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糖史】唐宋时期的糖制品市场
中国糖史

·唐宋时期的糖制品市场·

01蜂蜜加水和面做甜点

唐代的甜味食品,大多是蜂蜜加水和面制作。比如粔籹、寒具、锑糊。粔籹、寒具是先秦以来就有的面食,《齐民要术》已经介绍了制作方法,唐代很可能延续以往做法。《齐民要术》记载的白茧糖,可能是江米条的最早形式。在《楚辞·招魂》有记载蜜饵“粔籹蜜饵,有餦餭些”,所谓蜜饵是指蜜和米面制成的糕点;而上文提到的锑糊可能是加入了油酥和饴糖的面食。
02
蜜、糖混用的甜点

后唐冯贽[1]说到:“陈昉得蜀糖,辄以蜜浇之,曰:与蜜本莫逆交”。得了蜀糖,还淋上蜂蜜,自然可以搭配合用。


唐朝段成式[2]:“五色饼法:刻木莲花,藉禽兽形按成之,合中累积五色竖作道,名为斗钉。色作一合者,皆糖蜜”。应该是同时使用了蜂蜜和糖。
还有《食疗本草》记载的云英面:“藕、菱、芋、鸡头、荸荠、茨菇、百合,并择净肉,烂蒸之,风前吹㫰少时,石臼中捣极细。入川糖、熟蜜,再捣,令相得,取出作团。停冷性硬,净刀随意切食,糖多为佳,蜜须合宜,少过则太稀”。也是糖蜜并用。

03
糖塑

唐代可能已经出现糖塑,就是捏“糖人”,或吹“糖人”。以饴糖、蔗糖等为原材料,加热或熬化,以吹、捏、倒画、铸模等加工手法,造成平面或立体的人、物、鸟、兽等造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一》载:“近世造糖,作狻猊形,号猊糖”。


宋末元初,音韵学家阴时夫[3]提到唐代的糖狮子:“糖狮,唐张子路诬李泌受严震金狮子百枚。德宗料是沙糖狮子,果然。杀子路。《高士传》”。

明朝蒋一葵[4]也提到此事:“德宗召拜平章事,封邺侯。张子路尝诬(李)泌受严震金狮子百枚,德宗料是沙糖狮子,果然。遂杀子路”。

明朝方以智[5]:“《后汉·显宗纪》有猊糖,狮子乳糖也,乳糖,今曰吹糖”[6],似乎东汉就有糖塑了。

《东京梦华录》提到的狮子糖,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果子中的乳糖狮儿,应当就是唐代已经出现的“糖人”。宋代市井文化异常发达,人们将糖浆注入预先制好的人物鸟兽模型内,做成各种形状,谓之“乳糖”。造型可爱、味道甜美的狮子糖,总是孩子们的喜爱。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引曾慥《高斋漫录》:宋熙宁年间,神宗母亲宣仁太后在元宵节邀请外戚观灯,神宗派人问母亲如何赏赐,以便准备。太后说已准备好,无须皇上操心。第二天,太后告诉神宗:“大者各与绢两匹,小儿各与乳糖狮子两个”。


南宋杭州市场上有吹糖,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云:“小儿戏耍家事儿,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郎果子、吹糖麻婆子……”夜市中出现了吹糖人的——吹糖麻婆子,应当是现在所见到的“吹糖人”的雏形。
04
烧尾宴

《清异录·馔羞门》载唐中宗时期,韦巨源在景龙年间官拜尚书左仆射,在自己家中大摆烧尾宴[7]来请唐中宗,留下的《食谱》中,共列菜单58种,记载的糕点有20多种:水晶龙凤糕、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双拌方破饼、加味红酥、油浴饼、雕酥、小天酥、八方寒食饼、含香粽子、九重糕、汉宫棋、巨胜奴、贵粉红、见风消、玉露团等。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很多名目不能详考,无法确知这一盛筵的整体规模和奢华程度。其点心,有用蜜的,有用糖的。其中巨胜奴[8],北宋学者陶谷认为是酥蜜寒具。《本草拾遗》记载“(麦奴)即麦穗将熟时,上有黑霉者也”。巨胜奴就是用蜂蜜、酥油和面,加黑芝麻的炸制点心,蜜制馓子或芝麻酥蜜麻花。据说酥蜜寒具松脆爽口,大嚼声响惊动十里人。

