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曾是社会底层草根的孤儿:我的逆袭成功有妻子的一半功劳|制碱|张謇|曾国藩|梁启超

范旭东(1883—1945),祖籍湖南湘阴

《工业先导范旭东成功启示录》

《工业先导范旭东成功启示录》,黄守愚主编,王启贤、王洪波副主编,华龄出版社,2022年7月第1版。

范旭东(1883—1945)是中国近现代的早期企业家典范。他创办的“永久黄”团体,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世界一流的企业,是中国近现代的早期企业典范。他信奉王船山的思想,是一个新儒商,一辈子冒险,开天辟地地第一次创造了许多新事物,以求领导中国工商业仁义秩序,进而领导世界工商业仁义秩序,被认为是新圣贤、中国化工之父、中国企业文化之父、世界企业精神之父、东方战略企业家典范、现代湘商之魂。

1934年8月,同样是大企业家的卢作孚先生到天津参观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和永利碱厂后,与范先生惺惺相惜,发表感慨说:“中国的真正人才,范旭东先生要算一个。”

1940年1月3日,胡适之先生在日记里面评价范先生是一位“新圣贤”,并说:“前几年我在《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曾说:'凡受过这个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大的人物,他们的人格,都可以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赞范先生是“天才”,说:“范旭东先生死了。中国新兴工业之一颗光辉的巨星落下来了。旭东先生是一位最优秀的企业家。他是新兴工业之创造的天才。他在千灾万难中百折不回的树起他的伟大的事业。”

侯德榜先生说,范“先生乃工业斗士,建设导师,不仅公司之领导,实民族之英雄”。而纪念范先生的文章常提及他是“先导”“先锋”“导师”“领袖”“元首”等。

也许,许多人不晓得范旭东是草根逆袭的典范。

青年范旭东在骑马

7岁成孤儿,

跟随母亲在保节堂做苦力

范旭东祖籍湖南湘阴,范仲淹的后裔。爷爷做过直隶大兴县知县,父亲以教私塾为生,毕竟处于社会的底层,一家勉强为生。1883年,范旭东出生于湘阴或长沙东乡。1889年,范旭东7岁,爷爷、父亲相继去世,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成为了孤儿。

在那个年代,家里没男丁赚钱,这个家一时撑不起来。范旭东的妈妈范太夫人,出自长沙西乡白泉谢氏,带着家里三个孩子来到长沙城内的保节堂做苦工谋生。小范旭东也帮忙做一点事情。

保节堂,是清末湖南首富、湘商文化始祖王船山信徒朱昌琳捐助过的慈善组织。它在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张公祠后,具体位置在今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守节的寡妇们在这里的缝衣、刺绣等工场做手工,维持生活。若是手巧能干,还会有一些储蓄。孤儿长大成家,则按规章迁出,引进新寡妇,形成慈善救助的良性循环。

范旭东有一个大哥、二姐。1892年,为了赚钱养家,18岁的大哥范源濂(1875—1927)回老家教私塾。二姐命苦,未婚而逝。

范旭东的姑姑见范家衰落,不忍心,乃资助范旭东去私塾读书,希望通过考科举、当官来振兴家族。

一开始,范旭东在长沙北乡的捞刀河之畔吴镜蓉馆攻读儒家经典、研习科举时文。捞刀河,湘江的一条支流,相传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掉入此河,为此命名为捞刀河。小小年纪的范旭东,便在捞刀河里训练水性,涵泳了关公的忠义思想。

甲午海战失败,国耻难忘,范旭东愤怒了,感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追随哥哥范源濂学习王船山思想,曾在时务学堂旁听过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等人讲学。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范源濂逃亡了,先是去上海读书,之后是听从梁启超的命令,与蔡锷一起去日本留学。官府爪牙不断来家里找麻烦,范旭东又只得躲到吴镜蓉馆读书,还学习了雕刻、绘画。

1900年,唐才常举行自立军起义。范源濂、范旭东也参与了,失败之后,18岁的范旭东随范源濂藏在客轮舱底逃亡,转渡日本。

留学东瀛,

确定救国救民的方向

范旭东逃到日本之后,考入了清华学校。他时刻不忘国耻,要复兴中华,一是参与了杨毓麟、黄兴、蔡锷在东京创办的《游学译编》,担任地理栏目编辑;二是实地考察日本大阪、熊本、神户、横滨、西冈、冈山等地的乡镇,探求救国之道;三是秘密研究制造军火,帮助革命者起义。

