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农半X,过顺从自然、实践天赋的生活
“半农半X”,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和理想工作齐头并进的生活方式。二十多年来,这一生活理念从日本出发,传播到新加坡、泰国和台湾等地,越来越收到人们欢迎。去年,“半农半X”的始创者、日本作家盐见直纪的《半农半X的生活》简体中文版终于出版发行了。这本书10年前在日本出版,获得很大反响,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3月初于上海举办的“2014东亚地球市民村”活动中,盐见先生首度来到中国大陆讲演,有机会小编有幸亲临现场,虽然还没真正开始读这本书,但在聆听盐见先生的分享之后,也对“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有了稍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来自有机会——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平台www.yogeev.com
“2014东亚地球市民村”活动,盐见直纪开幕演讲现场(右为活动主办方中日公益伙伴机构代表李妍焱)
什么是半农半X?
我大力提倡的“半农半X”,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和理想工作齐头并进的生活方式。
从小规模的农业中获取自给自足的食粮,用简单的生活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理想工作,更积极地与社会保持联系。
每个人其实早已具备今生所需要的一切,只是不自觉而已。所有的一切早已被安排、准备妥当,用心去感知自己潜在的可能性,活用“既有的一切”,就能创造出“世上未有的新事物”。
——盐见直纪
盐见先生介绍,20多年前,他受到日本作家、翻译家星川淳先生的启发,从而提出了“半农半X”的概念;而他认为,这个概念应该是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都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人不吃东西就活不下去;第二,如果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人也活不下去。其实,人只要有食物、有住所,就应该很满足了;但是人都是比较奢侈的,我们总是要寻求“活着的意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X”。
简体版的《半农半X的生活》一书有一个副标题,“顺从自然、实践天赋”,这也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半农半X”的精髓所在。“X”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自己觉得有使命感、做起来有动力的事情。在做这件事的同时,也能够为解决社会问题做贡献,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盐见先生认为,“半农半X”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的方向性。他本人的理想就是把他的故乡绫部变成“探究人生”的地方,他希望对于人生迷惑的人能到那里去,探究自己未来的方向;希望他们能够在绫部找到灵感、再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而这样的愿望也在二十多年来一点点被实现着。
“半农半X”绝不是厌世,而是用自己的天赋为社会做贡献
“X”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天赋,也象征着一种交叉。可以是自己和社会的交叉点,或者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交叉点,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时候这两条线交叉不到一块儿,是平行线。所以我们需要恢复这两条线的关系、找回它们之间的交叉点。
——盐见直纪
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也有着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很多和我国的问题是相似的,比如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粮食自给率下降、城市生活压力过大等等;而即便污染程度比中国要低许多,日本还是出现过比如311大地震后的核泄漏事故,当然也存在其他环境问题。所以,盐见先生所提倡的“半农半X”生活,绝对不是厌世或者逃避现实世界,而恰恰相反,是在以“半农”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用天赋(“X”)为社会做出贡献。
“半农半X”不是过与社会脱节的生活、不是脱离现代化回归原始部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在实践农耕之余,找回并且保持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是众人一起发现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可能性,因此这是一种非常积极主动、强调社会责任感的生活方式。
比如盐见先生自己,就在农耕之余为“郊山联络网·绫部”工作,管理网站资讯、制作电子刊物和发布最新消息,吸引都市人来到绫部交流和定居,帮助更多人发现半农半X的灵感。
而他所提到的其他移居绫部的半农半X实践者,也是在农耕之余,从事各种对社会有益、自己也很喜爱的工作,比如做乡村医护人员,经营民宿,指导城市人做传统食物、垃圾分类和回收、以及从事写作或艺术创作等等;而那些做“周末农夫”的城市人更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有X个人,就有X种可能性。
如果仅仅是从事农耕,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无法成为谋生的途径;而如果仅仅做自己喜爱的其他工作(即“X”),也就无法以较低成本获得安全的食物、无法真正过顺应自然的生活。因而这两者缺一不可。
“X”需要我们找回人与社会的交叉点
半农半X≠辞职返乡:实现半农半X的多种可能性
面对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如何实现半农半X?