后记

唐代蔗糖、乳糖石蜜的利用,要晚一些。虽然高宗时期的医书已经有描述,但是真正作为食品为人所知要到唐后期。唐李匡义《资暇集》卷下记载的“李环饧”,蔗糖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说的是开成初年(836年)的事,先从宫廷传出,开始风行洛阳,以后才渐渐传到蒲州和奉天。


糖有提味和保鲜作用,合理使用糖,能使食物色泽鲜艳,风味别致。蔗糖易于溶化,更易掺和渗透到食物中,在糕、饼、点心类的食品中经常使用,促进了唐代糕点、糖果蜜饯的加工。据说苏式糕点就起源于唐代,运用酥、酪、乳、糖等多种原料制成。

唐时,“蜜饯”多写作“蜜煎”,种类尚少,北方称之为果脯,是以果坯和糖为原料,用各种方法制成的甜食。南方的不少果品常制成蜜饯运往北方中原地区。苏颂《本草图经》称“南人取其(椰子)肉,糖饴渍之,寄至北中作果,味甚佳也”[9]


唐代糖点多种多样,大概与佛教在我国迅速传播有关,印度寺庙习惯“方行饼果,后行乳酪及沙糖”,僧众把饼果带到我国,寺庙用作供品和招待客人的茶点。唐代还是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胡食已行于中国。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虎讳胡,改胡饼曰麻饼。有鬻胡饼者,不晓名之所谓,而易其名曰炉饼,以为胡人所啖,故曰胡饼。胡饼、麻饼、炉饼,实际指同一种饼,吃法简单方便,在民间普遍流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卷第二百一十八载:天宝末年,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西逃至咸阳,“日向中,上犹末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10]。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酉阳杂俎·酒食》中记载的美食点心有一二百种,其中很多都用糖。还有多种烹制方法,以至“物无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节日喜庆或招待客人时,要吃一些平时吃不到的甜品。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记载,“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二月二则有迎福中果子,三月三则有镂人,寒食则有假花集球、镂鸡子、子推蒸饼、饧粥,四月八则有餻糜,五月五则有百索樱子,夏至则有结杏子,七月七日则有金针织女台、乞巧果子,八月一日则有点炙杖子,九月九日则有茱蓃、菊花酒餻,腊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立春则有彩胜、鸡燕、生菜。

[1]《云仙散录·糖蜜莫逆交》第一七五。

[2]《酉阳杂俎·酒食》卷七。

[3]《韵府群玉·卷二》之“支韵”。

[4]《尧山堂外纪·唐》卷二十七。

[5]《通雅》卷三九。

[6]前面《混乱的石蜜》一节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后汉书注》所谓猊糖是也”。但是,我查阅《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第二》中华书局版,没有找到“猊糖”二字。个中缘由不得而知。——张光远。

[7]黄河鲤鱼溯水而上跳跃龙门,有跃过龙门者,就有云雨相随,天火烧其尾,使之转化为龙。士子初登高位,亦如鱼跃龙门,须向真龙天子献烧尾美食。

[8]《神农本草经》记载胡麻一名巨胜,原来巨胜是芝麻的别称。奴与小麦有关,唐人把小麦的黑色衍生物叫做麦奴。

[9]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备用本草·椰子皮》卷一四。

[10]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5册)第六九七二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品汇精要 卷之三十三 果部中品石蜜
糖渍金桔和金桔蜜茶
科普|史上最全 29 种糖大盘点,一眼看清糖的真面目!
陈磊 | 唐人饮食中的石蜜、甘蔗和饴糖
杜老师详解转化糖浆与饴糖
胃不好还缺钙的请注意,别光想着喝牛奶!每天吃点它,健胃又补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