1905年,范旭东秘密制造炸药的事情,被冈山高等学堂校长酒井佐保晓得了,酒井佐保讥讽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范旭东痛定思痛,在反省之中走上了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道路。

1905年9月5日,因日本在中国东北打败沙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擅自对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奇耻大辱的消息传来,让范旭东更加愤慨,他在自己的相片上题词说:“我愿从今以后,寡言力行,摄像做立誓之证。”又加旁注:“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此,男儿,男儿,其勿忘之。”

1908年,范旭东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1910年,范旭东毕业,留校任助教。同年,通过哥哥范源濂的介绍,他与长沙女留学生许馥结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范旭东携妻回国,投身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之中。

书生辞职下海创业,

为了老百姓的健康,生产出中国第一包精盐

1912年,30岁的范旭东在财政部任职,月薪300银元。可是,官场积弊太深,改革无望,这种优游官场的富贵生活不是他所乐意的。他要为国家做事,为民族做事,为老百姓做事。

1913年,范旭东想去欧洲留学深造,恰好当时北洋政府与西方签订了一笔借款,以盐税作抵押,要派人去欧洲盐务,改革中国盐政,于是范旭东随着理财官员去欧洲考察。在欧洲,他亲眼见到了西方精盐生产技术,用机器制出的盐不光颗粒小,而且色如白雪,纯度极高。

1914年,欧洲盐务考察完成,正当范旭东着手留学事宜的时候,国内来电报,要求她尽快回国创办新式盐厂。可是,范旭东抱着求道图新、创业救国的热情回到国内后,发现政府走马换灯,人亡政息,没人提起这件事情了,把他晾在一边。

愤懑的范旭东觉得在官场没有前途,毅然辞职,下海创业。1914年夏,他首先在塘沽做粗盐提炼为精盐的实验,实验成功之后,开始实施创业计划。

一个穷书生要创业,谈何容易?募集资金十分费力,到处碰壁。不少人许诺入股,一旦真的找上门,马上就变为避而不见了。他几次找梁启超帮忙,而梁启超问他招了多少股?范旭东每次都很无奈。像当年张謇创业,亲自去招股,失败之后,路费都没有,只得沿途卖字充饥。招股四年,张謇才有一点成功的起色。

1915年,通过梁启超、景本白等人的呼吁,折腾了一年的久大精盐公司总算募集了5万股本。当时著名的状元大企业家张謇也入了股。

范旭东当即在塘沽买地、建厂房。因缺乏人才,资本不足,他一个人包揽了多种工作,既是办事员,也是工厂技师。他的办公室,既是实验室,也是卧室。他的办公桌,既是床铺,也是实验桌。

1915年底,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包精盐,品质优良,洁白粒细,不易回潮。产品的商标是红色的五角“海王星”,在天津租界一上市,马上抢购一空。

久大精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精盐企业,后来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精盐企业。

盐,是民生大事,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不可少。在当时,中国人普遍食用粗盐。粗盐颜色不纯白,含有多种杂质,在销售过程之中还存在掺假掺杂的可能性,氯化钠的含量仅为六成,也极不卫生,甚至于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有害。譬如说,川盐是井盐,杂质里面含有钯元素,是四川粑病大面积流行的原因。1938年,范旭东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迁入四川乐山之后,在实验室里发现了这个问题,由此研发出除去钯元素的方法和设备,从此根治了四川粑病。

因此被西方人嘲笑说这样劣质的盐连西方国家喂家畜用的盐的纯度都比这个高,还讥讽中国老百姓是“吃土”,中国人是“食土民族”。他一是对西方人的嘲讽深感耻辱,二是对老百姓的食盐安全忧心忡忡,决心救生民于水火。

范旭东的目标,是“在工商业范围内,以最低廉的价格,供给国人以大量的最上等的食盐”,“使人民有干净的盐吃,有便宜的盐吃”。也就是说,他要让老百姓吃上质量最好、价格最便宜的精盐。

胡适称赞范旭东是一位超越前人的“新圣贤”

他创造了多个中国、世界的第一,

办成了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

我心光明,我自放光芒。我是造物主,创造万物。范旭东是一个有冒险精神的造物主。

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是冒险精神。范旭东一生在冒险,但是他眼光超前,有胆有识,充满自信,大多数次冒险都成功了。范旭东曾说:“确立信心,凡人创业必须对于事业先有信心,即信其最终结果必获成功。由此信心,产生毅力,含有毅力的工作,未有不能成功者。俗谓'有志者事竟成’殆亦此意。”