虽然当我们讨论“半农半X”的时候,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辞去城市中的工作、回归乡村、将农业作为自己的主业,进而误以为“半农半X”只能是一小群人的乌托邦。但是,盐见先生认为,我们不一定拘泥于这样的形式,而是可以从更简单的、更容易实现的方式入手。
比如,不一定全部时间都在乡下度过才能实现“半农半X”。盐见所在的绫部,就有许多来自城市的人在这里种水稻,他们并不是全职的农夫,而只是在闲暇时间来到这里耕作,相当于中国大陆日益盛行的“开心农场”或者“市民农园”的种水稻版本。
而在一片租种的土地都没有之前,也可以从手工制作的食物开始。比如盐见先生回忆说,自己在开始“半农半X”的最初,就曾经学习动手制作大酱和梅干等等传统食物——在真正下地耕种之前,他认为,最初的重要一步就是增加“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他建议说,如果没有土地,我们甚至完全可以从阳台开始,来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
这个方式听上去很简单,但在现在大规模食品工业发达的情况下,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耐心才可以实现的。“半农半X”的理念提醒着我们,不能把所有“吃”的选择都交给大型食品加工厂或快餐店,而是要发现自己制作食物的能力;不是要对农业生产的过程不闻不问,而是从自己的少量种植开始,发现现代的化学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努力去改变它们。
至于“X”,虽说是要做自己喜欢、也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但也不必就立即辞去现有的工作。盐见先生建议,“X”可以是从周末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志愿工作开始。甚至不必要拘泥于做自己的“X”,而是也可以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X”。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相遇,遇到新的人、新的事,新的体验;接下来更多的事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从晴耕雨读到半农半X:“X”代表着使命多样性的提升
半农半X与晴耕雨读的联系和区别
盐见先生对中国自古以来“晴耕雨读”的文化也有所了解,他说“晴耕雨读”就像是“半农半X”的“兄弟”。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异。因为现在的社会问题太多,单凭读书已经不够,所以这也就需要人们更多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用天赋来解决社会问题。
“X”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这也体现着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使命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研究所
近年来,除了关注环保和生物多样性的议题以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也开始被人们所察觉。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各个人群各个文化和平地并存,而是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人群间、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调动起人类的总体智慧资源来应付我们面临的生存问题。
对于“半农半X”中的“X”,盐见先生还提到一个词——“使命多样性”,这也许可以成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之一。中国大陆有13亿人,也许就有13亿种使命甚至更多。虽然主流社会有关“成功”的定义是狭窄的,但是对于“半农半X”的实践者来说,找到并且完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使命”,应该就是“成功”的真正定义吧。
盐见先生本人是“半农半X研究所”的代表。他说,虽然名为“研究所”,但其实只有他一个人。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自己的研究所”。比如环境、饮食文化、福利、街区建设、森林保护等等各种各样的领域,在日本都已经成为民间研究所的主题。当我们找到自己的“X”,也可以为自己成立一个“研究所”,去实践属于自己的使命。
“半农半X”,教会我们过自然简约的生活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诸多问题困扰着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而盐见先生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半农半X”。
《半农半X的生活》一书背面的副标题:“顺应自然 实践天赋 用减法过日子”
在我国,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开始着手“自救”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日本也是一样。比如盐见先生就提到,在绫部就有不少租下休耕地、周末到乡村耕种的都市人。
如果说为了实现食品安全,“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还是可以做到的;那么“半农半X”又怎么才能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呢?
事实是,在农业为最大污染源的当下,只有当了解农业之后,我们才能对环境问题有完整的认识;在农村日益凋敝的今天,只有真正去那里走走看看,才会发觉城市中各种问题的源头。而当自己动手从事农耕(哪怕是阳台上的农耕)之后,也才会明白所有一切食物和用品的来之不易,才会感恩自然的馈赠,才会明白简约生活的真谛,而不是以奢侈浪费、无节制的购买和大量产生垃圾为荣。
盐见先生书中也提到他实践简朴生活的根基——“当心灵有了真正的喜悦,物质上的辛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自从实践“半农半X”以来,他居住在乡间的时间较多,购物大大减少,很多需求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就能满足;过着三代同堂、一家人一起劳作、互相帮助的生活,家人只拥有生活必需品就觉得满足,这是一种简约而快乐的“减法的生活”。
当需要的物品减少,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满足心灵的需求;而心灵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减少物质上的欲望,这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度消耗能源和资源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在物品的节约之外,盐见先生也提到,“半农半X”需要人们尽量在能源生产上也达到自给自足。311大地震后,日本民众对于能源来源的反思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小链”和“分散”的好处。能源就近生产,而生产地不集中、分散开,这样更有利于清洁能源的使用。大规模集中化的能源生产也许效率更高,但是生产地分散却更有助于风险的分散。这也是“半农半X”生活能够为环境做出的贡献之一。
东亚地区都有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只不过在现代化过程中受西欧的影响,我们开始试图控制自然、治理自然。三年前东日本大地震这样的严重灾害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无法治理自然,我们应该顺从自然。
——盐见直纪
“2014东亚地球市民村”的半农半X实践者们
“2014东亚地球市民村”活动中,有许多参与者和嘉宾本人其实就是“半农半X”的实践者。比如我们探访岑卜村时,萤火虫保育小组的姜龙就提到,岑卜村的一些小农场能够生存下来,不是因为卖菜赚了钱,而是因为他们将农业和自然教育、生态保育结合到了一起。半农半自然教育、或者半农半环保、半农半NGO,也是我国很多其他地区的行动者们在尝试的途径。
另外,不少“东亚地球市民村”的分享者们都在农业之外有着自己专注和喜爱的事业。比如在乡村建设低碳生态民居的任卫中,拍摄乡村纪录片、同时也实践生态种植的毛晨雨,返乡打造生态村的陈统奎,以及将朴门农业和自然教育结合的林红,还有在全职工作之余运行上海农好农夫市集的蒋亦凡等等。
在这次活动中,小编也偶然了解到了去年刚刚成立的自然保护地友好产品增值体系,这个体系旨在用消费者的力量帮助从事生态农业、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的农人。不管是对于活动发起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解焱老师),还是参与该体系的会员单位来说,这也可能成为一种“半农半X”的方式。
盐见先生的另外一本即将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叫做《半农半X的幸福之路》,书中描绘了八十八位绫部当地的半农半X实践者。盐见先生提到,他很期待在中国也有人能出一本集合八十八位半农半X实践者的故事的书,他们可以来自上海本地,也可以是来自小一些的城市。至于为什么是“八十八”这个数字——因为“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
相信不久的未来,这样的故事的集合将能够以图书或者其他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给更多人以生活的灵感,也为我们展示让家园变得更好的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的“半农半X”生活 | 不占有,却能拥有很多
一起来读好书吧。给爱自然爱健康的你
2015第三次共识社区研讨会
从“有机农业”到“有机生活”
保护传承耕育文化、拓展耕育田园生态旅游
探寻“奇妙自然” 领略生物多样性风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