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走出去”面临的关键问题

——以孔子学院舆情形象的影响因素为例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至此拉开了我国“孔子学院”文化外交的序幕。同年,美国设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在现有中国文化外交模式下,孔子学院以阵地化的形式在境外各地扎根下来成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为汉语走向世界、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需要作出了贡献。

  反思孔子学院的运营与发展,从孔子学院发展的现实切入,探索相应对策,从而为我国开展文化外交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宏观层面:需深化文化传播的战略研究

  中国开设的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总部的分支机构,也相对独立于所在国大学当地的汉语教学机构,由总部提供相应的资金、师资以及管理方面的支持。中国孔子学院的运作模式较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西方跨国文化交流机构也略有不同。英国文化协会、塞万提斯学院等机构的运行模式以项目推广、交流为主,起到引导中介的作用。它们可能会单独开设一些语言课程,但是跟所在地的大学无关。而孔子学院的运行模式则是通过和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直接在当地大学当中建立孔子学院,可能会被国外一些舆论、机构误读,而某些机构可能出于特定的考虑,推波助澜,将此误读放大化,从而对孔子学院造成一定的影响。

  孔子学院在进行语言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其机构设置本身,而在于传播内容的某些“模糊性”。事实上,我们要仔细考虑和认真研究需要传播什么样的中国文化,什么样的文化既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同时又与其他文化有显著的差异之处。这不仅是孔子学院,也应是中国文化在传播中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诚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外交中的软权力资源,也理应受到相应的尊重,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文化资源就是现实的文化力和软权力。中国文化资源虽很丰富,但其文化力依然不足。一方面,这是由于我们的文化资源缺乏足够投射能力和支撑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外交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化。中国过去不少的文化外交过分倚重比较表层的文化活动,如中国功夫、歌舞杂技、古董、艺术品或民俗展演等。如果各种文化外交活动没有中华文化的思想启迪或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这些表层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沦为国际舞台上的“娱乐活动”,无法在对象国民众心里产生长久影响。

  中观层面:运营制度规范缺位

  制度建设管理缺乏规范。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由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孔子学院的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然而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战略和策略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有利于孔子学院建设的外部体制尚未理顺。在制度建设上,由于孔子学院的建设速度较快,其管理模式、海外布局尚未经过科学论证,管理缺乏规范性。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规划、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制定出台。

  现有财力投入同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现在每建设一所孔子学院,会有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用作孔子学院的场馆建设与设备购置。但这与发达国家在语言传播上每年动辄十几亿美元的经费投入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每年的运营经费是按照孔子学院申报项目拨款的,没有日常运作资金。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开展项目少的孔子学院产生了运营上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推广的力度。根据《孔子学院章程》规定:孔子学院总部对新启动的孔子学院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经费,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经费由外方承办单位和中方共同筹措;孔子学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益用于教学活动和改善教学服务条件,其积累用于孔子学院的持续发展。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各国孔子学院所在大学和举办机构都十分重视,并尽量为孔子学院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学院的正常运行。但由于经费来源不一,难免出现未如人意的情况。这无疑制约了孔子学院的后续发展。

  师资难题亟待破解。孔子学院的教师主要由国外合作院校汉语教师、中方汉语教师、中方志愿者和中方留学生以及当地聘任的汉语教师组成。不同的学院教师数量也不同,有的只有中方外派的1—2名教师。随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和文化推介活动的增多,汉语教师缺乏的情况日渐凸显。除此以外,有些国内外派的教师虽然在汉语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仍然不能完全胜任当地的汉语教学工作。孔子学院还在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活动,所以还要对幼儿园、中小学汉语教师进行培训,客观上需要各个层面的汉语教师及教育专家,甚至还需要其他专业的中方教师。师资问题不解决,便会影响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

  微观层面:有效话语体系缺失

  语言与文化传播动力不足。孔子学院在进行语言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也源于其“氛围困境”。目前,我国的语言传播和文化输出还缺乏民间能力。从这个角度说,一国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是语言传播,对别国语言的学习成为成功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内容。正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当今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积极推动本国语言的对外输出,努力扩大其国际影响。因此,仅仅依靠官方努力并不足以为孔子学院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外交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无法真正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与定位认识偏差。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综合实力不对等,势必很难为孔子学院有效管理提供相应的保障。不同国家、不同合作方的办院动机不一,有的合作伙伴自身为营利性机构,在建设孔子学院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商业化倾向,有的则过分依赖中方的资源,单纯地把目光定在中方的资金投入上,甚至把孔子学院当作是一个免费的汉语教学资源。这些偏差直接影响孔子学院在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纠正合作方对办院宗旨的认识偏差,确保孔子学院在作为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这一大宗旨下健康运作,是当前孔子学院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合作双方文化根源性冲突。中国大力推广孔子学院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国外对孔子学院的偏见根源多在于对中国文化的不认同和警惕性。从这个层面来看,孔子学院发展遇到的困境,正在于中西方文化特性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西方对于中国文化的陌生和误解。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喻国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胡杨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汉语考试服务网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汉字书写文化的传承培养
仲富兰热词图说(38)华文逆差
北大陈汝东教授在韩国国际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回归东方田园文明 重构全球话语体系 日期: 2014-10-24 信息来源: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四届年会于10月18日-20日在韩国首尔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