1917年,范旭东要“变盐为碱”,在天津创办永利制碱公司,这是伟大的企业战略。为办成制碱公司,范旭东交足了“学费”。首先是购买外国设计师设计的工艺流程出了不适应中国国情的问题,其次是购买了外国淘汰的落后设备。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自主创新,精心修改、调试,费时2年多。1924年8月13日第一次试车失败,生产出黑白红夹杂的劣质碱品。

面对这种失败,投资人愤怒不已,要求开除总工程师侯德榜;过年的时候,范旭东还要外出躲债;许多人纷纷劝说范旭东放弃制碱,可是范旭东此心光明,充满自信,誓不投降。他检讨失败的原因,自主改造工艺、设计设备,终于在1926年6月29日第二次开车成功生产出雪白的纯碱。

看到雪白的纯碱,范旭东摸着双鬓的白发,泪水直涌,爬上当时亚洲最高的大楼——永利南北楼放鞭炮,庆祝永利的成功。历时10年,范旭东成功突破西方长期的科技垄断、封锁,在亚洲第一次采用苏尔维法制碱来之不易,使得中国成为第31个使用苏尔维法制碱的国家,比日本早一年成功。

1926年8月,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永利公司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金质奖章,被评价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30年,获得比利时工商国际博览会金奖。

在当时,永利制碱公司是中国、亚洲最大的制碱厂。

1922年,他高瞻远瞩,捐献10万银元,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他的计划是使“黄海社”成为“永久黄”团体的神经中枢,进而为中国的神经中枢,再进而为世界的世界中枢。他梦想做成世界第一大化工企业、领导世界工商业,操持世界仁义秩序,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范旭东实现梦想的翅膀。

1927年,永利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企业。

1928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家企业报刊——《海王》。

193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实验室研发出中国第一批磷肥、钾肥。

1933年,侯德榜在美国出版《制碱》,公布自主创新的苏尔维法制碱工艺,使之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这是世界第一次公布苏尔维法制碱工艺,被美国威尔逊教授评价为“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中国工程师学会第五届年会将金牌荣誉颁给侯德榜,大会主席对《制碱》一书的评价是:“《制碱》一书,尤为中外学者所共仰,尤为我国工程界之光荣。”

1934年,范旭东自认为负有让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发财致富的使命与责任,创办南京硫酸铔厂,于1937年2月生产出中国第一包化肥。这是亚洲最大的化工厂。

1934年,范旭东在《海王》杂志上征集企业精神,之后归纳表述为“四大信条”。这是中国第一家企业精神,也是世界第一家企业精神。在西方,企业精神萌芽于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范旭东比西方早几十年建构企业精神,是全球企业文化生发的“先导”,所以范旭东被誉为世界企业精神之父。

1935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试制出中国第一块氧化铝样品,并制作成飞机模型以为纪念。

1935年,范旭东创办中国工业服务社,向全国输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试图成立“全国工商大联盟”,领导中国工商业以打败西方侵略,进而领导西方工商业。

1938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分析出四川井盐含有钡元素,并设计出除钡工艺,又向四川盐场无偿推广、普及此技术,第一次彻底根治了四川的“汃病”(又称“粑病”,学名为“嘉定痹病”)。

1938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中国第一次研发了利用五棓子制造棓酸的技术。1940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建成了中国第一家棓酸工厂——黄海棓酸制造厂,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棓酸事业。

1939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创办中国第一家发酵微生物学术期刊《发酵与菌学》。

1939年,久大精盐公司采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发明设计的枝筱架,并向四川、云南等地无偿推广、普及此技术。这是中国第一次利用风力自然蒸发卤水的技术,可节省能耗2/3。

1939—1941年,在侯德榜的组织下,永利公司科技人员四川、香港、上海、纽约四地联动试验,发明了世界最先进的新制碱法。1941年3月15日,永利公司举行厂务会议,全体同仁一致赞同将新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1943年12月25日,在川西五通桥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永利公司向中国学术界宣布了“侯氏制碱法”的成功。“侯氏制碱法”,既可生产纯碱,又可生产氯化氨,将纯碱工艺技术推向了世界最高峰,这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制碱技术,翻开了世界制碱新纪元。“侯氏制碱法”是中国人在世界化工史上书写的辉煌篇章。

1941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中国第一次提炼出金属铋。

1942年,永利公司在四川打出了中国第一深度的盐井,井深3500余尺。

1942年,范旭东创办三一化学制品厂,于1943年建成投产,是中国第一家大型半工业化试验工厂。

1944年,范旭东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工研究机构——海洋研究室(海洋化工研究社)。

