有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草水木金不仅在外在形态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就连其内在的功用和价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荀子以此启发人们,一个人,通过学习,也会产生改变,就像前面列举的草水木金一样。那么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或是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荀子说的是“知明而行无过”。说白了,就是使这个人不断远离愚昧的状态,这个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理智,越来越接近文明的状态。这个变化最终是内在气质上的变化,而后由内而外,形成一个气场,香远益清的气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尤其令人钦服的是,荀子并没有单一强调“博学”,而是把“博学”和“参省”放在一起,单纯地学或单纯地思,各有其利弊。学习而缺乏思考,只会把人变成两脚书橱。知识本身并不能使人远离愚昧变得文明。同样,缺乏学习的思考会让人坐进观天眼界狭窄难以取得进步。所以荀子后面又说“我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只有边学习边思考,人才能文而化之,他才能产生好的变化。而从一定意义上说,思考是更高境界的学习。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而非有知识的两脚书橱。

学习能够弥补学习者的不足增强他的能力就毋庸赘言了。总之,荀子只用了两句话就道尽了学习的好处,倘有其他,也都是其附属罢了。

学习如此美好,我们该怎样学习呢?荀子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就我我们想周到了。他告诉我们,学习有三个不二法门,一是积累,二是坚持,三是专一。

首先说,这三个方法能否打乱次序来说?为什么?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学生的思考大多随意而发散,抓不住关键。大凡世上对事物顺序有印象的因素,不外乎时空的先后,从事的难易,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等等。我就这样简单启发学生。他们的思维就有了方向,考量也有了标准。最后不难辨别出它们之间是一种由易到难的层进顺序,是不可随意打乱颠倒的。为什么呢?积累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了。比如,为了给自己建一所大房子,我搬了十块石头,退了两车泥土,又拉来两根木料,整整忙活了一天。那么第二天呢?第三天呢?……日积易,月累难,常年如一日的积累就更难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坚持做事情就显得更困难,也更重要。《礼记》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成语也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都是说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前功尽弃。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我们做事情能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取得成就吗?不一定的。壳塘山,陈欣悦同学说,我们每天都在坚持上这个课那个课的,很多科目,把我们的时间都撕成碎片了,精力都分散成沙子了,还能有什么成就?!这话说得!有振聋发聩的意思了都!当然,妳如果坚持得好,是能考上大学的。如果你把这也当作人生的成就的话。但是,你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寻得宝藏,有所建树,乃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这也算是一个我们的最有价值的学习目标吧—,不专一显然是不行的。由此可见,专一比坚持来得更重要,而且,在某一领域不断地深入挖掘,披荆斩棘,拓荒垦新,忍受风风雨雨,常年与孤独为伴,而终成一家,不知要比坚持难上多少倍!这就是三个学习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说,这三个学习方法是学习的三个境界,由低到高。荀子按这个循序排列,也暗合了我们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吧。

这三个学习方法给我们的启发还不止于此。如果可以把所谓方法分成激发和心法两类,你改如何看待学习的这三个方法?显然,积累属于技法,而坚持和专一,则“进乎技矣”,他俩是不折不扣的学习的心法。那是技法重要,还是心法重要呢?这恐怕会引起华山派剑、气二宗之争了!若二者并重才会大成的吧,就如同独孤九剑风清扬!

总之,荀子老先生用一“积”,一“不舍”,一“一”,如从兰草中提炼出靛青一样,四字道尽天下学习之道,可谓学林大宗师!

  


Brighten the corner where you are

照亮你所在的每一个角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劝学》:跟着荀子学结构
荀子《劝学》中的教学理念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名句《劝学》
这幅隶书作品写得东倒西歪,却获得了书法全国奖,看点有三个
劝学教案
荀子《劝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