1940年、1944年、1945年,永利公司为南非、巴西、印度提供技术援助,输出制碱法,这是近现代中国第一次对外输出化工科技。

范旭东组建了一支世界一流的团队,他招募到了10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其中几十位海归硕士、博士,到1936年培养出1000多名熟练工匠。

范旭东的“永久黄”团体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集团,也是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

范旭东与妻子许馥

我的成功,

有妻子一半功劳

范旭东多次说,他的成功有妻子许馥的一半功劳。

范旭东的妻子许馥,出自书香世家,家在长沙东茅街。祖父做过广州知府,父亲当过南海知县。1905年,许馥与妹妹许璧、堂母许黄萱祐留学日本,与秋瑾算得上同学。许璧嫁给著名实业家章克恭,哥哥许推也留学日本习建筑,而许黄萱祐毁家兴学,为国育才,是隐储学校的创始人。

许馥知书达礼,聪慧贤良,是一位全职太太。范旭东不是经常在家的,长期在外奔走,在家的时间少。她独自在家,任劳任怨,一边教育子女,一边读书习艺。

在治理企业、提升修养方面,许馥对范旭东也有帮助。范旭东曾经写信给朋友说,有一次重感冒,困在家里养病,妻子许馥推荐他读自己正在研习的曾国藩的家书,结果,他对曾国藩的家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觉得曾国藩的蠢呆霸蛮精神对于企业领袖修炼有启示作用。他后悔早年没认真读曾国藩的书。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家们怨恨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军,对其的评价不高。范旭东早年看不起曾国藩,情有可原。

许馥的侄子许杏村在“永久黄”团体工作。作为青年人,他不晓得克己复礼,私生活不检点,又挪用公款经商失败,还连累到李烛尘、余啸秋等人。事发之后,范旭东还担心不好处理,伤害许馥的尊严与夫妻感情,岂料许馥十分理性,建议范旭东在保护许杏村尊严的前提下开除许杏村。可见,许馥知书达理,得体有礼,不愧是大家闺秀。

范旭东认为,当好企业领袖,“首先我要做一个样子”,不求虚荣,甘于清苦。他一生捐款无数,尤其是将办企业的巨额酬劳全部用于赞助“黄海社”,又不利用公司的钱财、地位谋求私人利益,既不修私人别墅,也不买私人汽车。

作为一个大企业家,范旭东各个方面的收入足以让妻女过上奢华的生活。妻女若是提出这些要求,也不过分。但是,妻子许馥、两个女儿,全然承受这种清苦,实属不易。可见,范家的家风正派。

1925年,范旭东被直隶军阀绑架,妻子许馥淡定自若,从容不迫,通知企业、亲友去营救丈夫。幸亏军阀只是为了勒索钱财,不是要范旭东的命。

范旭东出差,许馥会帮忙整理行礼,将钱一包一包打理好,一一写上用途,私事不动用公款。

范旭东喜欢喝老母鸡汤和牛奶,许馥会每天用心为丈夫熬汤。不管是在天津,还是重庆,客人前来拜访范旭东,许馥会礼仪得体地接待他们。

范旭东的外孙女林红说,外婆许馥是一个严厉而坚强的人,她从来没看见外婆掉过泪。

范旭东的成功由妻子许馥的功劳,在“永久黄”团体内有目共睹。侯德榜《追悼范旭东先生》说:“清晨洗盥,赖有太太从旁照料,范先生之成功得其太太之助不鲜,洵贤内助也。”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死后哀荣:

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1945年10月4日,范先生逝世,震惊中外,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国共两党均表示悼念,社会各界团体、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唁函,重庆举行了两次大型追悼会,上海也举行一次大型追悼会。而“永久黄”团体及其相关单位举行的追悼会,则更多。范先生的竞争对手——英国卜内门也表示哀悼。

在重庆,周恩来亲自去吊唁,毛泽东、蒋介石均送来挽词。毛泽东的挽幛是:“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周恩来、王若飞的挽联是:“奋斗垂卅年,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蒋介石的挽匾是:“力行致用。”而蒋介石的唁函云:“先生福国利民,功在人寰,综其建树,有光青史。”

1946年2月1日,国民政府下令褒奖范先生。在范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科学》杂志刊载侯德榜先生、任鸿隽先生、张洪沅先生、吴承洛先生等各界人士的追忆文章,纪念范先生。

1947年6月10日,范先生之灵移离重庆,途经南京、上海、塘沽、天津、北京,7月27日安葬北京西山。其间,沿途多次举行路祭、公祭。如7月20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发起公祭范先生。

1948年,永利化工设立“范旭东先生纪念荣誉奖章和奖金”。在范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永久黄”团体郑重声明:“我们以'齐心合德,努力前进’来虔诚地纪念我们的导师——范先生!”永利化工则将原厂庆纪念日7月20日改为范先生诞辰10月24日,“用资景仰,以垂永久”。

因范先生致力于工业,有功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是一位爱国化工企业家,所以多方赞扬、痛悼他,为他开会、题联、撰文、塑像、立碑、设奖等一直持续到1949年之后。其哀荣,层次之高、范围之广、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评价之高,世所罕见。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接见黄炎培、李烛尘时,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曾说过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社会底层的草根范旭东逆袭成功启示

范源濂、范旭东的爷爷、父亲相继去世后,家道中落,两个孤儿只能跟随母亲谢太夫人去慈善机构——保节堂做苦力来维持生活。他们想崛起,在传统的道路上只能是靠考科举、当官。

自从隋唐发明科举以来,清末是大转折,1906年废除了科举考试。这对于那些饱读儒家经典的人来说,几十年读书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一朝废除就白白浪费了,是不公平的。

清末,在正统的科举考试道路上的现实失败者,眼看前途没希望,选择出国留学,希望在现代性职业上谋生。譬如说鲁迅考秀才失败,在绝望之下才出国留学的。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这一批留学生归国,主掌了国家的一部分权力。

由清朝忽然进入民国,急需大量现代性人才,这种转变为社会底层草根逆袭成功提供了天赐良机。范源濂、范旭东恰好在1900年前后逃亡日本,学习了现代学科。范源濂回国之后,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一下子进入社会上层,在当时的教育界、军政界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范旭东下海创业,办厂制造精盐、纯碱、化肥等,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他凭着各种关系网络和爱国主义悲情,团结了一大批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知识分子,在当时也是不易的。这得益于他创业的方向选择相对正确,制造精盐的利润高,有足够的资金养人,这是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物质前提。

范旭东的个人才能既有天赋的成分,也有后天修炼的可能。他有企业领袖的大气象,眼光超前,充满理性、自信,擅长企业战略管理,敢于冒险,百折不挠,这使得他能领导企业不断成长。

他饱读儒家经典,又精通西方企业管理,学得了企业领袖之道德操持能力,因此能团结到上百位高级科技人才。侯德榜、李烛尘、孙学悟、傅冰芝、余啸秋、范鸿畴等人一旦进入“永久黄”团体,再也没跳槽了。

范旭东秉承传统儒家思想而来,遥继王船山之道统,坚守“本国本位”“中国精神”,在思想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上找到了“活水源头”,要当工业、科学的“先导”,救国救民。王船山自撰墓志铭云:“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他要王船山所昭示的复兴中华正道,领导世界仁义秩序。这是他成功的关键原因。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社会底层草根的逆袭上升是持肯定、激励的积极态度,但在中国古代更是追求道德化的上升。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船山学社门联云:“辨人禽界,立天地心。”也确实,没有道德的逆袭上升,可能更多的是酿造灾祸。

范旭东出身社会底层,七岁成为孤儿,在机遇之中通过努力奋斗改变了命运,实现了“现实成功”“人生成功”,按照当今社会的流行属于是“草根逆袭”。范旭东的“草根逆袭”是在改变国家命运、为人类服务、开辟世界未来文化新方向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范旭东是基于东方价值的“草根逆袭”,有着“兼济天下”、以心挽劫的仁爱情怀。这是中国儒商为人类社会底层的草根逆袭立法,悬轨昭来。

社会底层的草根逆袭,实现人生的价值,有道德上的合理合法性。但是,未必所有草根逆袭会成功。成功,固然有偶然的因素,然而,有一些必然性的因素是不可缺乏的。

任何一个社会,有无数的成功路径。“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不刻舟求剑,至少可以避免邯郸学步。范旭东不是神,是人。他的成功,代表了一种成功路径,可以为无数社会底层的草根提供启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楼春秋(01)久大精盐公司旧址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丨 真正的国货崛起,还得看他
范旭东:建了“亚洲第一大厂”
百年“永久黄“(32)▏灾难!
实干兴邦——侯氏制碱法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中国第一家精盐厂——久大精盐公司旧址(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